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和梦境的融合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changjing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科恩兄弟凭借作品《老无所依》赢得了奥斯卡4项大奖。自那以后,这对兄弟一下成了普通观众都颇为关注的知名导演。在《老无所依》剧本策划间隙拍摄的《阅后即焚》,讽刺了美国中央情报局草菅人命的秘密行动,调侃了美国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2009年,他们的新片《严肃的男人》同样是一部关注小人物的黑色喜剧影片。自上世纪80年代科恩兄弟开始从事电影创作以来,他们的作品便在国际各大电影节上屡获大奖,虽然票房成绩不算惊人,但一直以来,他们作品中独有的“黑色幽默”风格已经为他们赢得了许多影迷的喜爱以及好莱坞制作人的青睐。“黑色幽默”作家认为现代世界的特点是事实和虚构含混不清,因此,他们的小说大都富于梦幻色彩,有时还会有意将现实和梦境相混淆,而不做任何解释,展现出某种含混与朦胧。在科恩的影片中也大量运用了现实与梦境相互融合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独立的段落用来表现梦境和“超现实”部分。这些具有梦幻色彩的片断虽然让人们不知所云,但却十分绚烂美丽且富有深意。布努艾尔曾说:“电影是表现梦、情绪、本能的最好的工具。”科恩兄弟正是熟练运用电影这一特性的优秀导演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合情合理的事情几乎不存在,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完整统一、清清楚楚的为人所知,真实的生活往往是分散平庸且含糊不清的,有时甚至是前后矛盾,真伪难辨。这也正是人们经常说的,有时生活本身更加具有戏剧性。正是出于这一原因,受“黑色幽默”小说家影响的科恩兄弟在他们的影片中设置了许多似梦非梦,假中有真,虚中有实的部分,这些部分和现实若即若离,意义不明,似梦似醒,似大彻大悟又似隔雾看花。在现实生活中,梦是完全隐退或是模糊不清的,但与此同时,它与现实生活又相互依赖,甚至不断地相互侵蚀。
  正因为科恩兄弟这种特殊的表现手法,使得他们的影片充满了许多奇幻色彩,真真假假,扑朔迷离。在影片《抚养亚里桑那》中,现实与梦境相互融合的手法表现得十分明显。在阿海将小孩偷回家的那个晚上,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那个野蛮的枪手从沙漠中骑着摩托车疾驰而出,任何他经过的地方都没有留下一丝生命,花儿被他燃烧,小壁虎被他打死。这原本只是一个梦而已,但当阿海仿佛被小亚里桑那妈妈的喊声叫醒时,那个恐怖的枪手也来到了现实中,他从阿海的梦中来,他帮助寻找被阿海偷走的孩子,最后又是阿海将他“化为乌有”。这个奇特人物的出现和消失都如同梦境一般,他身上有着和阿海一样的纹身,也许这个人物本身就是阿海因为恐惧自己想象出来的人物,最后因为他的勇敢而消失。同时,影片的最后还是以男主人公的一个美梦结尾,梦里他和妻子都变老了,他们又可以生育了,并拥有了一大群孩子。主人公和观众一样迷惑,不知这到底是真实还是虚幻。这种亦真亦幻的场景只有通过梦境来表现才最为恰当,正如西塞罗说的 “再也没有什么想象的事比我们做的梦更为荒谬,更为复杂,或更为异常的了。”真实与否并不重要,电影本身不就是一场梦吗?
  梦的内容大部分都是荒诞无稽的。我们在梦中把许多毫不相关的人和事联系在一起,梦像万花筒一样千变万化,结果可能是更为荒唐而疯狂的组合。在影片《大人物拉伯斯基》中,主人公督爷由于酒精和毒品的作用,也是经常神游于美梦之中,在梦中他有时是一个隐藏于保龄球中的小人,害怕又担心;有时又是一个优秀的舞者,和一群保龄球女郎翩翩起舞;有时自己又仿佛变成了保龄球,从美女的裙裾下轻轻飞过。刚刚飞到天空中漫游又一下子跌落到地上被坏人追逐。现实中的美好和邪恶与梦境中的虚幻与夸张融为一体,疯狂而缥缈,真实而奇妙。相信这一段在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更能全面体现出导演对于电影本性的认知以及熟练运用电影语言的高超技艺。“梦中含有美妙的诗意、恰当的隐喻、超人的幽默和罕见的讽刺。梦以一种奇特的唯心论看待世界,而且往往以其对世界本质的深刻理解而增强了所见的影响。梦在一种真正的天国光辉之中向我们表达了尘世的美丽,为无上的威严披上高贵的外衣;它以最可怕的形象不时向我们显示恐怖,它把我们的乐趣变为无比尖刻的笑料……”希尔德布朗特的这段话最能说明科恩兄弟影片中梦境的作用,生活本身的真实与虚幻通过艺术加工描画于银幕之上,通过营造松散而独特的梦境,导演带领观众在现实与梦境中穿行,或是恶梦变成了现实,或是美梦最终破灭,这些都和我们的生活一样。现实与梦境之间并无真正的界线,梦是电影的源泉,生活则是梦的源泉。
  在科恩兄弟的影片中,许多人物塑造的灵感都来源于美国的黑色小说,他们并非把原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搬上银幕,而是使自己影片中的主人公具有文学人物的某些性格特征。在他们二人看来,文字和画面具有同样的价值。影片《老无所依》改编自美国小说家克马可·麦卡锡200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同样,他们的影片《米勒的十字路口》是对达歇尔·哈麦特,《大人物拉伯斯基》对钱德勒,而《缺席的人》则是对詹姆士·M·凯恩的致意。伊桑·科恩本人也曾撰写小说《伊甸园之门》,该部作品对兄弟二人日后在电影中关于黑色幽默的阐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学作品是他们影片创作的引路人,他们的影片在表达自己对于文学作家敬意的同时还充分体现了文字艺术与声画艺术的结合,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他们的影片虽幽默风趣却不显轻浮做作。美国黑色幽默作家弗里德曼说:“我有一种直感,黑色幽默可能早已存在于我周围,只要现实中还有伪装需要剥掉,只要还存在没有人肯关心去思索的问题,它就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名义永远在我们周围游荡。”科恩兄弟与他们的黑色幽默总是带着与众不同的风格引领人们去捕捉这种真实的幽默与快乐。
  以纽约为基地的科恩兄弟,与好莱坞世界一直保持着非常微妙的关系。他们运用类型,但从不被好莱坞商业影片的主流风格同化。科恩兄弟的影片是小预算影片并较少依赖国际市场,他们试图弥补好莱坞类型片留出的市场空白,提供介于欧洲艺术电影和好莱坞主流电影之间的作品。科恩兄弟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血迷宫》自从获得了第一届圣丹斯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之后,影响了许多美国电影,大约十年后,这类电影成为一种潮流。特别是之后出现的沃卓斯基兄弟、盖·里奇以及个性化极强的昆汀·塔伦蒂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科恩兄弟作品的影响。因此,有学者称现今影坛上出现的此类电影为“科恩类型片”。科恩兄弟并非远离大众的电影作者,也从不制作晦涩难懂,曲高和寡的影片。在讲究商业性的同时,科恩兄弟的作品一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无论科恩兄弟的影片能否真正如人所言,在未来的好莱坞成为主流电影,他们都不可否认地从好莱坞汲取了养料。科恩兄弟曾表示,对他们影响深远的是一个在上学时看的电影节目叫Mel Jazz,里面播放的都是一些难以理解的诡异电影,他们称自己的风格就是Mel Jazz型。有时他们也会偏离自己的创作风格,特别是大制作的《金钱帝国》,在票房不佳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商业化趋势。也许这次失败的尝试可以让他们更深地感悟到只有将自己的艺术风格与商业制作很好地结合才能获得双丰收。单纯地偏离自己原有的艺术轨道而投奔到好莱坞的“怀抱”并非明智之举。
  无论科恩兄弟的影片能否成为未来好莱坞新的类型片种类,其另类的风格及独创性已使得他们的作品在电影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正如环球公司老板所说:“他们的片子可能不会赚很多钱,但大家都希望跟他们打交道,甚至签下合约,因为像科恩兄弟这样的人,是将来会拍出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电影的人。”■
其他文献
与自然融为一体  如果让建筑物戴上巨大的太阳帽,看上去会是什么样子呢?为了使地处美国亚利桑那州拉文市的塞萨查维斯图书馆免受沙漠阳光的严酷炙烤,线和空间建筑事务所(Line and Space)的设计人员别出心裁,为它安装了高耸的外延屋顶。另外还采用了许多减少能源使用的可持续设计策略,以适应城市社区的塞萨查维斯图书馆占地25000平方英尺(约合7620平方米),于2008年竣工。它藏书140000册
2021年4月末,加拿大某地区某公司的900户宽带用户遭遇断网。该公司的宽带光纤埋于地下1米处,由厚厚的塑料管包裹,按理说不易被破坏。调查人员在附近一处由河狸修建的坝上发现了本该位于地下的光纤管道胶带,并猜测这里就是光纤被破坏的地区。经过挖掘,他们在地下发现了被彻底咬断的光纤塑料管和内部光纤,且破坏点有好几处。他们推测,一头河狸在河床上挖洞的过程中遇到了光纤管道,虽然保护光纤的管道很厚,但是也沒能
当卡地亚遇上印度  1847年,29岁的路易·卡地亚从师傅那里接手了位于巴黎Rue Montorgueil 31号的珠宝店。路易·卡地亚以自己名字的缩写字母L和C环绕成心形而组成一个菱形标志,注册了卡地亚公司。卡地亚的传奇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在其后逾一个半世纪的岁月里,其子孙亚法·卡地亚、雅克·卡地亚、积斯·卡地亚等将其传承发展为一个在珠宝、腕表及佩饰品制造领域誉满全球的著名品牌。  路易·卡地亚是
路易斯·布拉耶,1809年出生在法国巴黎以东25英里的小镇古普伯雷。父亲西蒙—瑞恩·布拉耶以打造马具为生。3岁时,布拉耶在父亲的作坊中玩耍时不慎被缝纫锥戳伤了左眼,导致左眼失明,后来伤口发炎,感染到右眼,父母带着他看了好几位医生,希望能保住孩子的视力,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就这样,年仅4岁的小路易斯不幸双目失明。  当时,在欧洲的贫困地区和亚洲大部分地区,盲人遭受着非人般的对待。他们像牲畜一样被出租,
时代变迁,语言也在一天天经历着演变。人们关注的目光总是集中于层出不穷的新词汇,却往往忽略刻有历史印记的老说法。仔细想想,每当我们坐在车上,请别人把车窗“摇”下来(wind up the window)的时候,其实是让对方简单地按动一下电子按钮而已。今天的汽车里,电控车窗早已经替代了曾经的手动摇柄;然而把玻璃窗“摇”下“摇”上的说法,却一直挂在人们嘴边。那么,究竟是时代的进步变换了语言的内涵,还是曾
由于俄方翻译有急事离开,所以一位名叫莉莎的女大学生临时接替了翻译工作。一见面她便以俄罗斯少女特有的清纯、靓丽、活泼、平添了活跃的气氛,使大家的心情非常愉快。莉莎属于自食其力的新潮一族,她向我们一行介绍了俄罗斯大学生的生活,一般来说,在俄罗斯上大学以后,家庭就不再负担学费的支出,所以上大学的费用要靠学生自己来挣,这样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毕业后的谋生能力,她就是利用星期天和假期当翻译来挣学费的。不过像她这
提香·威契里奥(Tiziano Vecellio, 1482—1576)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鼎盛时期“威尼斯画派”最杰出的艺术家。其绘画《基督与法利赛人》(又名《纳税钱》)创作于1516—1518年。 据记载,该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乔托《犹大之吻》壁画的启迪,情节来自《新约·马太福音》第22章耶稣与法利赛人的故事。  《圣经》母题  从该画的命名《基督与法利赛人》可以看出,提香是把耶稣当作基督形象来刻画
女作家赫塔·米勒(Herta Miller迄今共出版了22部作品,其中包括3部短篇小说集、6部长篇小说以及相关散文与诗歌等。统观其创作,笔者认为,米勒的小说内容事实上可简约概括为这样一句话,即:个体伤痕的文学阐释与个人叙事的反抗精神。就创作来看,米勒是一位拒绝遗忘悲伤的作家,她不断用写作叙述着个体生存的经历与精神反抗,在个人化的叙事中展现了齐奥塞斯库时期罗马尼亚的社会背景以及芸芸众生的痛苦挣扎。 
伊夫林,沃(1903--1966),出生于英国汉普斯特(伦敦西北区)的一个书香门第。其父亲是著名的查普曼出版公司的高级编辑,又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和批评家,以《丁尼生传》闻名。沃的童年是在父亲充满节奏感和音乐美的名著朗读中度过的。  正是父亲对文学的欣赏和热爱,给予了沃极富营养的精神圣餐,开启了伊夫林·沃的文学之路。还在中学阶段的沃,就运用自己独特而敏感的生活感触,加以他想象力的恣意驰骋,开始动笔
唐·德里罗1936年11月20日出生在纽约市福特汉姆区的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童年时曾随父母迁居宾夕法尼亚州东部的波维尔市。1954年,德里罗进入福特汉姆大学学习神学、哲学和历史。现代派绘画、爵士乐、欧洲电影和格林尼治村的先锋艺术带给他乐趣和教益。从小受到的天主教教育一直影响着他。在教堂的神秘气氛、仪式、教义中,他看到虚构的抽象体系、教条、信念如何操纵人的思想与行为,并驱使他们走向极端,这一点深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