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账单 晒的不仅是数字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huhi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或者不回,家就在那里,父母就在那里,日渐老去。
  父母百年之后,不会后悔,春节,我回家了。
  
  近日,在天涯社区,一条关于“80后春节回家要带多少钱才够”的帖子激起网民热议,近2000条回复中大量年轻人晒出了自己的春节账单。
  本刊记者采访中发现,春节后,晒“节日花销”的论坛非常火爆,而这些论坛当中,还保留着半个月前网友晒“年终奖”的帖子,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对此,一些网友开玩笑说:“年终奖晒的是快乐,节日账单晒的是血泪。”
  微博也成为“春节账单”集中的“晾晒场”,一位网友称:“春节回家前我还是‘万元户’,节后已经不是了。”
  春节花销飞涨,网友们叫苦不迭,但当记者问到明年春节是否回家过年时,大部分网友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更有网友戏谑称:“哥回家,过的不是年,是舒坦。”
  
   北京创业者雷芳:
  有钱没钱 回家过年
  春节假期已经结束,上班族们也纷纷回到了工作岗位,可是过年的气氛仍然浓郁,很多网友过年回来纷纷通过QQ、微博等更新状态。
   “春节回家,真好,吼吼。”网友鲜鲜将自己的QQ签名更新了状态。2月11日上午刚刚从老家回到北京的鲜鲜,一天都没有休息,就让自己的服装店正式恢复营业了。
  鲜鲜,本名雷芳,70后,湖北潜江人,2001年与男友先后来京,相约一起闯北京。
  “当时,我兜里只有1500元。”雷芳在北京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销售员,月薪800元,一个月后,她换了工作,在一家女子会所做顾问,月薪1200元。“那时候每年赚的钱就是春节回家花,但是有钱没钱,都得回家过年。”雷芳态度鲜明。
  “我认为创业比较适合我。”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有了一定积蓄的她萌发了创业的想法,“当时就告诉自己:如果亏了,从头再来,就当自己是刚来北京。”雷芳看似柔弱的外表下,却有着超乎寻常的坚定信念。老天似乎也格外眷顾她,从2009年创办服装品牌连锁机构至今,她已拥有两家分店和6家加盟店。
  然而,创业者是要付出的。“我们已经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了。”今年,她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回家过年。在北京治堵新政出台的前几天,雷芳也跟老公一起去排队订了一辆奥迪A4,过年前三天,他们提到了新车,雷芳决定开车回家。“虽然费用贵了点,可是太想家了。”
  “回家过春节,当然要高兴,高兴当然就不能在乎钱,俗话说‘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雷芳回答完本刊记者的提问爽朗地笑了起来。据本刊记者了解,春节期间虽花销甚多,但大部分网友认为“省钱”在这7天里成了一个令人扫兴的字眼。
  “我们在北京打拼,每年就只有一次孝敬父母的机会,难道要等到没有机会孝敬了才知道后悔吗?”雷芳动情地说,“只要有时间,我一定会回家过年。”
  回家过年,是件很幸福的事,是与家人感情交融的最佳时节,全部的幸福都包含在与亲人的“团聚”里,至于拿多少礼物回家,送多重的礼金,这个附加值在亲人团聚的意义中是微不足道的。幸福的时光总是匆匆而过,此时此刻,占据心头的应该是几许惜别之情、几许惆怅若失。
  
   南京工薪族吴恒睿:
  带着父母 旅行过年
  吴恒睿向本刊记者晒出了自己的春节账单,最后叹了一口气说:“我们两个人一年的积蓄全没了。”
  吴恒瑞,80后,在南京造币厂从事机械维修,去年10月登记结婚。
  他们是南京人,对于这座城市,充满了感情。
  “我们的婚礼是在1月29日举行的,马上就要到春节了,所以打算趁着春节假期去马尔代夫度蜜月。”为了这个计划,他们在春节前3个月就开始准备了,联系旅行社、办护照、办签证、订机票、订酒店、预约潜水教练……“那段时间基本天天一下班就泡在网上逛论坛,看网友们的旅行经历,吸取经验、教训。”
  除夕,他们终于顺利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飞往著名旅游胜地马尔代夫,在那里,开始了浪漫的新年蜜月之旅:康杜玛、天堂岛、梦幻岛……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6天的蜜月旅行转眼结束,大年初五他们回到南京。
  吴恒瑞说:“过得非常开心。”而开心的代价说出来可能会让不少工薪族为之咋舌:这趟马尔代夫之行,两人共花了4万多元。
  之后的行程更是“马不停蹄”。大年初六他们就开始探望双方父母,给亲戚拜年,请朋友吃饭……
  “累是累了点,不过很开心,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双方父母都在身边,但平时工作忙,也只有逢年过节才有时间孝敬他们。”春节还是他向往的快乐时光。
  林林总总,所有的支出加起来,吴恒瑞算了一笔账,“超过5万元了,是我们两个人一年的积蓄。”对此,他表示,“刚结婚,一辈子一次,花这么多钱也值得。”
  当本刊记者问到以后的年该怎样过时,吴恒瑞说:“我和老婆有个共同的梦想就是环游世界,以后只要条件允许,我们会带着双方父母一起旅行过年。”
  其实不用“晒”也知道,节日的开销肯定比平时大,春节就更不必说了。不难发现,节日在增加,“黄金周”也在增加,用节日来制造假日,用假日来制造消费,让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有一个流动的机会,最积极的社会意义就是拉动内需。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除了意味着欢乐祥和外,还蕴涵着浓浓的人情味儿。“既然一年只有一次,花钱再心疼也是值得的。”吴恒瑞说。
  
   广东打工者米旺旺:
  花光积蓄 也要过年
  在本刊记者看来,米旺旺还是个孩子,但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已经独自在广东东莞打工四个月了。春节前夕,小米花了50元高额手续费终于买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
  米旺旺,1988年出生,河南人,刚刚离开家乡,只身一人来到广东东莞一家玩具厂做文员。
  “家里有我的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和妹妹,大家各奔东西都有一年多没见了。我想他们。”小米说这话的时候眼睛湿湿的。
  小米的姐姐和妹妹都还在上学,小米和哥哥在外打工赚钱,“虽然我也没多少钱,但只要有,就要给她们。”小米给姐姐和妹妹都买了过年的新衣服。
  “还有很多特别要好的同学和朋友,借过年回家的机会可以好好聚聚。”小米为了过年回家,跟工厂请了5天假,“请假是要扣钱的,可是没办法,路途太远。”这样一个背负着诸多责任与重担的女孩,却丝毫没有动摇她回家过年的信念。
  小米承认,这样的花销的确让她有些吃不消。“在东莞我要自己租房子,每月租金210元,这次回家花光了我4个月来省吃俭用积攒起来的全部积蓄,不过没关系,我还年轻,可以再挣。”在小米眼中,只要家人高兴,自己的辛苦算不了什么。
  传统观念认为,春节合家团聚之时,是儿女向父母表达孝心的最好时机。农村出身的小米坚定不移地坚守着这样的信念。“回来后,我更要精打细算、节衣缩食,准备明年年底回家过年。”懂事的小米已经开始计划起明年春节回家过年了。
  父母要孝敬,人情不能少。在外漂泊的亲友难得回家,发小、同学一个都不能少。又逢新春团聚之时,辛苦一年的积蓄就难免身不由己地“付之一送”了。但在亲情至上、孝字当先的传统文化熏陶之下,“春节开销”还是应该量力而行。过年过的就是“幸福”,既然自己钱包不鼓,无妨以实情相告,实话实说、量力而行才是福。
  
  
  【后记】
  以80后为生力军的网络发帖人,在他们惯常的缜密细致的思维方式和与人分享的心态支持下,向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们提供了一系列详细的民间消费样本。从“春节账单”这个小小的社会细胞中,已足以看出社会DNA的一些健康指标及变化趋势。
  晒出的众多春节账单中,孝敬父母和长辈的钱,所占的比例已非常高。这至少可以反映出当前正在迈入“而立之年”的80后们,已开始明白亲情的宝贵和反哺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可喜的趋势,有媒体甚至从中品味出了“感恩”的意味,并惊呼:春节正在成为感恩节。
  除了给父母和长辈送礼物、送红包的开支外,清单中,还可以轻易发现,路费是相当大的开销,飞机票、火车票、汽车票、油费、过路费,仍然是过年的一笔大开销。这其中,还不包含那些为买到各式各样的票而付出的时间或其他成本。对于许多人来说,交通问题仍然是春节面临的主要问题,它成为隔在许多人亲情和温馨之间的一座说大不大、说小也绝不小的“山”。
  除此之外,餐费、礼品、压岁钱,这“老三样儿”,依然是春季账单中的大款项,并由此催生出一个新的名词——“年清族”,这一族与“月光族”不同的是,他们用光自己的钱,以“年”为单位。
  一份份春节账单,晒的并不是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喜怒哀乐,是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其他文献
十八岁那年,我在河西走廊一个叫石磨盘的地方支教。等来到石磨盘后,我才知道,世界上竟还有如此荒凉落后的地方,满眼都是黄沙、戈壁和盐碱地,村小学除了几间破旧的房屋,几乎一无所有。  晚上,就只有我和老杜,住在这个偏远的学校里。  那些天,我快要疯掉,一到傍晚,就像只困兽,在学校破败的院子里,烦躁地跑来跳去。  那时候,老杜六十多岁,已经在学校里借住几十年了。  老杜蹲在屋檐下抽烟,他光着脑袋,满头满脸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对历史学科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历史课堂不再注重让学生掌握和记住多少知识,而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因为历史的理解能力是史学的基本素养,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历史理解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也符合学生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历史理解力是指能清楚地掌握历史事实和基本概念,从而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分析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能力。[1]历史理解力
《年、月、日》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三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时间单位“时、分、秒”有一定的认识,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和“年、月、日”有关的感性经验和认识,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既要注意其间的承继关系,又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为了能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可以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等学习模式,借助年历卡和课件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并掌握它们之间
近期,海口市骨干教师工作坊“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整本书阅读研究与实践探索”全国论坛在海口市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采取主题论坛形式,按学科展示 学科专家诊断 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使论坛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海口市初中历史学科全国论坛以整本书阅读活动为抓手,追寻“生命历史”教学主张,深耕“有人课堂”,最终以43648次的直播点击率稳居海口市高、初中十二个学科论坛之首。  一、“生命历史”教学主张的提出
初识24岁的左右和25岁的彭屹,江苏省灌云县南岗乡岗东村的省派“第一书记”陈新年说他心里很没底,以至于想让帮扶合作企业做出人员调整……彭屹(左) 左右(右)  2018年5月,江苏省委帮扶工作队入驻岗东村后,运用系统化思维谋划实施扶贫脱贫实践,并按现代企业制度帮助岗东村创设了连云港岗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公司成立后,陈新年建议从村中流转部分土地,用以打造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  两个月后,岗东农科
倾诉人:山西赵女士  我和老公都是山西大同人,结婚二十多年,有两个孩子。老公从事钢铁建材生意,在房地产热火朝天时,我们也赚了不少钱,2003年我们买了楼房,老公添置了轿车。  但是,2006年8月的一天,晚饭后,老公突然捂住心口,脸色苍白,我赶紧拨打120急救,到了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是突发心脏病,幸亏来得及时,才捡回一条性命。住院一段时间后,医生建议回家慢慢调养,并特意叮咛,建议我们两年之内别同房
高中学术型教师的成长对课程改革和历史教育创新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有推陈出新的意义。如何促成学术型教师的成长?笔者以2015年至2017年三次建构、重构《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为例,对高中历史学术型教师的成长之路进行初步探索,求教于方家。  一、突出时代性,以培养时空观念为重点  2015年我受邀参加苏州市教改展示课活动,课题是《文学的繁荣》。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Ⅲ中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19世纪以来
北京市优秀班主任工作室是2008年由北京市教委委托北京教育学院建立的旨在加速优秀班主任成长、打造班主任专业发展带头人、形成北京市优秀班主任群体的研修机构。它是优秀班主任在导师的指导下,围绕班主任面临的个性和共性问题开展独立研究和合作研究的联合体,是优秀班主任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进步的摇篮,是形成北京市优秀班主任群体的平台。    一、优秀班主任工作的功能定位    北京市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分小学
1937年,钱三强从清华大学物理班毕业后,前往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攻读镭学博士学位,他的导师就是发现放射性元素的约里奥·居里夫妇。1940年,钱三强获得法国理学博士学位。  异国逃难  随着希特勒军队吞并奥地利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越来越临近法国。1939年8月24日凌晨,德国和苏联出乎人们意料,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补充协定书》。消息一公布,法国就像炸开了锅,巴黎的大
“时评”类文题往往具有对象多、态度多、取向多、看法多等特点,让人莫衷一是。我们只有展开多维思辨,综合考量,才能透彻而精准地审清题意。下面以一则“时评”类文题为例,对多维思辨的路径作一指津: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杭州李先生遭遇了一场家长群“危机”。因为他开法拉利跑车送孩子上学,老师就在家长群向李先生建议,不要再开跑车接送孩子了,理由是会引起孩子的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