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专教学与法律思维的融合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vk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法律思维作为一种人应具备的基本思维和方式不仅是法律人应具备的,法律思维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的长远职业发展。中专教育作为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期和转型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专教学中融入对法律思维的培养可以更好的完善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关键词】中专教育;法律思维;审慎与思辨
  0.引言
  众所周知,中职和中专教育虽然可以列入中等教育的范畴,但是并不同于普通的中等教育类学校。它主要培养的是专门性人才,也就是说相对于普通中学,中专的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上,中专的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育方针的引导下,中专教育虽然能一定程度的切合现实国情和就业需求,但往往也忽视了文化与思维的培养,特别的法律思维的培养。我们知道,法律思维相对于人类的其他思维更加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但法律思维又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思维模式,法律思維的缺失令中专教育变成了没有灵魂的音符,显得生涩且匮乏。下面作为一个多年从事中专教学的教师,我将从法律思维在培养学生重要性为起点来分析如何在中专教学中传播法律思维。
  1.法律思维在培养学生上的的重要性之分析
  首当其冲,我们要明确什么时法律思维,中专教学中需要的是哪种法律思维。在理论界尚未形成对法律思维的明确定义,但本人认为教学中的法律思维的培养并不是指知悉具体的法律术语和条文而是培养学生用法律的眼光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培养学生法律思维,培养的是学生的思辨和审慎的处世方式,也就是审慎的智慧和思辨的能力。这两种法律思维分别起源于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和大陆法系的成文法,略去复杂的理论渊源,从中专教育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上来说,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认识观,对正在处于人生形成阶段中专学生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引导和矫正。举例来说,法律分析和解决的主要是现实问题,我国与日本的钓鱼岛之争以及在我国出现的各种“爱国人士”的行为都需要学生以理性和正确的思维来进行辨析和内化,这样才能避免被利用和煽动,做出不利于社会和谐的举动。对于年纪尚轻的中专学生来说,对于事物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这样就很容易将问题片面化理解。在中专教育中融入法律思维的培养可以将理性、思辨的法律思维渗透到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引导学生向理性生活发展。
  2.如何加强中专教学中法律思维的培养途径之解析
  那么,如何在中专教学中融入法律思维的培养呢?经过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2.1利用思想政治课来传授学生法律思维
  法律离不开政治,对于中专学生来说,这里的政治并不单单是国家和国际时事也包括对社会事件以及道德的认识。现阶段中专教学也普遍开设思想政治课,但课程安排仅仅局限于对社会主义传统理念与思想的教学而忽略了对法律思维的培养,我利用课余时间做出的调研中,大部分中专学校的思想政治课都用来教授了文化课或专业课,真正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思想教育的寥寥无几,即使部分学校按照教育规划来对学校进行思想教学但也常常忽略的对法律思维的培养,因此我认为,加强在思修课上对法律思维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审慎思辨能力的重要措施。
  2.2利用案例教学法来启迪学生法律思维
  我们知道,法律解决的是现实问题而中专教学也是围绕学生实践能力而展开的教育工作,可谓不谋而合。利用案例教学法来教授法律思维可以有效的避免枯燥和乏味。举例来说,之前发生的“小悦悦事件”路人的见死不救是否可以归结为法律问题或者道德问题,如果学生单纯以某一个角度来看待和思考这个问题往往会走向极端,在法律规定的角度来说,我国尚未规定见死不救的惩罚措施,也就是说见死不救并不犯法。若也道德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必然是道德不能容忍的。那么教师课下就可以与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积极引导学生用理性的思维来辩证的思考问题。
  2.3利用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法律思维
  丰富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更能在活动中有效的培养学生利用法律思维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观摩法庭审理程序,培养学生程序性思维与辩论能力,将理论课、观摩课以及实践课相结合,令学生更加主动的利用法律思维来思考问题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内心思维。
  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法律思维的教学在中专教育中是十分缺失的,中专教育并为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思维教学体系,这阻碍了学生形成良好的理性与辩证思维观,不利于学生的长远职业发展。因此,加强在中专各种专业课以及文化课的教学中的法律思维的宣传与引导是提高学生法律意识与审慎思维能力的重中之重。当然,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的不仅是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更加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与扶助。
  【参考文献】
  [1]约翰·亨利·梅利曼著.大陆法系[M].知识出版社,1984.
  [2]李福森.新时期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传承,2010.
  [3]陈华.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浅见[J].内江科技,2009.
其他文献
本文选取武汉地区两所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对高职实用写作教学现状作了细致、深入了解,从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归纳分析,并且指出
【摘 要】语文教学在注重培养人文素养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中学语文老师一直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笔者实际的教学经验,本文从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写作的心理入手,然后从一些写作方法上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育;写作水平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在注重培养人文素养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有效的语言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必须同步发展,才能保证语文教学的完整性,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Composition teaching and reading teaching must be developed simultaneously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的需要,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要,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已成必然,新的教学模式的诞生表现在课程改革方面,而多媒体教学在课程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写作教学中,教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始终困扰着老师。有资料表明,学生成长的主要途径有三:一是课堂教学引导;二是课外科普、传记、文学类读物的启迪;三是活动的培育。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