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角度论客观工程之美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mk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的哲学思考出发,简要分析东西方哲学家对该问题的回答,在此基础上,探讨以人类创造实践活动为主的客观工程世界里,实现美的可能性及其哲学基础,然后讨论了在风格迥异的工程中实现美的具体路径,即追求工程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最后以都江堰作为成功的现实案例,阐述了水利工程中美的体现方式。
  一、什么是美
  对于什么是美这个问题,东西方哲学家有着不同的思考。在西方,柏拉图是最早对爱与美进行系统思考的哲学家,其在《大希庇阿斯》中通过对什么是美的追问,得出了一个结论:美是难的。
  美之所以是难的,是因为“美本身”与美的事物不同,属于超验层面的东西,不可能在经验层面上给予解释;“美本身”与对美的事物的感知和判断不同,涉及人的内在修养与意向,涉及爱,需要在感觉之外寻找根据。
  柏拉图给人们呈现了两种美:一种是作为本原的“美本身”,即理式的美;一种是作为它的影子的形体美。前一种是理性的、超验的、无限的;后一种是感性的、经验的、有限的。形体美和“美本身”的关系如同个别和一般、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关系。
  中国哲学家对美的思考主要集中在哲学、美学两个领域,学者对美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朱光浅认为美纯粹是主观的,而蔡仪、李泽厚则认为美纯粹是客观的,没有丝毫的主观性,也没有丝毫的社会性。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对什么是美这个问题作出了修正,进行了全新的阐述。
  本文比较认可朱光浅后期的观点,即美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既有自然性,也有社会性;客观性与主观性是统一的,自然性与社会性也是统一的。中西方哲学家对于什么是美的看法虽然不同,可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一致:美是人的一种愉悦感。
  二、实现工程美的哲学基础
  虽然东西方学者对美的界定不同,但是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东方学者还是西方学者,都承认美的两面性。一方面,美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为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消亡。美不因为人的懂或不懂而改变,美真实、客观地存在于这个世界。另一方面,美又与人的主观感受密不可分,美是一种体验,可以带给人愉悦的感受。人可以发现美、欣赏美甚至创造美。
  既然美是客观的、自然性的,那么一定存在一种客观规律。当人们找到并且顺应这个客观规律的时候,人类活动的结果就是美的,或者说具备了美的可能性。关于美的客观规律具体是什么,将在下文展开讨论。
  从工程的角度来看,人们依照美的规律行事,就能创造出符合形体美的工程,进而实现工程美。既然美是主观的,是可以欣赏和创造的,那么作为工程设计师,可以借助自己的专业技能,在保证工程具备实用性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美学、历史文化等内容,设计出美的工程。因此可以说,在以人类创造实践活动为主的客观工程世界里,实现工程美是可能的,也是有哲学基础的。
  三、实现工程美的路径探讨
  工程美有实现的可能性和哲学基础,那么如何才能在功能各异、风格繁复的工程世界里实现美呢?这就需要找到一个规律,也就是柏拉图说的理式的美。工程各有不同,然而不同的是表现形式,是个体的不同,每个个体之中又体现着共性。本文意在讨论共性美的实现路径。
  “道”和“技”的关系是庄子哲学尤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庄子倡导道中体技、道技合一,反对无道之技。其中,“技”指技艺或技巧,“道”却没有一个确定的解释。后人通过分析庄子和老子的思想,多把“道”理解为本心、本质或者规律,本文更加认可规律这个解释。
  从庄子反对无道之技的观点,人们可以知道,与“道”相比,“技”更低一等,载道之技才是真正的“技”,是合乎规律的“技”。用庄子的哲学观点来分析现代社会的工程建造活动,可以看出现代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技”可以理解为建设工程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工程领域的技术难题总是能够被妥善解决,现代工程的建设从来都不缺少过硬的技术,也就是说,在“技”的层面,现代工程毫无疑问是成功的。
  然而从“道”的层面来审视,就会发现现代工程的成就大打折扣。“道”为工程活动应该遵循客观规律,主要指与周围事物的协调统一,这与庄子“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观点是一致的。
  何继善院士说:“工程的本质是为人服务的,特别是重大工程建设破坏了原有平衡,需要构建新的平衡,新的和谐”,又说:“工程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协调统一、构建和谐。”如果说,工程技术和方法成为体现工程特点和价值的主要内容,也就不难理解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尴尬现实:工程规模越来越宏大、耗资越来越多、应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可是真正能够深入人心、载入史册的工程却越来越少。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在设计和建设工程的过程中过分追求标新立异和设计者自身的风格,忽略了工程与周围环境、与人的和谐问题。由此可见,若是工程能够与人、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就算是实现了工程美。
  那么,共性美究竟如何实现?柏拉图曾多次肯定音乐、绘画、雕刻、建筑以及各种工艺制作的美在于和谐,甚至人的美,他也认为离不开理智、意志与情感的和谐。
  和谐就是各个组成部分的和谐,就是与周围的个体、环境的和谐。将其应用在工程领域,启示人们在开展工程设计和建设活动的时候,要最大限度借助自然之美,以自然之美為势、为景,力求打造浑然天成、宛若天开的工程。
  当然,这里提到的自然之美并非局限于山川风月之美,也可以是摩登城市的现代之美、时尚之美。如果不能以大环境为景、为势,至少也要考虑工程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问题。
  只要工程能与宏观环境和谐一致,就不失为一种工程美。这就是说,在开展工程建设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有大局观,不能为了求新而新,更不能以个人的喜好建造工程。真正好的工程,应该尽可能弱化人造活动,突出工程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浑然天成、宛若天开才是工程人应该追求的目标。
  四、水利工程中的美
  水利工程是为了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正因为水资源本身的特性,水利工程往往具有巨大的美学价值,更有不少工程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中国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水利工程,比如,都江堰工程以岷江的自然之美,满足人类在长期自然历史演进过程中对岷江的心理依赖。
  都江堰工程因地制宜,保持地形、地貌等自然山水特征及河流的连续性,且与周围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相映成趣、和谐统一,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是工程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典范。
  一项美的水利工程是人们崇尚河流生命之灵性、因势利导的杰作,意味着是一项美观而又实用的工程,既满足灌溉用水和防洪需求,又兼具水运、城市供水、调配自然界水资源等功能,都江堰正是这样的工程。
  都江堰的建设时间距离现在已经很久,但是它仍在发挥自己的价值,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美学价值。
  在古代艰苦的条件下,工匠尚可建造出这样的工程,完美体现工程的美。现代工程人更有能力打造这样美的工程。
  五、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哲学家对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的回答,提出在客观工程世界里是可以创造美的,这是具有哲学基础的,接下来讨论了实现工程美的路径。这里说的美,是“一般的美”“共性的美”,而非个别工程具体的美的实现路径。打造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的工程是实现工程美的路径之一。然后,本文以都江堰为案例,阐述了工程美的体现方式。
  当然,工程之美终究不离开人的欣赏,人的审美能力也影响着工程之美。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李知臻(1989-),女,河南鹤壁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专职教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其他文献
《误杀》讲述了一个父亲李维杰为了保护家人而误杀他人的故事。在影片中,羊一共出现了7次,不但是影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隐喻符号,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羊代表了善良与救赎等情感,导演通过羊这一意象对人类世界进行反观,也是对于人物心理的一种隐喻,代表了群体和个人的一种无意识心理,以此映射李维杰的社会处境。  一、善良与救赎的羊  羊是食草类哺乳动物,由于温顺、温和的性格以及可爱的外形,具有吉祥、祥瑞的象征
期刊
在声乐表演艺术中,视唱练耳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视唱指的是演唱自己所看到的乐谱,声乐表演者需要熟练掌握各种谱表,准确表达音高、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练耳指的是记录自己所听到的音乐,这对声乐表演者的听觉要求较高,需要具有对和声、结构、声部等音乐要素的听觉识别能力。本文就视唱练耳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提出视唱练耳训练的方法。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各个艺术之间都是相互交流且影响的,可以通过自然
期刊
艺术来源于生活,电视剧是传播大众文化的重要媒介。美食类电视剧从多个角度反映了饮食文化、时代背景及社会问题,爆火的美食剧容易引发文化新现象。《孤独的美食家》是热播的美食剧,不仅介绍了日本料理,也展现了日本社会的现状。本文从《孤独的美食家》的细节出发,对恭敬感、治愈文化、孤独力与孤独美、距离感与“间文化”等日本现存的文化现象展开分析,透视日本社会的文化现象及审美倾向。  近年来,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城市
期刊
艺术作品的情感传递受媒介、氛围、技术等的影响。美声唱法的情感处理应体现出立体性和多面性,从整体意义出发研究声乐作品。演唱者需充分理解歌词中情感表达的侧重点,并做好重音处理,在演唱过程中需精准控制气息,同时应处理好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展现音乐作品的情感。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构成我国的声乐艺术,二者在发音、气息、咬字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在情感表达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针对美声唱法的情
期刊
《时代》周刊以一组抗疫群像图片作为封面,通过文字、图像和人物造型的建构,展示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可以用来分析杂志封面语篇,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个角度研究《时代》周刊抗疫群像中不同国家、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心理构建,呼吁全世界人民团结力量,共同对抗疫情。  艺术工作者能够将强大的共情能力和美学观念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直抵人心的海报和插画等作品,为科普、警醒、鼓励、宣传不断提供
期刊
专业的形象设计是塑造影视人物作品的关键要素之一,形象造型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影视作品的成败。形象设计不只局限于每一个人物角色的造型设计、服装设计等,更多的是帮助演员展示人物形象,诠释人物性格,为观众呈现更加完美的视觉盛宴。本文以形象设计的内涵为基础,通过分析形象设计在影视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应用,探讨形象设计对影视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及意义。  一、形象设计概述  (一)形象设计的内涵  形象设计是全
期刊
我国是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悠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无数光辉璀璨的优秀文化,音乐文化是其中之一。  新四军音乐文化作为我国老一辈革命先驱遗留下来的优秀音乐文化,也是我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新思潮的冲击下,如何有效保护与传承新四军音乐文化是当前音乐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文化传承与保护视角论述新四军音乐的发展方向。  新四軍是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
期刊
古典诗词不仅是中国历史的精华,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不可或缺的一朵奇葩。我国的古典诗词多是表达文人墨客的离愁别绪、怀古伤今、爱国主义等思想感情,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表现形式。  古典诗词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具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因此,古典诗词被选入语文教材,并采用注释、图像、附录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诗词,这可以提高学生认识美、爱好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本文主要通过古典诗词
期刊
秦腔的表演风格是在多种表演特色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包容一切的特征。在表演过程中,秦腔能够将自己独特的一面展现给观众,这正是秦腔表演的杰出之处。秦腔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人们通过观看秦腔表演,能够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拓宽自己的知识与视野,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提升个人修养。  秦腔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多种多样的风格与艺术特点。秦腔演员的精彩表演让戏剧有着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博大精深的秦腔文化艺术
期刊
民族民间歌曲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用以表达人们的情感。民歌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更是人类艺术中的瑰宝。我国的民歌历史悠久,由于每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不相同,因此,不同地区的民歌演唱技巧也各不相同。  东北民间歌曲作为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北艺术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东北地区有很多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传统民歌与东北小调艺术构成了非常独特的民歌体系,在丰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