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音是习得语言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当今大学生的语音状况尚不理想,问题主要出现在音段层面以及超音段层面。其中,超音段问题在中国学生中更为普遍,其中包括重音、连读、语调等。本项目旨在对浙江传媒学院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案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语音测试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在英语语音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导致这些英语语音问题产生的各种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语音;存在问题
笔者曾在《高校大学生语音的影响因素探究》一文中探讨了影响大学生英语语音的可能因素。基于学生访谈,研究发现,影响因素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母语迁移;二是个人因素,即动机和态度、学习策略、学习紧张情绪、兴趣、个人性格以及语言天赋;三是社会因素,即教师因素、语音训练情况、对语音问题等的指导以及开始学习英语的年龄。
本研究将在此基础上,深入调查浙江传媒学院学生(包括英语专业以及非英语专业),以问卷调查、语音测试为手段,来验证已知的影响大学生英语语音的各种因素。其中,问卷调查用以确认被研究者的背景信息,考查他们对自身英语语音水平的评估状况,更旨在明确已知因素是如何影响学生的语音学习,同时探究更多的潜在影响因素。语音测试用以考核被研究者存在的一系列语音问题,将这些问题分类,用来作为影响因素的推断考证。以上两种方式有利于对语音影响因素的分析总结。
一、研究对象
于2015年11月15日将调查问卷分发给在浙江传媒学院随机抽取的160名学生,最后收集到154份问卷。由于其中有31名同学没有完成所有的提问,因此最后只有123份问卷有效,进入最终分析环节。其中,男性56名(45.5%),女性67名(54.5%),均是来自非英语专业以及英语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调查问卷环节,一些有意愿进行语音测试的同学留下了自己的姓名以及联系方式。
在第二阶段中,于2015年11月29日对20名同学进行了英语语音测试,其中有7名做过之前的调查问卷。而另外13名同学从不同专业随机抽取。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这种方式有效且操作简单。在对相关文献的详尽分析后,设计了该份调查问卷。考虑到研究对象的英语水平不尽相同,该问卷采用中文版,问卷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涉及研究对象的个人信息,其中包括性别、专业、年级、家庭背景。第二部分有12题,可分为6组。第一组(第1、2题)是为了解研究对象学习英语的起步以及语音水平。接下来4组分别是:动机和态度(第3、4、5题),学习紧张情绪(第6、7题),方言(第8题),教师影响(第9、10、11题)。这些提问是为了探究以上因素是否对学生学习英语语音有所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开始学习英语的年龄,动机和态度,学习紧张情绪,方言这4项被前人多次提及,此次均被单列出来深入考查,用以确认是否真正影响语音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影响也被作为考查对象之一,因为基于之前的语音学习经历,笔者认为教师因素不容忽视。最后一组(第12题)直接列出了可能的影响因素,要求研究对象选择对自身有影响的选项。考虑到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的差异,第三部分(13~16题)是为在语音上接受过专门训练的英语专业学生特别设计的。这个部分在于考察英语语音课程的作用。第四部分是一些语音的学术问题,其中测试了重音、不完全爆破、连读以及语调。这个部分用于测试学生对主要英语语音问题的掌握情况。该部分总分共计100,每个问题占25%。测试者被要求独自完成问卷,以确保该部分的准确性。
为了让同学表达真实看法,该问卷调查采取匿名的方式,以确保这些数据能够正确有效地用以数据分析。
(二)语音测试
研究的第二个方法是对在校生进行英语语音测试,目的在于探究学生语音的存在问题。该测试分为四部分,包括音标、单词、句子以及一篇小短文。A部分是要求研究对象读出所列音标(20%)。B部分是让研究对象清楚正确地读出所列单词(20%)。测试题中的所有单词都在学生的掌握范围之内。C部分是让研究对象在正确读出重音、连读及语调的情况下朗读句子(30%)。D部分是要求研究对象读一篇小短文(30%)。
该测试的总分为100,每位同学的测试时间均为15分钟。在正式测试之前,每位同学有5分钟的时间浏览全题以确保他们对测试内容有总体印象,尽可能减少由于准备不足而犯的错误。整个测试过程将全程录音,并且会以严格的标准对这些录音进行评判。
三、研究结果
(一)调查问卷
经过分析调查问卷采集的数据,证实了《高校大学生语音的影响因素探究》一文中总结的影响大学生英语语音的可能因素。
(二)语音测试
语音测试揭示了大学生英语语音的现状。通过分析测试的录音,发现了一些研究对象的共同语音问题,大致分为两层面:音段层次和超音段层次。
1.音段性问题。总的来说,由于对音标较为陌生,大多数的研究对象在A部分即音标上都有所困难。甚至其中一名研究对象完全不能识别音标。把英语音标和汉语拼音混淆一体是研究对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例如将[n]、[r]、[?u]、[au]分别当作拼音中的/n/、/r/、/ou/、/ao/。除此之外,一些同学还难以分辨[l]/[n]、[l]/[r]等。在之后的采访中,他们认为是由于方言导致了这些发音错误。由此可以推断:母语对学生的英语语音有显著影响。同时,一些学生还无法掌握元音,将长元音读成短元音,例如将[i:]、[u:]、[?:]读作[i],[u]和[?]。同时,双元音也是一大问题。比如说一些同学在读“sometime”的时候,将其中的[ai]都成[e],把“shout”的[au]读成[a:]。在这些研究对象中,最容易被读错的是元音[?],常被读成[e]、[ei]或者类似的音。
还有一些同学难以识别音标中的辅音。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将[v]读成[w]。其余情况还有将[θ]读成[s],[?]读成[z],[?]读成[n]等等。一些同学还习惯在单词的最后一个辅音上多加一个尾音[?],比如“and”[?nd]读成[?nd?]。还有一些同学不能正确掌握音位变体,他们在读s之后的[p]、[t]、[k]音时,仍有较强的送气音。
2.超音段问题。超音段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大致有三类:重音,连读,语调。一些同学不能准确掌握单词中重音的位置。例如,将interesting[’intristi?]读成[in’tristi?]。句子的重音掌握情况更令人堪忧。许多研究对象习惯把一句话中的每个单词都加重音。还有一些同学是随意给句子加重音。例如,“His mother heard the shouting and went into his bedroom.”。这句话的重音应该放在一些關键词上,比如mother,heard,shouting,went,bedroom。但是一些同学在朗读此句时,几乎所有单词的重音都一样,易造成句意难以理解。
在研究对象中,最大的问题在于难以掌握语音中英语词群的连读。大多数的同学将单词读得一字一顿,听起来不太自然。例如,“Will you keep an eye on my suitcase and boxes?”其中的“will you”和“keep an eye”在标准英语语音中应常读为[wil’ju:]和[,ki:p?’nai]。但考查发现,几乎80%的同学没有连读。并且,大多数的研究对象在读英文时只有一种语调,缺乏起落。还有一些同学误用语调,在疑问句用降调或是在陈述句用升调。复杂句的升降调就更是难以把握了。
四、问题和措施
尽管这次研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自身仍有局限性。首先,现期的研究对象不足。今后的调查将在更多的研究对象范围内展开,以确保抽样更具代表性,结果更准确有效。其次,问卷调查、语音测试并不绝对有效。由于个别研究对象的粗心或不愿表达真实看法,采集到的数据或许并没有完全反映他们的真实想法。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向研究对象详细阐明问卷的答题要求并强调项目采集数据的保密性。再次,对影响英语语音的一系列因素的陈述较为宽泛。这个领域仍然需要更深入、详尽的探讨。
鉴于本研究一些条件的限制,未能概括出影响高校大学生语音的所有因素,这将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总结。同时,影响我国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因素众多、错综复杂,研究还需结合更多具体事实探究更多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与学习成效之间的量变关系。研究应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并引入对英语语音有效学习方法的实验性量化研究,使相关研究更具广泛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语音;存在问题
笔者曾在《高校大学生语音的影响因素探究》一文中探讨了影响大学生英语语音的可能因素。基于学生访谈,研究发现,影响因素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母语迁移;二是个人因素,即动机和态度、学习策略、学习紧张情绪、兴趣、个人性格以及语言天赋;三是社会因素,即教师因素、语音训练情况、对语音问题等的指导以及开始学习英语的年龄。
本研究将在此基础上,深入调查浙江传媒学院学生(包括英语专业以及非英语专业),以问卷调查、语音测试为手段,来验证已知的影响大学生英语语音的各种因素。其中,问卷调查用以确认被研究者的背景信息,考查他们对自身英语语音水平的评估状况,更旨在明确已知因素是如何影响学生的语音学习,同时探究更多的潜在影响因素。语音测试用以考核被研究者存在的一系列语音问题,将这些问题分类,用来作为影响因素的推断考证。以上两种方式有利于对语音影响因素的分析总结。
一、研究对象
于2015年11月15日将调查问卷分发给在浙江传媒学院随机抽取的160名学生,最后收集到154份问卷。由于其中有31名同学没有完成所有的提问,因此最后只有123份问卷有效,进入最终分析环节。其中,男性56名(45.5%),女性67名(54.5%),均是来自非英语专业以及英语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调查问卷环节,一些有意愿进行语音测试的同学留下了自己的姓名以及联系方式。
在第二阶段中,于2015年11月29日对20名同学进行了英语语音测试,其中有7名做过之前的调查问卷。而另外13名同学从不同专业随机抽取。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这种方式有效且操作简单。在对相关文献的详尽分析后,设计了该份调查问卷。考虑到研究对象的英语水平不尽相同,该问卷采用中文版,问卷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涉及研究对象的个人信息,其中包括性别、专业、年级、家庭背景。第二部分有12题,可分为6组。第一组(第1、2题)是为了解研究对象学习英语的起步以及语音水平。接下来4组分别是:动机和态度(第3、4、5题),学习紧张情绪(第6、7题),方言(第8题),教师影响(第9、10、11题)。这些提问是为了探究以上因素是否对学生学习英语语音有所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开始学习英语的年龄,动机和态度,学习紧张情绪,方言这4项被前人多次提及,此次均被单列出来深入考查,用以确认是否真正影响语音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影响也被作为考查对象之一,因为基于之前的语音学习经历,笔者认为教师因素不容忽视。最后一组(第12题)直接列出了可能的影响因素,要求研究对象选择对自身有影响的选项。考虑到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的差异,第三部分(13~16题)是为在语音上接受过专门训练的英语专业学生特别设计的。这个部分在于考察英语语音课程的作用。第四部分是一些语音的学术问题,其中测试了重音、不完全爆破、连读以及语调。这个部分用于测试学生对主要英语语音问题的掌握情况。该部分总分共计100,每个问题占25%。测试者被要求独自完成问卷,以确保该部分的准确性。
为了让同学表达真实看法,该问卷调查采取匿名的方式,以确保这些数据能够正确有效地用以数据分析。
(二)语音测试
研究的第二个方法是对在校生进行英语语音测试,目的在于探究学生语音的存在问题。该测试分为四部分,包括音标、单词、句子以及一篇小短文。A部分是要求研究对象读出所列音标(20%)。B部分是让研究对象清楚正确地读出所列单词(20%)。测试题中的所有单词都在学生的掌握范围之内。C部分是让研究对象在正确读出重音、连读及语调的情况下朗读句子(30%)。D部分是要求研究对象读一篇小短文(30%)。
该测试的总分为100,每位同学的测试时间均为15分钟。在正式测试之前,每位同学有5分钟的时间浏览全题以确保他们对测试内容有总体印象,尽可能减少由于准备不足而犯的错误。整个测试过程将全程录音,并且会以严格的标准对这些录音进行评判。
三、研究结果
(一)调查问卷
经过分析调查问卷采集的数据,证实了《高校大学生语音的影响因素探究》一文中总结的影响大学生英语语音的可能因素。
(二)语音测试
语音测试揭示了大学生英语语音的现状。通过分析测试的录音,发现了一些研究对象的共同语音问题,大致分为两层面:音段层次和超音段层次。
1.音段性问题。总的来说,由于对音标较为陌生,大多数的研究对象在A部分即音标上都有所困难。甚至其中一名研究对象完全不能识别音标。把英语音标和汉语拼音混淆一体是研究对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例如将[n]、[r]、[?u]、[au]分别当作拼音中的/n/、/r/、/ou/、/ao/。除此之外,一些同学还难以分辨[l]/[n]、[l]/[r]等。在之后的采访中,他们认为是由于方言导致了这些发音错误。由此可以推断:母语对学生的英语语音有显著影响。同时,一些学生还无法掌握元音,将长元音读成短元音,例如将[i:]、[u:]、[?:]读作[i],[u]和[?]。同时,双元音也是一大问题。比如说一些同学在读“sometime”的时候,将其中的[ai]都成[e],把“shout”的[au]读成[a:]。在这些研究对象中,最容易被读错的是元音[?],常被读成[e]、[ei]或者类似的音。
还有一些同学难以识别音标中的辅音。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将[v]读成[w]。其余情况还有将[θ]读成[s],[?]读成[z],[?]读成[n]等等。一些同学还习惯在单词的最后一个辅音上多加一个尾音[?],比如“and”[?nd]读成[?nd?]。还有一些同学不能正确掌握音位变体,他们在读s之后的[p]、[t]、[k]音时,仍有较强的送气音。
2.超音段问题。超音段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大致有三类:重音,连读,语调。一些同学不能准确掌握单词中重音的位置。例如,将interesting[’intristi?]读成[in’tristi?]。句子的重音掌握情况更令人堪忧。许多研究对象习惯把一句话中的每个单词都加重音。还有一些同学是随意给句子加重音。例如,“His mother heard the shouting and went into his bedroom.”。这句话的重音应该放在一些關键词上,比如mother,heard,shouting,went,bedroom。但是一些同学在朗读此句时,几乎所有单词的重音都一样,易造成句意难以理解。
在研究对象中,最大的问题在于难以掌握语音中英语词群的连读。大多数的同学将单词读得一字一顿,听起来不太自然。例如,“Will you keep an eye on my suitcase and boxes?”其中的“will you”和“keep an eye”在标准英语语音中应常读为[wil’ju:]和[,ki:p?’nai]。但考查发现,几乎80%的同学没有连读。并且,大多数的研究对象在读英文时只有一种语调,缺乏起落。还有一些同学误用语调,在疑问句用降调或是在陈述句用升调。复杂句的升降调就更是难以把握了。
四、问题和措施
尽管这次研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自身仍有局限性。首先,现期的研究对象不足。今后的调查将在更多的研究对象范围内展开,以确保抽样更具代表性,结果更准确有效。其次,问卷调查、语音测试并不绝对有效。由于个别研究对象的粗心或不愿表达真实看法,采集到的数据或许并没有完全反映他们的真实想法。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向研究对象详细阐明问卷的答题要求并强调项目采集数据的保密性。再次,对影响英语语音的一系列因素的陈述较为宽泛。这个领域仍然需要更深入、详尽的探讨。
鉴于本研究一些条件的限制,未能概括出影响高校大学生语音的所有因素,这将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总结。同时,影响我国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因素众多、错综复杂,研究还需结合更多具体事实探究更多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与学习成效之间的量变关系。研究应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并引入对英语语音有效学习方法的实验性量化研究,使相关研究更具广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