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078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则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多年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积极的意义。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课前安排学生去预习新的概念、新的理念,去发现新的规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开展预习,如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显得十分重要。下面就结合本人多年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一、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
  身边很多老师平时所布置的预习,就是让学生回家看看即将学习的内容,然后尝试练习几道题目。正常会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会把课本翻一翻,看了一个大概,而更多的学生则根本没当一回事,认为是可做可不做的事。经多位同事的跟踪调查,发现学生在完成了各科老师布置的书面家庭作业后,根本就已经筋疲力尽,当然会把“预习”不当一回事。
  因此,我常抽出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布置的预习作业,结合教材,尝试自主地学习,初步渗透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的氛围。如果布置學生回家后再预习,就协调各科教师,不留或尽可能地少留一些复习性的作业,让他们有时间、有精力,专注于预习。经过一段时间,发现学生预习的效果明显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明显高涨。
  二、努力地探索一些好的预习指导方法
  “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在指导预习的教学中,要着重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自主阅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出知识点
  这一方法主要针对一些概念性的数学知识。要求学生首先通读学习内容,从整体上了解新的数学知识,把一些重要的概念、结论划一划。例如预习“认识倒数”,学生就用横线出了以下内容: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预习“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后,学生就用横线划出了以下内容: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圆锥的高……通过课前对这些知识点的先读、先理解,为新课的学习扫清了很多障碍,比较轻松、愉快地完成新课的学习。
  (二)动脑、动手来实践,帮助理解数学知识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方法常用来预习算理、公式等的推导过程。例如在预习“圆的面积”时,就布置学生课前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圆平均分为16个(32个)小扇形,再把分成的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观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样的关系;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什么样的关系;长方形的宽与圆半径有什么样的关系等等。再结合同学之间课前的讨论、交流,初步探讨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例如在预习“圆锥体积”时,布置学生课前自己动手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用沙子、米、豆等为填充料,来验证两者体积之间的关系。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还很自然地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
  (三)走进社区、超市等公共场合,搜集所需数学信息
  如在预习“百分数”单元中的“折扣”时,鼓励学生走进超市感受商场中打折的氛围:买三送一、买四送一、满100元返还10元等等,为新课的教学做好充分的信息准备。例如在预习“利息”时,让学生亲自到信用社等场合,查看相关的利率规定,询问工作人员利息的计算方法,及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术语的意思。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反过来还要用于生活,从而提高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四)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尝试解答例题
  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以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不指导学生怎样预习这样的内容,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读完题后看答案的想象。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碰到这样的内容,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不会解答再看课本上的。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不吝啬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不时地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只要学生尝试着去预习了,不管收获大还是小,我就及时地给予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前的有效预习,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毫不吝啬地给予他们一些激励性评价。这样他们就更愿意上数学课,会更愉快、更主动地投入到下一个知识点的预习中去。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说明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就好像文盲一样。我们当下正在实施的新课程,着力倡导的正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不仅是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因此,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先学,老师后教 ,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悦。“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使学生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盱眙县观音寺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纤细的情感,深邃的哲理滋润着学生心田。面对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为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从阅读中寻找乐趣,享受学有所获的快乐,老师们可积极引导学生“读——思——编——演”课本剧。用“有声画谱描人物,无字文章写古今”,发挥“语——文——剧”的系统效应,打开语文课改一扇窗。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我把表演形式分为以下三种。  一、自述性表演——平实中见生动  翻阅小学语文课本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的能力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而这四个方面发展的核心是人格的发展。另外,小学数学还担负着培养小学生素养的特殊任务,没有数学,小学生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就会感到无法应付。基于以上认识,关注学困生发展,创设和谐的数学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实践证明:学困生的学习上不去,并不是他们的智力
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深化我市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保证。虽然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化
0 引言  朗读是一门有声的语言艺术,是还原语言形象,培养学生领悟力、感受力的有效手段,同时又是体味语言情感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是进行朗读教学指导的基础阶段,朗读教学是促进学生读好语文、学好语文、感受语言情境的重要途径。由于汉语语言丰富,对于生活阅历不同、理解不同与辨识能力不同的人来说,在朗读中对于语义的理解與感情体会也有所差异。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必须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朗读,在读中培养学
通过收集资料,分析泾惠渠灌区气象因素及水文地质条件,选取75%水平年,根据水均衡法理论对该灌区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和定量计算,同时对地下水疏干量和地下水可开采量进行计算评价
通过分析榆林市淤地坝建设情况,对病险淤地坝的病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利用科学技术、加大资金筹措、科学管护的除险举措,以确保病险淤地坝安全运行。
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方面显出过于简单之弊端,数学思维没有得到凸显。下面,笔者从数学化、凝聚、互补与整合等几个方面,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的主要策略和实践体会。  一、突出数学化——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  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课堂远离生活。如对于《简单图形的认识》的教学,对于“三角形”,教师常常手持三角板,告诉学生这个三角板就是三角形,由三个角、三条边组成;教
怎样提高小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呢?经过这几年的摸索,我个人觉得还是要从提高英语单词课堂教学效率出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  在孩子的眼睛里,常常会写满对老师的崇拜,他们对老师是那么的尊敬和信赖。我们教师也不妨时时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  1、以公正的态度欣赏孩子。教育要面向全体,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个别几个孩子的身上,那么,作为“陪衬品”的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受到重创,对老师对班级的情感也会随之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新领域,也是课标的亮点之一。其着重在于让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体系,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对一节课评价的基础,由于教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缺乏先导性的经验,教材配套参考资料对教师的指导作用甚微,作为一线的教师只能在教学中不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