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水平染料木素协同维生素D3的抗骨质疏松作用

来源 :中国食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ger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生素D3(Vitamin D3,VD3)和染料木素(Genistein,Gen)二者均具有抗骨质疏松作用,然而,二者协同作用机制及维生素D3的抗骨质疏松作用使用剂量有待阐明。本研究报告了维生素D3和染料木素对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诱导的破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机制。维生素D3联合染料木素可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骨保护素(OPG)的表
其他文献
通过传统分离方法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奶豆腐中初步分离纯化出33株疑似乳酸菌菌株,经16S rRNA序列分析比对分析,确定33株疑似乳酸菌的种属分别为德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戊糖片球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rvieae),且
采用高剪切混合器工艺,探讨了转速、持续时间、温度等条件对解冻后的冷冻浓缩乳的体系影响,并探索、建立了粒径分析法判断其体系稳定性的模型参数。
民俗文化艺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系统中属于较特殊的一类,一方面,它的抽象性较弱、实物媒介丰富,与普通大众的生活深度嵌套、高度融合,特别是民俗文化艺术中“食品类实物”,总是伴随着特定民俗节日、传统节气规律化地出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消费者共同的记忆,将与食品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民俗文化艺术符号应用在包装设计中,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食品类型的辨识度、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包装的认同感。
该研究测定了5种浆果(蓝莓(野生和北陆)、蓝靛果(野生和蓓蕾)、不老莓)果酒的理化指标、单体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探究5种浆果果酒抗氧化活性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野生蓝靛果果酒中的总糖、总酸、多酚、黄酮、花色苷含量最高,分别为3.82%、9.69 mg/g、12.58 mg/g、1.55%、1.21 mg/g,单体酚类物质中咖啡酸、儿茶素、表儿茶素、绿原酸、对香豆酸、芦丁含量最高,分别为66.19 mg/g、878.09 mg/g、13.28 mg/g、735.5
英语课程属于学校教学体系的基础构成部分,它在纵向维度贯穿大、中、小各学段,在横向维度包含公共英语、专业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多种类型,是立足母语(汉语)环境培养对外交流人才的重要学科之一。在专门用途英语视阈下,英语课程又表现出强烈的融合性、交叉性,如“食品专业英语”就是由食品学科、英语学科的知识深度整合而成的,其存在的价值并不局限于一门独立学科的创生,对于我国食品工业发展、食品文化传播、食品品牌塑造等均具有积极意义。
为了研制冻干羊奶中伊维菌素基体标准物质,向泌乳羊皮下注射伊维菌素,目标羊奶经混合、分装、预冻干、冻干等步骤,制得一批冻干羊奶中伊维菌素自然基体标准物质。所得样品经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后,由8家实验室协同定值,并评估其不确定度。结果表明,该标准物质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其特性值和不确定度(以羊奶计)为(15.3±1.0)μg/kg,k=2。使用该方法制备的标准物质符合标准规定,满足生鲜羊乳中伊维菌素检测过程中质量控制和方法验证的需求。
对加拿大的奶牛养殖情况、奶业分布布局、生鲜乳销售、乳制品加工和消费、奶业贸易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发现加拿大正有序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运用优秀遗传育种体系培养优质畜群,牛奶产量增加主要依靠奶牛单产的提升,奶牛养殖、乳品加工及消费市场都分布在相近区域,有机奶产业发展迅速等,提出中国奶业的发展要探索适度规模,逐步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引入国外先进育种技术,建立规范化奶牛良种育种体系;鼓励东部和南部地区,以及大城市周边发展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业;鼓励有条件地区发展有机奶产业;建立良好的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等7项合
为探究蛋白经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后消化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变化规律,以卵白蛋白为研究对象,测定消化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然后利用H2O2构建Caco-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测定细胞存活率、活性氧(ROS)水平,探究消化产物的细胞抗氧化活性。利用电喷雾轨道阱串联质谱鉴定抗氧化活性最强组分(分子质量<1 ku的产物)的抗氧化肽。结果表明:卵白蛋白经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后,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增强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其组分分子质量越小,抗氧化活性越强。分子质量<1 ku的产物具有最强的抑制细胞氧化损伤和清除活性
通过分析生产加工工艺和保质期内营养素损失情况,探究营养素损失率的变化。结果显示,配料工序对微量营养素的影响比较小,其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B2的损失率较高,分别为11%和12%。杀菌工序对微量营养素的影响很大,其中维生素的损失率普遍高于矿物质;杀菌工序维生素中损失率最高的是维生素C,达到34%,其次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2、维生素B6、叶酸,损失率分别达到24%、25%、20%、17%、14%;杀菌工序矿物质中损失率较高的是铁,达到14%。产品保质期内,维生素的损失率多在10%~20%之间,其中维生素
近年来,食品热加工危害物的研究已成为食品安全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膳食中油脂与蛋白质在热加工过程中的互作,可能是一些有害物和潜在健康风险的重要来源。富含油脂的食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形成的氧化产物大部分具有反应活性,能够进一步修饰食品中的蛋白质,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进而改变其消化性,降低营养质量。同时,油脂氧化产物修饰蛋白质形成的部分膳食油脂-蛋白质互作产物也是健康风险诱发因素。目前,有学者针对膳食油脂-蛋白质互作产物的形成机理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展开研究,然而,尚未见针对膳食中油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