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总是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方式的优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课堂表演的加入,无疑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力量。能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得更快、更深;能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课堂表演 教学运用
  现代语文教育要求教师利用儿童活泼生动的个性,营造自由、和谐、平等的氛围。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习语文,学习者是否建立“形象”至关重要。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生性爱表演,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特别强。
  他们喜欢表演、渴望表演,把表演当做一种游戏,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愿学、乐学的同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日益提高语文素养。
  借助表演,但不能因为表演使语文课堂走形,这需要我们巧抓时机,灵活运用表演。笔者经过亲身实践、资料搜集等总结了课堂表演在以下四个方面的运用。
  一、利用课堂表演,理解字词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有意义的语言环境中记住字词,其效果远远好于在无意义的环境记字词或孤立地辨认和识记字词。在教学中,理解字词或借助直接的“刺激物”,或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字词义理解新的字词等,但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亲身体验理解得更好,学得更快。
  如,《小稻秧脱险记》“词语教学”片段就成功运用表演组织课堂达到高潮。
  师:读到这里,我想,“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肯定懂了,谁知道“气势汹汹”是什么意思?
  师:(选几位举手的同学到前面来)这几位同学都懂了,没有懂的同学请看我们表演。我当小稻秧,你们几个当杂草。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你们该怎么站?
  (学生从四面把老师围住,笑声阵阵。)
  师:你们要干什么?
  生:快把营养交出来。(声音低)
  师:你们没有读懂。要凶,声音要大,把腰卡起来。
  生:(卡腰,大声,凶恶地)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我刚搬到大田不久,正需要营养,怎么能交给你们呢?(学生不知所措)
  师:(问全体学生)他们应干什么?
  生:他们应上前抢营养。
  师:对,要抢。营养在地里,快!
  (“杂草们”一拥而上,抢起了营养。稻秧没精打采地垂下了头。下面学生哈哈大笑。)
  师:杂草厉不厉害?凶不凶?这就是“气势汹汹”。杂草野不野蛮?讲不讲理?这就叫“蛮不讲理”。杂草让小稻秧发言吗?这就叫“不由分說”。各位“杂草”请回去。
  以上案例将表演引入课堂,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更能帮助他们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同时又可改变语文课堂沉闷乏味的气氛,寓教于乐。
  二、借助课堂表演,体会中心
  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一般在了解全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指导朗读,抓住重点段关键字词体会中心。对重点段的理解,一些课文故事性强,适合进行课堂表演,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教学《狐假虎威》后半部分时,为了帮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狐狸如何借老虎的威风在百兽面前神气活现的样子,领会寓意,教师借助表演,引导学生研读。学生如临其境,抽象的语言文字顿时“活”起来了,儿童的思维也“活”起来了。
  师:下面两节是写它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得非常精彩。请仔细读一读,过一会儿,我请几个小朋友把这两节写的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须读好。
  (学生认真读书。之后,老师找了五位小朋友,一位戴上老虎头饰,一位戴上狐狸头饰,另外三位分别戴上小鹿、兔子、野猪头饰。)
  师:其余同学都来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来指导。
  生:狐狸在前面走,老师跟在后面走。因为书上说:“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
  生:图上画的是狐狸在前,老虎在后。
  师:这两位导演读书很认真……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
  生:他们在森林深处,要站得远一点。
  师:(问“老虎”)你东张西望什么?
  “虎”:我看看动物们是不是怕狐狸。(众笑)
  (“狐狸”、“老虎”继续往前走。“小兔”、“小鹿”等动物一见“老虎”,“呀”的一声,撒腿就跑。)
  师:(问“小鹿”)你为什么跑?害怕谁?
  “鹿”:我怕的是老虎。
  师:不是怕狐狸?
  “鹿”:谁怕他呀!(众笑)
  师:同学们,不,各位导演们,对他们的表演有什么意见吗?
  (小朋友给予了充分肯定)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不但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活跃思维,充分开发潜力,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借助表演,完成复述
  复述是建立在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的,它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包括理解、说话、思维、表演等能力。它是一种高目标的教学追求。因此,针对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提出的要求应逐步加深。一般为能基本说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加上表情动作,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课文内容进行感情处理,大方、连贯,声情并茂地表演。
  教完《蚂蚁和蝈蝈》一文,针对本课的对话特点,让学生以文中人物对话为基础,进行表演。学生合理的想象、到位的动作、丰富的表情,使蚂蚁与蝈蝈这两个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请看《蚂蚁和蝈蝈》的教学片段:
  师:现在老师邀请几只小蚂蚁和小蝈蝈把课文演一演。谁想表演呢?(学生纷纷举手)小朋友们真积极!但是要想演好,必须读好。
  (学生认真读书之后,老师请八位小朋友分别戴上蚂蚁和蝈蝈的头饰)
  师:其余小朋友都来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谁演得最棒。
  旁白: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教师点拨学生表演:有的背,有的拉,还一边擦汗。)(动作)
  旁白: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
  生:(演“蝈蝈们”)手指指着(演“蚂蚁们”的)学生:哈哈哈,这么热的天,还搬粮食,真是傻瓜。
  旁白: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师指点每只“蝈蝈”各做一个动作:唱歌、睡觉。由于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台下的师生都笑了。)
  旁白:……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师:哪位导演评价一下他们的表演呀?
  本段表演,我们可以看到“静”的课堂“动”起来了,“死”的课堂“活”起来了,可爱的动物们是他们乐于表演的形象,孩子们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传神的表情,在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拓展想象思维的同时,也掀起了课堂的小高潮。
  四、借助表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学习课文语言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适当地增加一些细节所展开的表演,借助表演,弥补课文留白之处的隐形话语。这些细节、补白是学生根据一定的语境进行大胆、合理的创造。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的已有感悟与体验有新的飞跃。
  如教学《青蛙看海》,进入课尾时,文章是有留白的,这时我请学生思考当青蛙与松鼠登上高山,看见大海后,它们会说些什么呢?我先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其中之一,移情换位,与同桌对话。然后请学生上台创造性地表演。
  有的学生谢谢小松鼠,有的学生感叹大海的壮阔,配上动作、表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促进了情感变化。这样一种情境表演,让学生不再是“麻木的看客,而是文中的角色”。
  通过这几个课堂表演的拾贝,我认为教学中应多动脑筋创造优良的育人氛围和学习环境,一旦创设成功,力量就是无穷的。就如安徒生所说“有着美好感情的人是天使”,对语文学习有了感情,便会投入,那样学生都会成为纯洁可爱的天使。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江西省上饶中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上门访谈等策略,对该校高一至高三共30个班的地理课堂互动性教学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最终提出完善该校地理课堂互动性教学实施的建议,旨在为互动性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高效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中地理 互动性教学 课堂参与度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以江西省上饶市上饶中学高一年级
数学美是一种内在美、结构美、逻辑美。它不仅有语言符号的简洁美,而且有定理公式的统一美;不仅有图形的对称和谐相似美,而且有思路方法的严谨奇异美。美育是心灵的体操,是智慧的风帆。那么,在当前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机渗透美育,实现数学的“美丽”转身呢?  一、展示数学美,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因此,在平
摘 要: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抓手”,向学生渗透读书方法;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培养语言感受力;要运用评价这个“火种”,点燃学生学习热情;要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锻铸学生思想品格。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不是组织学生“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遍课文,然后就进行生硬的灌输与机械的训练;相反,教师要凭借教学智慧,遵照学习规律,努力优化教学策略,引领学生有滋
摘 要: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了改变教学现状,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改变,在学案教学方式的指导下教学成绩初见成效。作者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谈谈关于初中语文学案的设计内容与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学案设计 内容与方法 《我的叔叔于勒》  一、学案实例:《我的叔叔于勒》  【学习目标】  1.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摘 要: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运动、发展的实践进程,其活动过程也就是教师和学生深入沟通、有效碰撞、合作共赢的过程。有效课堂教学,必须将师生互动融入渗透其中。本文从教师指导特性角度,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作阐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师生互动 有效教学思考  教师和学生,是构建教学体系的重要因素,并且他们二者对整个活动效能产生深刻、深远的影响。实践主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运动、发展的
摘 要: 经典的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经典的古诗文蕴含着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审美情操,不仅能给学生带来道德上的熏陶,还能产生文化上的感染和影响,古诗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积极的作用。如何从引入入手引导学生学好古诗文,培养阅读兴趣,是教学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古诗文教学 课堂引入 引入艺术  在经济与文
摘 要: 在学校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取向”日益成为新课程活动一种深入人心的共识性行为。然而我们不难发现,“改革越深入,弊端越突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诸多不良因素的复合交错,还普遍存在随性、机械、低效、违规甚至失当教学的现象,致使课程活动一直处于“高消耗、低收益”的发展之势。也就是说,我们应把有效教学作为一项重大课题加以重视和探究。本文从情趣教学、能力培养、促进创新和激励评价等
摘 要: 一个充满活力的、吸引学生的课堂,必然是一个生动、互动、主动的课堂。作者认为要达到“三动”的课堂效果需要教师认真备课,有灵活的教学方法,能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师生互动,多挖掘课外资源。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三动” 激发兴趣  一个充满活力的,吸引学生的思品课堂,必然是一个“三动”的课堂,是一个生动、互动、主动的课堂,一堂平淡乏味的课就像一潭死水不能吸引学生,一堂缺少互动交流的课,不能打
摘 要: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在高考导向思维的影响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并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做到“学为中心,重视探究”,以促进信息技术生态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 学为主心 高中信息技术 生态课堂  为了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的构建质量,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成效,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信息技
摘 要: 不管是广东省高考改革前还是改革后,非谓语动词语法填空题型都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了高中生要学习并掌握常见语篇形式的基本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这就给教师提供了一种教授语法知识的角度:语篇。语篇离不开语境,并且具有一定的意义。语法填空的命题特点之一就是注重语境和篇章理解,作者选择非谓语动词作状语这一点设计了一堂复习课,尝试通过展示——解释——练习——测评四个主要步骤,让学生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