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得利益者到底是谁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utjwzx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天天骂既得利益,既得利益者到底是谁?我问这个话,意思是不要简单地把既得利益者以为是“你的敌人”。实际上,既得利益者在我们身边,甚至包括我们自己,这时候你才能看到改革的复杂性。中国人的思维还是过去的革命思维,所有问题归结到一个敌人身上去——他坏,把他的问题解决了就解决了。错,既得利益正是在我们自己身上。难,就难在这个地方。一调整利益就调整到我们自己头上了。有个青年学者的回答是:“反正我没有既得利益,我不知道谁是既得利益者。”就他个人而言,有可能是这样。但问题是,社会的复杂性在于,利益是相互之间交互起来的。你只要在这里就是有既得利益,你北京户口不愿意外地人来参加高考,你没有既得利益?没有你为什么反对?不是要简单地找一两个假想敌。
  现在,在收入分配改革问题上,国企似乎成为了众矢之的。客观地讲,国企有很多问题,包括官本位、效率低、不负责任、裙带关系、权贵资本,但收入分配这个事儿不是它的主要问题,全世界国企的特点都是效率低吃大锅饭。有人非要说它拉大收入分配差距,但它得的不是那个病。当然,我是主张对垄断行业的工资待遇进行改革的。反垄断我是完全支持的,但这个和所有制没关系。只要在垄断行业里面,不管是国企、外企、私企,都得干预。比如你可以说银行业存在垄断,说国有银行要改革,但要把话说完整,里面的民企外企也赚得一塌糊涂啊。说赚钱赚得不好意思的那位,不就是民营银行的行长吗?坦率地说,国企问题当然可以算是收入分配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问题的最核心所在。现在流行的是,大家集中骂它们,骂得很愉快,但也同时掩盖了很多真实的问题。
  收入分配改革是配套改革,实际上后面有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多重因素交织,所以我说它是很难的,很疼的。说实话,所有收入分配改革首先触动的都是精英利益,绝对不要以为仅仅是权力精英,实际上是各界精英的利益,所有有话语权的人的利益都要被触动,这是这个改革很难的原因。
  有记者问我,你曾经被称为中国“最有钱的经济学家”,这是不是意味着,既得利益群体也包括你自己在内?我的回答是:那肯定的啊,100%是被改革的对象。中国有话语权的人都在既得利益集团当中。我记得一次去中央台做节目,我旁边一个人说,这里进进出出的人恐怕每个人至少都有5套房。当时我就想,谁是既得利益者,如果你是精英,你就是既得利益者,你能说上话就说明你肯定已经占了便宜了。
  如果房产开始收税,收1%,很多人觉得已经很严重了,从第三套收,很多人也提出许多意见来,如果真像日本、韩国那样,我们很多人早就晕过去了。但是人家能够控制贫富差距就是靠这套制度安排。我们现在设想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包括我们唱高调、说套话、讲市场化、攻击别人都可以,但是当所有这些东西落到我们自己头上的时候,落到有话语权的精英的头上的时候,我们到底是什么态度?这是中国能不能真正前进的关键。
  有人说,改革大炮响起,就是对所有人开炮。其实不必对所有人开炮,但是一定要触动权贵、富贵和各界精英的利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人超越自己的既得利益,否则两极分化到最后就是社会撕裂,谁的既得利益也保不住。所以要有各界的思想碰撞,在交锋里凝聚共识。实际上我并不主张从直接税突破,这个难度很大,因为我知道这个得罪人太多了,但我要指出一个方向来,我得告诉你不要熟视无睹,资本主义都搞直接税了,咱们不搞?
  我主张,先从土地制度入手,打一个大胜仗。我们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就是从土地问题上突破的,土地问题突破了,联产承包制取得成功了,大家对改革的信心有了,保守的力量就让位了。如果土地问题没解决,吃饭问题没解决好,八十年代的城市改革根本搞不起来。同样的道理,我们今天的矛盾,贫富两极分化,可以说有一多半都是土地带来的,现在的社会事件有一半以上也是因为土地纠纷导致的,贪腐相当大的一块也是跟土地连接在一起的。
  因此,未来的改革必须从土地制度入手,政府要带头下决心放弃倒卖土地的财政。没有这一条,其他就是白扯。未来土地增值的主要收益,都要归到进城的农民工和外来人口上,他们是城市化的主体。什么是城市化?农民变市民嘛。以后他们得有地方住嘛,你土地收益应该给他们,不是给政府盖大楼或者漂亮的大马路,不是给开发商暴利,不是让城中村的人都一夜暴富。
  至于方向,100年前孙中山已经给我们想到了,平均地权,涨价归公。我们这些人是装傻呢还是真不知道呢?我们必须下定决心改革了,不能再停留在说说的层面。从历史上看,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收入和贫富差距急剧扩大,造成了社会的持续对抗和动荡,结果到头来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典型的就是拉美和南亚的一些国家,这就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而全世界公认的成功跨过这个陷阱的经济体都集中在东亚,如日本、韩国,我国的台湾地区,共同特点都是贫富差距控制得比较好,基尼系数在那个阶段都在0.3以下。
  还要注意到,因为它们从城市化的开端就走对了路,所以既得利益者相对少。我们这一点就比较危险,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不调节,现在要开始调节,大家就会觉得很疼。
  但要不要迈出这一步呢?还是走上拉美、南亚那条路呢?我们再不悬崖勒马,后果不堪设想。因为既得利益就是这样,会越来越大,越晚动就越疼。今天去整已经很难了,再不整更困难了。真要改,就要有共识,要有决心,要下狠刀。
其他文献
引子  年逾八六高龄的老摄影家尹福康,与老伴在上海沪西一隅安享晚年,十分惬意。他热情、健谈,与之相晤,甚感轻松、愉快,还觉得亲切。为什么呢?听他的口音,猜想他大概是江苏藉人,因为我母亲也有这样的口音。他说是的,我是1927年出生在南京哎。  南京城里的照相馆学徒  值得福康老自豪的是,他有一个艺术素养深厚的父亲,并且是他走上摄影之路的引路人。父亲尹钱庵,当年是南京城颇负盛名的金石篆刻家。1932年
每一个人的童年,都充满了梦幻。上海对于我,一直是向往而不可及的天堂般的大都市。在我们草原上,假如有谁去过一次大上海,即是他一生的荣耀。假如谁家拥有上海这大三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那简直就拥有了大可炫耀的宝贝。所以,上海对我而言,神秘而又意象朦胧。然而,去看大上海的机会终于还是来了。  那是“文革”后期,1976年的初冬,我所任职的乌兰察布盟文化局意外得到了近两千册的中外名著清单,是由上海图书
两年前,也就是2010年12月31日,歌手龚琳娜参加湖南卫视跨年文艺晚会,以一曲《忐忑》名震天下。两年后的2012年12月31日,依然是湖南卫视跨年文艺晚会,龚琳娜再次现身,现场演唱新歌《法海你不懂爱》,希图再现“神曲”爆红的盛况,但情况似乎并不那么理想。  这一次,湖南卫视刻意制造“神曲”,人工痕迹明显。刚刚在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上播出,媒体立即命名为“神曲”,称“又一首‘神曲’横空出世”,并断言
穿一件红色上衣,满头白发,嗓音洪亮,精神矍铄,哪像是94岁高龄的老人。她笑着对我说:“我还有使不完的劲,只是腿不大好,走路有点困难。但是,天气好,请保姆推着轮椅,我就上公园去散步。”  这位老人就是不久前出版了五大卷文集的作家、书人欧阳文彬。  这沉甸甸的五卷《欧阳文彬文集》,使我深感惊喜、敬佩和振奋。这套《文集》内容丰富,样式多种,有长篇小说两卷、评论卷(包括当代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影剧评论
曾经我搬家遇到一个难题:有很多“大型垃圾”需要扔掉,怎么扔、扔到哪里呢?所谓大型垃圾,就是指旧冰箱、拆掉的浴缸之类的大家伙。扔到楼下的垃圾桶里,小小垃圾桶装不下不说,妨碍了交通和景观,邻居也会抗议。找垃圾清理公司来收,花费肯定不菲。正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朋友建议:找剑桥市政府处理,他们会以低廉的收费给你处理大型垃圾。  自家垃圾这点小事也要找政府上门服务?乍一看似乎不大合理,但仔细一想,政府本质上不
上海世博会期间,爱尔兰馆新闻媒体总监张茵小姐发给我一封邀请信:到上海戏剧学院听朗读剧《猫原边……》。  什么?朗—读—剧?朗诵我听过,舞台剧我也看过,剧本用来朗读,我真的闻所未闻。  原来,《猫原边……》(Marina the Bog of Cate……)是爱尔兰当代最著名的剧作家玛丽娜·卡尔的代表作,一共三幕,以古希腊悲剧《美狄亚》为框架,讲述了一个遗弃和复仇的原型故事。1998年首演。2001
我在想,即便没有《西雅图不眠夜》中汤姆·汉克斯和梅格·瑞恩一波三折的邂逅,仅仅“西雅图”三个字也足够美丽,让人遐想无限了。  据说,《北京遇上西雅图》之前是叫《美丽有缘》。一听就是有小情调没大抱负的小制作——因为没人会相信美丽就一定有缘,也因为大家都相信美丽有缘,天经地义,所以也就没了悬念。当今电影市场,把片名叫成小清新,等于自己绑了石头跳海了。  幸好换成了《北京遇上西雅图》,不仅平添了浪漫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