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愣头青碰上韩复榘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w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山东济南城内有处著名景点珍珠泉,泉水从地下涌出时如同一串串珍珠,煞是好看。可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一句话就将珍珠泉封到了省政府内,以方便自己紧张工作之余,随时观赏,调剂心情。省政府门口每天荷枪实弹,戒备森严,慕名而来观泉的老百姓只能站在省政府门外,昂首张望,有时逗留久了,卫兵还会前来驱赶:办公重地,焉能喧哗?
  山东省第一师范有位学生,生性是个愣头青,加上书读得有点儿多,成了书呆子。他坚持认为,如今是民国,而非帝国。孙中山常说,民国官员是人民公仆,百姓是国家主人,主人为什么不能瞅瞅自家的东西呢?于是,他硬闯省政府,要去瞅瞅珍珠泉。执勤的卫兵见来了这么一个二愣子,当然不让进,双方发生争执,结果惊动了韩复榘。
  韩复榘问那名学生:“你来干吗?”学生答:“看珍珠泉。”韩复榘问:“你是何人?”学生答:“山东主人。”韩复榘又问:“那我是什么?”学生说:“民众公仆。”韩复榘一听,气不打一处来,随手甩了学生两个耳光,然后说:“现在公仆打了你这个主人,看你怎么办!”
  若搁在旧社会,这事好办。《大清律例》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凡仆人殴主人者,无论主人有伤无伤,仆人不分首从,皆杀头。但如今是新社会,不能套用旧王法,为什么?因为以前的仆人是私仆,是下等人,可以被主人呼来喝去、任意打骂。而现在的公仆虽也带个“仆”字,意义却截然不同。
  面对如此态势,挨了打的学生“主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打官司,依法维权。但在山东境内,韩复榘就是“王”,所说之话就是“法”,想跟韩复榘打官司,门都没有。而且,这位学生“主人”还被韩复榘关进黑屋子,连省政府的大门也出不了。
  学生只能蹲在黑屋子里,等待奇迹发生。还别说,奇迹真的发生了。
  过了两天,韩复榘或许想通了一些道理,认为学生说得有理,于是改变了自己之前的看法,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对待山东的“主人”,便通知第一师范的领导来领人,并诚恳地道歉:“我错打了学生两耳光,现在我把他放了,让他打我两个耳光吧。”学校领导连连摆手,不敢让学生真打。韩复榘见状,便说:“既然不打我耳光,那我就自罚500元。”本就被吓破了胆的学校领导哪敢收,最后见韩复榘动了怒,校领导才拿着钱,把学生领走了。
  如此一来倒出现了双赢的喜剧效果:韩复榘虽打人在先,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得到了一片掌声与夸奖;学生呢,虽然挨了打,但不仅得了钱财,最重要的成果是,成功帮助百姓争取到了观看珍珠泉的权利——此后,韩复榘让省政府每年都在省政府纪念日开放,让民众进来观赏珍珠泉。这堪称一件利民利己的好事。
  编辑/夏涵
其他文献
1911年4月,广州一家颜料店正在热热闹闹地办喜事,两百多人的迎亲队伍接走新娘的同时,也带走了装在颜料罐里的丰厚“嫁妆”。很快,一批武器弹药被送到革命军手中,由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正式爆发。策划这起“明办嫁妆,暗运军械”事件的正是后来成为黄兴之妻的徐宗汉。  徐宗汉出身商贾之家,自幼接受西式教育,对三纲五常鄙夷至极,因此当她的第一任丈夫去世后,她并没有悲切守寡,而是毅然脱离家庭,逐步成长为一个追求进
法拉利是世界上闻名的赛车和运动跑车品牌。在法拉利的发展过程中却曾多次面临绝境,是创始人恩佐·法拉利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一步步把品牌做大做强的。  1898年,法拉利出生在意大利摩德纳一个钣金工厂主家庭,他十岁时看了一场赛车比赛后,立志要成为一名赛车手。但父亲希望他继承家业,将来帮助打理家里的钣金作坊,便把他送到机械工程学校读书。法拉利没有因此放弃梦想,而是在学习之余,依旧痴迷于激情四射的赛车比赛。
商朝第23任君主武丁有次在祭祀大典的时候,野鸡飞过来叫了几声,武丁吓得浑身直哆嗦。  不就是鸟叫吗?有这么夸张吗?殊不知,鸟是商朝王族的图腾,《诗经》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而雉(野鸡)在商人心中,是神鸟的化身。  雉来祭祀大典捣乱,这对武丁来说包含了多层意思,哪一层都不是好意思。  首先,这次祭祀大典是在祭祀祖先。商朝君主認为祖先都是有灵性的神,通过祭祀可以得到祖先保佑,祖先会对世人施加恩
那是一只看上去金光闪闪的碗状酒杯,它被静静地供奉在神圣的神龛上。神龛两侧的鸳鸯香炉里,终日香气袅袅。早叩晚拜,一日三拭,是她雷打不动的仪式。每一次洗手焚香,她的纤纤玉指隔着柔软的绸绢,轻轻拂拭过金杯凉丝丝的杯身之时,那个惊心动魄的上元夜,就像缤纷的焰火一样在她面前灿然绽放。  那一夜,是她嫁入夫家后的第一个上元夜,皇城东京变成了一座沸腾的不夜城。御街两旁,花灯焰火照得整条街流光溢彩、亮如白昼,鞭炮
乾隆三年(1758年),乾隆下令修缮畅春园中供太后居住的春晖堂、寿萱春永两处建筑,之后又下令修缮圆明园中的长春仙馆,作为太后在圆明园的居所。  此外,乾隆还愿意同太后一起旅游。从乾隆六年开始,乾隆每次到避暑山庄、木兰围场等地巡幸视察,都要与太后同去。直到太后去世,他们共同北巡的次数达31次。乾隆的六次南巡,有四次都是和太后一起。  太后的生日自然也是重要的日子。太后五十大寿,乾隆在太后由圆明园返回
溥仪被逼退位后,在紫禁城的小朝廷中过着关门皇帝的生活,但在出国留洋梦想的牵引下,他开始了监守自盗的行径,以“赏赐”在宫中伴读的弟弟溥杰为名,盗运宋、元版珍贵善本书。对于这一点,溥仪后来回忆道:“这样的盗运活动,几乎一天不断地干了半年多的时间……”  其实,溥仪在和溥杰有计划地盗运国宝之前,就已打起宫中宝物的主意。虽然溥仪下台了,但每年小朝廷的总开支都不少于360万两。钱不够用,民国政府又时常拖欠,
陈寅恪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鲜为人知的是,他更是一个“移动图书馆”,他一辈子有多爱书,从陈丹青作的油画《国学研究院》就能看出来:  画中,陈寅恪是五位大师中唯一手持道具的人,而这个道具就是几本书。陈寅恪在画像中都不忘抱上几本书,可见他对书的喜爱。  陈寅恪爱书爱到什么程度?他身边的人是这样说的。  大师吴宓在1919年的日记里写道:“哈佛中国学生,读
晋武帝即位之后,始终对弟弟司马攸提防有加,加上他的儿子司马衷是个白痴,有人遂提出立司马攸为皇太弟,这更增加了晋武帝对司马攸的忌恨。在司马攸生病时,晋武帝派太医前往看病,太医自然领会他的意思,对外宣布说司马攸没病,不用吃药。司马攸有病不能医,很快就死了。  晋武帝自感做了对不起司马攸的事情,因此对司马攸的儿子司马冏还是很好的,到晋惠帝的时候,司马冏既是执掌中枢的机要人员,又是统率禁军的高级军官。后来
古人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孩子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尤为重要。胡适在自传中回忆母亲冯顺弟时曾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优秀的母亲,懂得尊重孩子。  胡适的父亲早亡,胡适的母亲既是慈母,也是严父。但她从不在人前教育孩子,胡适做错了事,她从不当面斥责,而是等到晚上安静时,关上房门对胡适进行指正或必要的
17世纪初的荷兰是个不折不扣的欧洲大国,它打赢了前霸主西班牙,垄断了东印度和日本的贸易权,征服了巴西大部分领土,占领了加勒比海各岛屿,并且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中心阿姆斯特丹。  光明的未来让全欧洲的冒险者和他们的资金都不约而同地涌向这片热土,荷兰不可避免地发起了“高烧”,这种高烧的表现就是“郁金香泡沫”。  郁金香作为一种当时刚刚被引进欧洲的观赏性花朵,除了能在贵族少爷追女孩时派上点儿用场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