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理念下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的探讨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ledaishum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高等学校的育人方式也不断地与时俱进。传统的思政课程虽然在学生的三观形成中依旧起着主要作用,但课程思政也在专业课中扮演中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应用型高校的工科专业,要想学生将来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真正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就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坚定不移地以“新工科”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能力为最终培养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真正培养新兴领域的工程科技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
  1、“新工科”理念
  2017年2月以来,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提出了“新工科”理念。所谓“新工科”,是指新工科的建设理念,形成于2017年的“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新工科建设“天大行动”、新工科建设“北京指南”。新工科建设仍然需要秉承着立德树人的宗旨,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科技快速变化、具有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工程人才。在新工科背景下,学生的课程知识学习与思想政治学习应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工科新人才为目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提高工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更有效地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要努力提高工科教育的质量,打造好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数字化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工科”人才。
  2、课程思政的目的和意义
  (1)教学工作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所谓“教书”,需要教师巩固好自身的专业本领,将学科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注重的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所谓“育人”,则需要教师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情况。课堂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阵地,教师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第一负责人,要把握并利用好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同时密切关注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情况。不仅要努力提高每一位学生的文化学习成绩,更要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时代在进步, 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适应学生不断变化的学情。传统思政课程仍然是对大学生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期的青年大学生们无论是思维活动、心理活动还是处事方式都与以往有很大不同,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导致其接受教育的方式也需因时而变。因此必须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在传统“漫灌式”的思政课程教育基础上,实施“沉浸式”的课程思政教育,创新协同育人新模式。
  (3)“新工科”建设发展的需要
  新工科建设构建了新兴工科与传统工科相结合的学科专业“新结构”,以期最终实现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的科技强国的目的。因此,课程思政的首要目标便是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树立为祖国奋斗的人生目标。其次,“新工科”建设需要培养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因此需要教师们建设好学科专业思政素材库,通过多渠道、多角度深入挖掘历史的、现代的、身边的、生活中的各种创新思政教育素材。此外,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导致未来的新工科人才必然是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意识,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切实了解行业和社会的发展状况,激发学生的专业荣誉感与行业自豪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课程思政教育的方式
  在“新工科”理念的指导下,工科专业应着力于开展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推进“新工科”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1)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目标,“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既需要保证专业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又要实现课程的德育目标。因此需要深入挖掘育人资源,提炼爱国情怀、社会责任等育人要素,从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尋找思政融入的切入点。思政课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专业课教师可在专业课建设过程中与其形成课程思政结对制度,共同提取专业课程中所涉及的思政元素,切实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2)丰富教学案例,以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工学发展历程中蕴含着许多爱国主义的教育元素,在教学设计中不能千篇一律的照本宣科,适当引入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等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国家的发展历史,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结合移动通信每一代的发展,详细介绍华为在5G方面的突出贡献,激发学生对民族企业的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怀,为实现强国之梦打下坚实基础。
  (3)引入OBE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引导,以结果为导向,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是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重点关注的是培养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能力,这也是最终教育成果的体现。教学目标的改变,导致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必须适时改变,因此我们引入OBE教学方法,以结果为导向,以问题为引导,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效。
  (4)关注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不论是“新工科”建设还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学目标,都旨在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必须加大对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关注力度,并在其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但教师摒弃照本宣科,学生的学习也尽量不拘泥于课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程相关的社会实习和实践活动,多接触相关的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状况及所使用的新兴技术,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水平。
  (5)丰富课程思政元素,以实例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大国“工匠精神”。
  在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的目的同思政课程一样,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工科学生而言,除了培养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以及爱国精神,也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专业素养。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身上的责任,找好自己的定位,并能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懈奋斗。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务实、求精、敬业的精神和态度。要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科技活动和竞赛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6)最后,必须注重顶层设计。课程思政的主导人和实施者是专业教师,因此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果。学校应对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交流和监督平台,一方面可以为专业教师建立学习、交流的纽带,提升教师的思政教学水平。例如,以学院为单位定期展开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教师们互相交流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互相帮助。将优秀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果作为典范及案例,适时运用到其他教师的课堂上,提高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适时的成果检验可以及时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时纠正授课教师的授课方式等。
  4、总结
  我国目前正进入到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应运而生,亟需大量优秀人才。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高校毕业生是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主力军,这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要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正确的科学素养、精益求精的求学态度,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校内外的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活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作为高校教师,要以“新工科”理念为指导,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以能力为导向,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隐性思政教育理念下的“沉浸式”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Hjyj2020034
  (2)海南自贸港背景下“五维”思政教学模式的研究 Hjyj2020033
  (海口经济学院 海南 海口 571127)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指导以帮助学生夯实学科知识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作等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本研究重点分析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指导的策略,以期优化传统阅读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指导方法  引言:  传统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受限于传统教学观念,在指导学生参与阅读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不足,缺少独立思考和创新阅读的机会,很多提问不具
期刊
摘要:有效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断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整体优化教学效果,帮助初中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发展观,同时加强他们的法律意识、道德修养等,对其身心的健康成长大有助益。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摒弃传统观念,做好教学方法的创新,全方位、多角度渗透情感教育,充分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增强他们个性化发展的信心,随之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工作能够走向新的成功。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比较喜欢一些寓言故事,因为寓言故事自身的特点,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寓言故事都可以贯穿于学生的身边。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其中存在着非常过的寓言故事教学,如果教师通过寓言教学的方式给学生讲课,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并且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文课堂中的知识点,所以,教师需要合理地采用寓言教学的方式,以此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且
期刊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德育教育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幼儿素质教育也成为教育工作的新着力点,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也要具备良好的德育素质,这就需要中职教育中注重德育渗透方面的研究,提高学生的整体德育素质,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人才。具体来说,中職教师可以从职业特点出发,以幼儿道德推进德育工作,可以从专业课程出发,注意德育的学科渗透,还可以从双向评价出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教师着眼于教学形式的创新。在数学教学中,主要方式是与微课结合开展教学活动。本文大体结构如下,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首先论述什么是微课,其次分析小学数学结合微课的利弊,包括引入微课的优势、引入微课的劣势。最后从三个方面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与微课有机结合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结合  引言:  信息时代的发展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创新,平台上的应用功能越来越发达,
期刊
摘要:游戏活动是一种集互动、探究、协作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开展游戏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发散创造性思维,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对形成其健全的人格、启发幼儿的心智、激发其潜能都有着重大意义,因此,如何在将游戏活动应用于幼儿学前教育,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儿童身心的综合发展,已成为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游戏活动;幼儿园;学前教
期刊
摘要:自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加入了口语交际的内容后,如何做好口语交际教学工作便成为了教学研究的新课题。时至今日,语文教师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口语交际教学经验,也总结了一些基本方法,但还有进一步优化教学的空间。本文分享了一些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可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引言:  语文教学工作的目标之一就在于增强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指导学生将学习的文字、词汇利用起来,
期刊
摘要:课堂互动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形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设法提高学生参与互动时效性,通过互动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简单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互动存在的不足,结合笔者实际教育工作经验,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互动时效性的提高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时效性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互动存在的不足  (一)参与互动的机会不均等  当前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且重要的主学科之一,同时该学科也是一门理解难度较好的学科,通过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加强创新模式的合理创新和改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渗透和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内容,学会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和简单化,从而有利于保障小学数学教学整体质量和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
期刊
摘要:在英语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所传递的信息必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使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当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多变要想是小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创新教学方法,以新型策略来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潜在的主动能力,使英语课堂能够高效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调控学生注意力  引言:  集中注意力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能力,控制注意力的能力越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