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伴随而来的高职高专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也日益显现。本文就该群体的特殊性着手,指出目前该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最后提出关于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一、当前大专院校学生群体现状分析
1.高职(高等职业学校)和高专(高等专科学校)都是大专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
所谓高职,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它是高等教育;它是职业技术教育;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当前高职高专学生大部分为90后群体,个性突出,思维灵活但往往自我意识强,协作意识差,在身心发展上趋于半成熟。以前的高中或中专的生活学习经历使大多数个体有相对较好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独立意识,但尚不完全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也不太善于处理同周围人的关系。而且,该群体社会化程度较低,在认识和思考问题中缺乏全面性,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仍不够丰富和深刻,做事原则性不强。
2.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心理问题突出
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逐步由过去的抽象主义,转变为明显务实和偏重物质利益,功利性比较强,自我意识明显增强,趋向以个人为中心,集体观念比较淡化”。他们对社会道德问题过于冷漠,更多关注的是能给自己带来经济利益的问题。在选择职业时,看重的不再是能否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做贡献,而是工资、待遇等物质回报。在心理状况方面,大专院校学生个体往往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和优越感,抵抗挫折、失败能力较差,面对压力时,往往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二、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化
当前,高职高专教学偏实践,偏应用。但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却没有体现出这个总体特点,大多数教育者还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定义在纯理论性课程的位置上,再加上传统思想认为从中学到大学一直都要学习政治理论这门课,很多学校也就自然遵循一种陈旧的教育理念,继续进行书本灌输式教育。致使高职高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与高中生雷同,进而达不到该类学生群体自身真正的思想转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很难取得很好的效果,当然也就不能真正地促使学生个体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2.教学表面化、滞后化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开设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英语等公共课时大都是采用大班集体教学的方式,听课人数往往达到百人之多,部分教师照本宣科,忽略了学生对课程乃至对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再者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滞后于实践发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所用教材陈旧,内容本身与时代结合不紧密,缺乏吸引力。而且在信息资料的索取上,多数院校没有建立信息化平台,即使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学生也难以及时方便的获取,教育内容缺乏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知识,大大影响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关于提高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建议
1.突破传统教育理念,运用启发式教学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一个庞大的群体,有其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特殊性,包含教学特征、人格特征等,他们毕业后大多直接走入社会职业岗位中,成为社会各行各业基层中有潜力,高素质群体中的主力军。因此思政教育理论课的老师要负起开启他们人生旅途的责任。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开展专题式教导,比如针对攻读医学的专科学生,就要在课程的设置方面,把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同医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使医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培养高尚的医德。再比如攻读市场营销的专科生,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就要多添加些马克思主义原理中与经济相关的著作导读,并注重他们商务谈判、沟通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针对具有启发式的问题进行实际的辩论与教育。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的同学,将政治理论课程内容细化下去。教育者要善于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突出培养大专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培養他们忠于祖国的爱国情操,同时学会关爱,怜悯的儒者心态。
2.加强社会意识形态对比教育,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青年人容易受到西方新自由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袭。对于高职高专生,他们虽然有自身相对成熟的判断能力,但仍有相当一大部分人看不清楚形势,辨不出真伪。因此,作为我国高校的育人者,要客观地为学生分析时事与形势,将不同的意识形态下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等都教授给学生,为他们分析每种意识形态下制度等方面的利弊,进而让他们作出自己的判断,为什么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比较中进行教育,而不是一味地回避有关意识形态的问题。我国社会的转型夹杂着很多利弊相兼的因素,要启发学生辨伪存真,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使其意识形态与本国意识形态相一致,才能具备科学的思考力和辨别力。
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竞争愈加激烈,家庭环境、学习压力、就业、感情问题及各种思潮的冲击,使得当今的大专毕业生比以往任何时候的学生都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因此单靠思想政治教育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高校必须把就业指导和心理教育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来,通过就业指导,开展“成功观”“就业观”教育,解决大专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规划未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幸福观教育帮助大专学生们提高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和承受挫折、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此外,在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专科生教育的方法手段也必须与时俱进,拓宽工作渠道,探索新型网络方式来开展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张超.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甘肃联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贾秀兰.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点与方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4)
[3]文妙虹.在社会转型时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9(12)
[4]张雪凤,王滨.社会转型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透视和发展策略.[J]教育与人才,2009(4)
作者简介:
吴秀秀(1988—),女,河南洛阳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管理。
关键词: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一、当前大专院校学生群体现状分析
1.高职(高等职业学校)和高专(高等专科学校)都是大专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
所谓高职,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它是高等教育;它是职业技术教育;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当前高职高专学生大部分为90后群体,个性突出,思维灵活但往往自我意识强,协作意识差,在身心发展上趋于半成熟。以前的高中或中专的生活学习经历使大多数个体有相对较好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独立意识,但尚不完全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也不太善于处理同周围人的关系。而且,该群体社会化程度较低,在认识和思考问题中缺乏全面性,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仍不够丰富和深刻,做事原则性不强。
2.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心理问题突出
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逐步由过去的抽象主义,转变为明显务实和偏重物质利益,功利性比较强,自我意识明显增强,趋向以个人为中心,集体观念比较淡化”。他们对社会道德问题过于冷漠,更多关注的是能给自己带来经济利益的问题。在选择职业时,看重的不再是能否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做贡献,而是工资、待遇等物质回报。在心理状况方面,大专院校学生个体往往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和优越感,抵抗挫折、失败能力较差,面对压力时,往往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二、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化
当前,高职高专教学偏实践,偏应用。但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却没有体现出这个总体特点,大多数教育者还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定义在纯理论性课程的位置上,再加上传统思想认为从中学到大学一直都要学习政治理论这门课,很多学校也就自然遵循一种陈旧的教育理念,继续进行书本灌输式教育。致使高职高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与高中生雷同,进而达不到该类学生群体自身真正的思想转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很难取得很好的效果,当然也就不能真正地促使学生个体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2.教学表面化、滞后化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开设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英语等公共课时大都是采用大班集体教学的方式,听课人数往往达到百人之多,部分教师照本宣科,忽略了学生对课程乃至对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再者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滞后于实践发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所用教材陈旧,内容本身与时代结合不紧密,缺乏吸引力。而且在信息资料的索取上,多数院校没有建立信息化平台,即使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学生也难以及时方便的获取,教育内容缺乏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知识,大大影响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关于提高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建议
1.突破传统教育理念,运用启发式教学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一个庞大的群体,有其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特殊性,包含教学特征、人格特征等,他们毕业后大多直接走入社会职业岗位中,成为社会各行各业基层中有潜力,高素质群体中的主力军。因此思政教育理论课的老师要负起开启他们人生旅途的责任。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开展专题式教导,比如针对攻读医学的专科学生,就要在课程的设置方面,把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同医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使医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培养高尚的医德。再比如攻读市场营销的专科生,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就要多添加些马克思主义原理中与经济相关的著作导读,并注重他们商务谈判、沟通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针对具有启发式的问题进行实际的辩论与教育。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的同学,将政治理论课程内容细化下去。教育者要善于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突出培养大专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培養他们忠于祖国的爱国情操,同时学会关爱,怜悯的儒者心态。
2.加强社会意识形态对比教育,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青年人容易受到西方新自由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袭。对于高职高专生,他们虽然有自身相对成熟的判断能力,但仍有相当一大部分人看不清楚形势,辨不出真伪。因此,作为我国高校的育人者,要客观地为学生分析时事与形势,将不同的意识形态下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等都教授给学生,为他们分析每种意识形态下制度等方面的利弊,进而让他们作出自己的判断,为什么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比较中进行教育,而不是一味地回避有关意识形态的问题。我国社会的转型夹杂着很多利弊相兼的因素,要启发学生辨伪存真,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使其意识形态与本国意识形态相一致,才能具备科学的思考力和辨别力。
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竞争愈加激烈,家庭环境、学习压力、就业、感情问题及各种思潮的冲击,使得当今的大专毕业生比以往任何时候的学生都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因此单靠思想政治教育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高校必须把就业指导和心理教育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来,通过就业指导,开展“成功观”“就业观”教育,解决大专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规划未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幸福观教育帮助大专学生们提高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和承受挫折、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此外,在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专科生教育的方法手段也必须与时俱进,拓宽工作渠道,探索新型网络方式来开展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张超.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甘肃联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贾秀兰.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点与方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4)
[3]文妙虹.在社会转型时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9(12)
[4]张雪凤,王滨.社会转型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透视和发展策略.[J]教育与人才,2009(4)
作者简介:
吴秀秀(1988—),女,河南洛阳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