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以应对及预防各种风险为目的,而制定出来的一系列的措施、制度及具体的实施控制程序等。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形势的逐渐变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问题研究
一、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述
在实际的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有的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即是单位管理制度的另外一种称呼,而有的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存在的相关制度,甚至有的人认为,它就是单位档案室里面的书面文件。这些认识都是不全面的,且存在认识性错误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单位实现既定的目标、业务流程、控制措施及管理制度等,它不仅仅会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个系统,更会深入到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是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经济活动的存在。总的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实现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帮助该单位有效的防范及规避可能面临的风险,帮助单位实现所预定的目标。除此以外,内部控制制度还可以帮助单位提高对自身的资产的利用率,保全资产,确保单位活动的合法合规,并且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单位披露信息的质量,有效的防范单位内部出现腐败舞弊等非法行为,从而帮助单位提高为公众服务的质量及效率。
二、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特征
因为行政事业单位隶属的单位及组织形式。业务类别、发展规模及工作特性及管理模式的不一样,因此,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特点也是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五点:
1.具有动态性、持续性。单位的内部控制不是死板,是需要及时的调整变化,它不同于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一个书面上的存在,内部控制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例如,若相关单位为了有效的应对风险,而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因为风险的不一样的,所以采取的措施也是不一样的。内部控制建设主要要从执行及设计这两个方面进行。
2.为了多个目标而存在。单位的内部控制不只是为了某一个目的而存在的,例如,它既可以防范风险,也可以防止腐败,还可以提高服务效率,甚至还可以保全单位资产等等。正是因为内部控制的加强可以帮助单位同时实现多个目标,因此,其具有多目标性。
3.参与人员广。内部控制在具体实行的过程中,每个部门,每个职员都有责任为了单位发展的越来越好而参与其中,除了具体的负责领导之外,内部控制还需要单位上上下下,各个部门、各个人员的共同参与。
4.具有灵活性。单位所面对的风险、问题、困难不一样,单位所需要采取的内部控制也是不一样的,同时,因为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且类型多、数量大、危害强等特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需要以预防和应对风险为主要的内容。
5. 坚持以人为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实际上是需要具体的工作人员来实行的,且它主要所涉及对象也是以人为主,因此,为了更好的加强单位的内部控制,单位首先应该营造一个积极的内部控制环境,构建符合单位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单位文化、管理理念、社会责任等。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所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涉及到了单位各种的经济活动,并涉及到了单位每一个经济的管理环节,覆盖面之广,参与人员之多,这些都要求我们,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时,需要对以下的几个方面重点关注:
1.对单位所需要面临的风险做一个总体的分析。风险的类别虽然各有不同,但单位可以对风险进行一个总体的分析,从而寻找到风险的相通性,将具体的风险责任归到具体的岗位部门手中,明确各岗位各部门的职责。
2.将内部控制的目标细化。在具体建设单位内部控制的过程之中,大的目标不利于具体的实施工作,因此,将大的目标细化,并分到各个步骤措施之中,在总体统筹的基础上,实现具体目标的落实。
3.将各种业务的工作流程具体化。因为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经济活动内容具有复杂性,且具有操作的随意性,因此,为了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单位可以对具体的办事流程、主要环节及所需要办理的程序进行明文的规定,并要求各个部门各岗位严格落实。
4.面对各种风险,设置关键的控制点。为了有效的应对各种的风险,单位在进行相关的风险评估之后,可以根据相应的评估结果,找准各个风险的特点,并设置关键的控制点,从而提高单位的应变能力。对于某些关系重大的风险及危害极大的风险,单位应该进行重点的关注及针对性的跟踪处理。
5.对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定期的评价及监督。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效的弥补内部控制的缺陷,进一步的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单位可以采取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定期的评估及监督的方式,以此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措施
1.实现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根据实践数据可知,对于不相容的职务来说,如果这一职位只是由单独的一个人员或者是一个部门担任,那么出现错误、发生腐败、舞弊的可能性大概会增加一倍左右,但若由两个及以上人员进行担任,则可能性会大大降低。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依据自身的发展特点,自身所涉及到的职能目标、组织结构及经济活动等,来对自身的岗位权责的相关配置及运行的组织结构进行合理适当的规划,与此同时,系统单位还需要对自身所涉及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的梳理工作,对于其中互相不相容的职务,安排专门的人员或者部门进行负责,从而保证各不相容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除了单位进行人为的管理之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也可以帮助单位达到这一目的,通过设置岗位权限的方式开实现不相容岗位之间的相互分离。
2.建立内部的审批授权制度。内部审批授权制度主要是指将各岗位的业务处理权限、各个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处理相关的业务之前需要以事先的授权批准为基础,且在具体的操作中,工作人员应该要对相关的审批意见进行严格的落实及执行,并且承诺承担一定的责任。授权主要可以分为特别授权及常规授权这两个方面,一个指在面对特殊情况的特别授权,一种是指对单位日常活动的授权。因为授权的复杂性,单位应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授权机制,并制定具体的授权流程,各部门各工作人员不得超越自己的权限进行操作,更不得越权操作,采用公开公正的方式,提高办理事物的透明性,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并且进一步加强单位的监督职能。
3.构建相关的预算机制。预算不仅是单位对于未来的一种规劃,更为行政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引导,在目标确定之后,有利于单位对手边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就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可以通过预算的编制来对自身所涉及的各种支出及收入设置一套明确标准体系,并以该体系为具体的指导,辅助自己进行经济活动。
4.提高会计核算系统的利用率。有效的利用会计核算系统,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有效的记录、汇总、分析其所涉及的各项经济活动,而且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经济操作行为。例如,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会计核算系统的利用,需要行政事业单位以严格的会计准则为标准,真实的制定原始凭证、会计账簿、记账凭证等,同时,单位还需要规范相关的会计处理流程,构建严格的档案保障制度、对账制度等,在保证会计监督核算职能前提下,实现岗位与人员的职责明确。
5.构建内部信息公示制度。行政事业单位构建内部信息公开制度,将内部信息公开与公众面前,提高内部信息的透明度,除了可以有效的防止腐败的滋生之外,还可以有效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但想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解决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相反,它需要各个方面从多个角度进行长时间的实践与摸索。
参考文献:
[1]韩洪灵.内部控制监督要素.会计研究.2010.08.
[2]樊行健.企业内部监督模式研究.2011.0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问题研究
一、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述
在实际的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有的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即是单位管理制度的另外一种称呼,而有的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存在的相关制度,甚至有的人认为,它就是单位档案室里面的书面文件。这些认识都是不全面的,且存在认识性错误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单位实现既定的目标、业务流程、控制措施及管理制度等,它不仅仅会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个系统,更会深入到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是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经济活动的存在。总的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实现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帮助该单位有效的防范及规避可能面临的风险,帮助单位实现所预定的目标。除此以外,内部控制制度还可以帮助单位提高对自身的资产的利用率,保全资产,确保单位活动的合法合规,并且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单位披露信息的质量,有效的防范单位内部出现腐败舞弊等非法行为,从而帮助单位提高为公众服务的质量及效率。
二、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特征
因为行政事业单位隶属的单位及组织形式。业务类别、发展规模及工作特性及管理模式的不一样,因此,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特点也是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五点:
1.具有动态性、持续性。单位的内部控制不是死板,是需要及时的调整变化,它不同于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一个书面上的存在,内部控制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例如,若相关单位为了有效的应对风险,而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因为风险的不一样的,所以采取的措施也是不一样的。内部控制建设主要要从执行及设计这两个方面进行。
2.为了多个目标而存在。单位的内部控制不只是为了某一个目的而存在的,例如,它既可以防范风险,也可以防止腐败,还可以提高服务效率,甚至还可以保全单位资产等等。正是因为内部控制的加强可以帮助单位同时实现多个目标,因此,其具有多目标性。
3.参与人员广。内部控制在具体实行的过程中,每个部门,每个职员都有责任为了单位发展的越来越好而参与其中,除了具体的负责领导之外,内部控制还需要单位上上下下,各个部门、各个人员的共同参与。
4.具有灵活性。单位所面对的风险、问题、困难不一样,单位所需要采取的内部控制也是不一样的,同时,因为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且类型多、数量大、危害强等特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需要以预防和应对风险为主要的内容。
5. 坚持以人为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实际上是需要具体的工作人员来实行的,且它主要所涉及对象也是以人为主,因此,为了更好的加强单位的内部控制,单位首先应该营造一个积极的内部控制环境,构建符合单位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单位文化、管理理念、社会责任等。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所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涉及到了单位各种的经济活动,并涉及到了单位每一个经济的管理环节,覆盖面之广,参与人员之多,这些都要求我们,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时,需要对以下的几个方面重点关注:
1.对单位所需要面临的风险做一个总体的分析。风险的类别虽然各有不同,但单位可以对风险进行一个总体的分析,从而寻找到风险的相通性,将具体的风险责任归到具体的岗位部门手中,明确各岗位各部门的职责。
2.将内部控制的目标细化。在具体建设单位内部控制的过程之中,大的目标不利于具体的实施工作,因此,将大的目标细化,并分到各个步骤措施之中,在总体统筹的基础上,实现具体目标的落实。
3.将各种业务的工作流程具体化。因为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经济活动内容具有复杂性,且具有操作的随意性,因此,为了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单位可以对具体的办事流程、主要环节及所需要办理的程序进行明文的规定,并要求各个部门各岗位严格落实。
4.面对各种风险,设置关键的控制点。为了有效的应对各种的风险,单位在进行相关的风险评估之后,可以根据相应的评估结果,找准各个风险的特点,并设置关键的控制点,从而提高单位的应变能力。对于某些关系重大的风险及危害极大的风险,单位应该进行重点的关注及针对性的跟踪处理。
5.对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定期的评价及监督。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效的弥补内部控制的缺陷,进一步的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单位可以采取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定期的评估及监督的方式,以此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措施
1.实现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根据实践数据可知,对于不相容的职务来说,如果这一职位只是由单独的一个人员或者是一个部门担任,那么出现错误、发生腐败、舞弊的可能性大概会增加一倍左右,但若由两个及以上人员进行担任,则可能性会大大降低。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依据自身的发展特点,自身所涉及到的职能目标、组织结构及经济活动等,来对自身的岗位权责的相关配置及运行的组织结构进行合理适当的规划,与此同时,系统单位还需要对自身所涉及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的梳理工作,对于其中互相不相容的职务,安排专门的人员或者部门进行负责,从而保证各不相容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除了单位进行人为的管理之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也可以帮助单位达到这一目的,通过设置岗位权限的方式开实现不相容岗位之间的相互分离。
2.建立内部的审批授权制度。内部审批授权制度主要是指将各岗位的业务处理权限、各个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处理相关的业务之前需要以事先的授权批准为基础,且在具体的操作中,工作人员应该要对相关的审批意见进行严格的落实及执行,并且承诺承担一定的责任。授权主要可以分为特别授权及常规授权这两个方面,一个指在面对特殊情况的特别授权,一种是指对单位日常活动的授权。因为授权的复杂性,单位应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授权机制,并制定具体的授权流程,各部门各工作人员不得超越自己的权限进行操作,更不得越权操作,采用公开公正的方式,提高办理事物的透明性,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并且进一步加强单位的监督职能。
3.构建相关的预算机制。预算不仅是单位对于未来的一种规劃,更为行政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引导,在目标确定之后,有利于单位对手边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就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可以通过预算的编制来对自身所涉及的各种支出及收入设置一套明确标准体系,并以该体系为具体的指导,辅助自己进行经济活动。
4.提高会计核算系统的利用率。有效的利用会计核算系统,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有效的记录、汇总、分析其所涉及的各项经济活动,而且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经济操作行为。例如,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会计核算系统的利用,需要行政事业单位以严格的会计准则为标准,真实的制定原始凭证、会计账簿、记账凭证等,同时,单位还需要规范相关的会计处理流程,构建严格的档案保障制度、对账制度等,在保证会计监督核算职能前提下,实现岗位与人员的职责明确。
5.构建内部信息公示制度。行政事业单位构建内部信息公开制度,将内部信息公开与公众面前,提高内部信息的透明度,除了可以有效的防止腐败的滋生之外,还可以有效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但想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解决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相反,它需要各个方面从多个角度进行长时间的实践与摸索。
参考文献:
[1]韩洪灵.内部控制监督要素.会计研究.2010.08.
[2]樊行健.企业内部监督模式研究.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