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民族民间歌曲传承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民间歌曲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用以表达人们的情感。民歌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更是人类艺术中的瑰宝。我国的民歌历史悠久,由于每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不相同,因此,不同地区的民歌演唱技巧也各不相同。
  东北民间歌曲作为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北艺术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东北地区有很多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传统民歌与东北小调艺术构成了非常独特的民歌体系,在丰富东北文化的同时,也体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艺术特色。
  一、音乐文化背景
  东北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东北民歌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东北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人文环境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深受大众的喜爱与欢迎。东北地区的民歌具有鲜明、生动的艺术特点,以小调为基础,大多展现了热闹、欢乐的场景。本文通过研究东北各个民族的民歌特征,可以更好地展现我国的音乐特色。
  (一)多民族融合
  东北广阔的土地上生活着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等,各民族相互交流、融合。这些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在东北民间歌曲的创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出现了许多反映人们日常生活的优秀作品,较常见的有渔歌和猎歌、朝鲜族的歌舞、满族的祭祀表演等,这些都是东北民间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东北独特的猫冬文化
  东北地区的环境恶劣,天气寒冷,尤其是冬天,人无法长时间待在寒冷的室外环境中,如此一来,东北便形成了一种冬天休憩,长期在室内的独特猫冬文化。大量的业余时间和宽松的家庭氛围使东北地区的人们具有大胆、热情、富有表现力的个性,且随着人们对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增加,衍生出了多种音乐风格。简单、幽默和质朴是东北民歌的一大特征。
  (三)地方信仰
  由于北方地区的森林、湖泊遍布,因此,东北地区的人们对自然环境充满了敬畏。人们还利用歌舞的形式来缅怀逝者,以表达他们浓浓的思念之情。由于歌曲的含义不同,东北地区民歌表演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并且大部分舞蹈都模仿了野生动物的动作,如天鹅和熊等,歌曲充满了生命力,在聆听的过程中给予人们巨大的安慰。
  二、作品风格及演唱特点
  由于语言、生活习惯等地域因素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东北地区的人们具有豪爽、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这在民歌中也有充分的体现。东北民歌主要分为山歌、歌舞曲和萨满调三大类,格调生动活泼、爽朗、豪迈,极具地方特色;歌词是人们生活语言的诗化,表现的内容也常常是生活景象或者情感的流露。东北民歌孕育在这片黝黑的土地上,孕育在豪迈的东北人血液里,东北民歌在东北人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东北地区生活着很多民族,本文主要分析汉族、满族、蒙古族和朝鲜族民歌的风格特征。各民族民歌的表现内容、调式结构和旋律等都各具特点。
  (一)汉族
  东北地区的气候和自然环境造就了东北人民不惧困难、勇敢乐观的精神。他们很难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生存,但他们会用歌曲唱出自己的力量,用幽默的话语展示生活,彰显乐观的精神。在内容表达上,东北地区的民歌主要反映了东北人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在快乐、悲伤或失落时,以及恋爱、祝愿时都会唱歌。可以说,民歌反映了东北人民的感情。
  汉族民歌分为三个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小调在东北汉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例,可以说是东北汉族民歌的主体。小调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小调分为三个种类:一是吟唱调,包括儿歌、摇篮曲、叫卖调和风俗仪式中的吟唱调;二是谣曲,内容可分为诉苦歌、情歌等;三是时调,这是小调民歌中发展得最为成熟的类型。
  (二)满族
  满族民歌是在东北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地方文化特色,内容涵盖满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表达了满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满族民歌以简单而独特的节奏和真诚的情感深深根植于满族人民的生活中。
  满族的祖先以钓鱼和打猎为生,生活方式简单,这一特性也展现在了音乐中,形成了结构简单、音调原始的满族民歌。满族民歌的歌词通俗易懂,旋律质朴、明快。满族民歌是满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表达了满族人民的美好愿望。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满族民歌对东北地区的民族民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蒙古族
  蒙古族民歌的主要类型是长调与短调:长调主要在牧区出现,而短调则流行于半农半牧区。长调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日常游牧生活,具有自由的节奏,可以根据演唱者的心情自由变换。
  短调是蒙古族民歌中发展较好的体裁,具有节奏清晰、歌曲简短的特征,是人们在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即兴的歌唱,一般需要舞蹈和打击乐辅助。后来,蒙古族产生了较多的简短歌曲,且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日常工作和精神情感。
  (四)朝鲜族
  劳动民歌是朝鲜族传统民歌中较早产生的体裁之一,是人们在劳动时即兴演唱的歌谣,随着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形成了完整的音乐体系,是情感集中型的音乐。
  朝鲜族劳动民歌的特征为:节奏清晰、整齐,演唱者情绪激昂,歌词幽默风趣。劳动民歌旨在抒发个人情感,舒缓不愉快的情绪,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等。
  朝鲜族民歌的歌词具有自然风格,有一种深沉的忧郁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他们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纵观朝鲜族民歌的历史,人们会发现朝鲜族民歌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生命力。
  三、传承意义及价值
  传承实际上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是一个以全新姿态借鉴和革新的过程,同时也是给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注入新内容的过程。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是对民族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是振兴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东北民歌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歌曲的形式与风格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东北地区的民歌因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演唱风格而独树一帜,广为流传。但是,现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对民族音乐的影响不可小觑。
  为了促进东北地区民族民间歌曲的发展和传播,需要提高它的知名度,让人们认可和喜爱东北地区民歌,这是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一是相关部门要定期在东北地区举行民族民间歌曲表演,并邀请著名民间艺术家给予指导,以弘扬当地文化,加深公众对东北地域文化的理解。二是可以举办东北民族民间歌曲大赛,通过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弘扬东北民族民间歌曲,使民族民间歌曲成为人们表达情感、振奋精神的力量源泉。三是可以在东北高校中設置相关的课程,举办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民歌氛围,使当地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东北民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促进东北地区民族民歌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以上的措施,人们能够对东北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助于深入挖掘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价值。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相吻合,能够推动东北地区民族民歌的多元化发展。
  四、结语
  中国东北地区民族民间歌曲的体裁不同,风格特点也各不相同,它们不仅是宝贵的民族文化资产,而且是民族艺术的瑰宝,人们应进行保护和传承。因此,人们有必要详细分析东北地区的民族民间歌曲,感受其蕴含的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使东北民族民间歌曲在历史长河中发出璀璨的光芒。
  (长春光华学院)
  作者简介:付晓雪(1982-),女,吉林辉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
其他文献
2021年2月12日开播的大型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给观众带来了精神享受。节目通过新颖的舞台形式和宏大的背景开启了古今对话,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中国精神熠熠生辉。  为了更好地迎接牛年春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与央视创造传媒将现代技术与戏剧演绎相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神和视觉的盛宴——《典籍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属于大型文化类节目,用讲演结合的方式解读《尚书
期刊
《误杀》讲述了一个父亲李维杰为了保护家人而误杀他人的故事。在影片中,羊一共出现了7次,不但是影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隐喻符号,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羊代表了善良与救赎等情感,导演通过羊这一意象对人类世界进行反观,也是对于人物心理的一种隐喻,代表了群体和个人的一种无意识心理,以此映射李维杰的社会处境。  一、善良与救赎的羊  羊是食草类哺乳动物,由于温顺、温和的性格以及可爱的外形,具有吉祥、祥瑞的象征
期刊
在声乐表演艺术中,视唱练耳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视唱指的是演唱自己所看到的乐谱,声乐表演者需要熟练掌握各种谱表,准确表达音高、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练耳指的是记录自己所听到的音乐,这对声乐表演者的听觉要求较高,需要具有对和声、结构、声部等音乐要素的听觉识别能力。本文就视唱练耳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提出视唱练耳训练的方法。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各个艺术之间都是相互交流且影响的,可以通过自然
期刊
艺术来源于生活,电视剧是传播大众文化的重要媒介。美食类电视剧从多个角度反映了饮食文化、时代背景及社会问题,爆火的美食剧容易引发文化新现象。《孤独的美食家》是热播的美食剧,不仅介绍了日本料理,也展现了日本社会的现状。本文从《孤独的美食家》的细节出发,对恭敬感、治愈文化、孤独力与孤独美、距离感与“间文化”等日本现存的文化现象展开分析,透视日本社会的文化现象及审美倾向。  近年来,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城市
期刊
艺术作品的情感传递受媒介、氛围、技术等的影响。美声唱法的情感处理应体现出立体性和多面性,从整体意义出发研究声乐作品。演唱者需充分理解歌词中情感表达的侧重点,并做好重音处理,在演唱过程中需精准控制气息,同时应处理好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展现音乐作品的情感。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构成我国的声乐艺术,二者在发音、气息、咬字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在情感表达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针对美声唱法的情
期刊
《时代》周刊以一组抗疫群像图片作为封面,通过文字、图像和人物造型的建构,展示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可以用来分析杂志封面语篇,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个角度研究《时代》周刊抗疫群像中不同国家、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心理构建,呼吁全世界人民团结力量,共同对抗疫情。  艺术工作者能够将强大的共情能力和美学观念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直抵人心的海报和插画等作品,为科普、警醒、鼓励、宣传不断提供
期刊
专业的形象设计是塑造影视人物作品的关键要素之一,形象造型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影视作品的成败。形象设计不只局限于每一个人物角色的造型设计、服装设计等,更多的是帮助演员展示人物形象,诠释人物性格,为观众呈现更加完美的视觉盛宴。本文以形象设计的内涵为基础,通过分析形象设计在影视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应用,探讨形象设计对影视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及意义。  一、形象设计概述  (一)形象设计的内涵  形象设计是全
期刊
我国是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悠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无数光辉璀璨的优秀文化,音乐文化是其中之一。  新四军音乐文化作为我国老一辈革命先驱遗留下来的优秀音乐文化,也是我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新思潮的冲击下,如何有效保护与传承新四军音乐文化是当前音乐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文化传承与保护视角论述新四军音乐的发展方向。  新四軍是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
期刊
古典诗词不仅是中国历史的精华,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不可或缺的一朵奇葩。我国的古典诗词多是表达文人墨客的离愁别绪、怀古伤今、爱国主义等思想感情,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表现形式。  古典诗词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具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因此,古典诗词被选入语文教材,并采用注释、图像、附录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诗词,这可以提高学生认识美、爱好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本文主要通过古典诗词
期刊
秦腔的表演风格是在多种表演特色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包容一切的特征。在表演过程中,秦腔能够将自己独特的一面展现给观众,这正是秦腔表演的杰出之处。秦腔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人们通过观看秦腔表演,能够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拓宽自己的知识与视野,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提升个人修养。  秦腔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多种多样的风格与艺术特点。秦腔演员的精彩表演让戏剧有着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博大精深的秦腔文化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