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化为一缕春风吹进语文课堂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uca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一个内涵宽泛的研究课题。正因为阅读教学是永远也说不尽的话题,我们的实践只能是探索其中的几个层面,但只要我们因材施教,毕竟能找到一些规律。
  一、诵读
  诵读的特点就是能声情并茂的将原文大声读出来,它的功效就是可以大大增加阅读的形象感,使读与思有机结合,读者通过诵读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情感的共鸣。
  诵读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能流利地读好文章,也是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我们说的熟读成诵就是这个道理。例如一篇古文,学生必须诵读3~5遍。如果不这样,一篇文章上下来,学生根本无法掌握,特别是文中出现的一些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古文诵读好坏能决定古文课堂效果的好坏。其它篇目文章亦是如此,如鲁迅小说《祝福》就可以节选几个片断让学生反复诵读,诵读好,理解更透彻。
  二、默读
  默读,就是不出声地读书,是语文教学中的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
  语文教学中的诵读能帮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品产生共鸣。相对于诵读而言,默读也有其特殊的功效。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是一项学生非掌握不可的能力,而默读又是训练阅读能力的好方法之一。学生在默读中能提高自身修养,也能心领神会地理解课文的内容。默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思维思考的过程,也是情感共鸣的过程。真正地做好默读,思考的问题也将更加深刻,体味的内容也会更丰富,默读在这个意义上讲也就是心读,完成了默读的过程,也就是完成了心读的过程。
  语文课堂,有必要给学生一定的默读时间,那是心灵契合的时间,也是深思体味的时间。
  三、品读
  品读,就是精读,深读,是对课文的赏析、体味,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深含的意蕴。
  1.要品得细,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一句话一句话地多角度地反复咀嚼品味语言材料。
  让学生阅读课文,能抓住那些凝聚作者情感的精华文段、重点词句、关键字词进行细细品析。这样既可以咀嚼遣词造句的功力,又可以全面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情怀。
  我在教学《雨霖铃》这首词时,就用了二十分钟时间进行品读,让学生抓住词中一字一句,细细品味。例如词中“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的意蕴和包含的作者的情感,要分析好,就必须要细致,必须抓住这一句中“柳”、“风”、“月”三个意象进行品味,而整首词的品味也一定要细致,不可囫囵吞枣。
  “一字未宜思,句句悟其神”,我们必须品得细。
  2.要品得深,就是对课文见解深刻,从别人不易读或不能读的地方读出味道来。要品得深就必须能透过外在的语言文字读懂隐藏的深刻含意,分析的角度一定要丰富,视野一定要开阔。例如鲁迅的《祝福》一文中,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末段的爆竹声声等等都包含作者浓浓的思考和担忧,读的时候就必须去挖掘。
  四、精读和略读
  精读,就是仔细的阅读,反复的阅读。
  略读,就是泛读,读其大略。
  精读的目的是掌握书中的重点,攻其难点和深究疑点,它的要求在于咬文嚼字,细琢细磨,努力理解每一篇文章的意蕴,每一个段落在文章中的含义,从中得到必要的知识。
  略读的目的是在紧迫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阅读任务,而对一篇从未读过的文章,先要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作者的立场倾向,找出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精彩的,哪些是乏味的。
  精读和略读也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两部分,一篇文章,一般情况下是先略读后精读,略读是精度的前提,精读是略读的目的和要求,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都是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
  例如鲁迅小说《药》这一篇,学习的时候,就一定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略读后能抓住小说的两条线索,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和语言特色,但不足以回答“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个问题,紧接着就是精读环境描写这些语段,因为有了略读的基础,能找到上下文的联系,学习时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再有,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就必须掌握这两种阅读方法,一可以节省时间,增加阅读量获取大量知识,二可以加强品读的能力。
  五、速读
  速读就是快速阅读,只观其大略,不求甚解,不要咬文嚼字。
  阅读的速度是思维敏捷的标志。阅读能力也包括了阅读速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生要求一分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那高中生如果能提高到1000字,必将读很多好书,掌握更多、更丰富的知识。信息如潮涌的当今社会,对信息的接受、筛选、判断、储存能力极为重要。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我们的学生的阅读速度较慢,怎会有足量的课外阅读?
  书读太少,积累就不多,知识就不够丰富,作文就肯定写不好。现代的高中生学习压力太大,时间紧迫,阅读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大量而有成效的阅读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通过大量而有成效的阅读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想教会学生速读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上就是我们经常运用的阅读方法,在我们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教会学生诸如问题阅读法、比较阅读法、专题阅读法。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试行,语文教学已经发生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但不是断裂,阅读教学更是如此,针对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艺术作品,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语文学习的外延也很广,更要求我们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学,就一定能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吹进一股春风。
  作者单位:江苏江浦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突破、不断变革。因此,作为教者,我们倒是应让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新颖、规范、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保证语文课堂的生命力。  一、创设学习情境,点燃学生情感火花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有着特殊的功能和特点。语文教学本应贴近学生生活和情感。但迫于考试的压力,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似乎与学生自身的生活渐行渐远。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把大多数的精力用在了答题技巧的传授和训练上,而忽视了
<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于近日获省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办法>规定:"水能资源使用权由有管理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
中国古诗词群星璀璨,浩瀚长河,每每谈及令人豪气顿生,韵味绕梁,低吟品味,涵咏不已。写景细致入微,勾勒精神;抒情则旷达高远,荡气回肠。鉴赏之余,总能品味思考着这些诗人的审美规律和写作构思脉络。  写作方法作者往往秘不示人,但这正是我们探究鉴赏解密诗歌的有效途径。  古诗词首先讲究的是“诗言志”,诗歌要写出一种精神,写出一种思想追求。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儒家文化为核心,以关注社会为宗旨,体现出一种时代脉
【摘要】 目的讨论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脂代谢特点,了解血脂代谢紊乱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 方法收集1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分为3组:妊娠期高血压组81例,子痫前期轻度组30例,子痫前期重度组39例。同时选择无妊娠并发症的健康孕妇10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RI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
目的:探讨影像学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3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病人DR、CT及MRI检查进行分析,证实影像学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诊断价
本文对基于电子病历软件的临床路径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通过建立与电子病历和医嘱系统的接口实现数据交互,帮助临床路径软件的实施和监管。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患者平均住
中药资源是我国的宝贵财富。中药药理学作为中药学的专业基础课,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学科。为了提高中药药理学的教学效果,本文探讨了中药药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并认为应转变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