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的摄影师张林:拍尽繁花不遗珠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os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入寻美
  2014年,张林北京大学考古研究生毕业,来到故宫。如今他在新媒体团队负责微博、微信等的运营,摄影也由一项爱好变成了他工作的主要内容。从当年一万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干的却不是专业所学,屈才了?张林坦言,“我觉得,现在的工作内容和我学的东西有很紧密的关系。在故宫这个背景下,无论是做新媒体也好、网站也罢,所有的内容都是与文博相关的。”
  早春杏花、玉兰和榆叶梅;仲春梨花、海棠和丁香;暮春芍药、凌霄和牡丹。六月,萱草、蜀葵和睡莲。落英散尽,秋天的美图变成了丰硕的果实与金黄的树叶。冬日里,大雪覆盖宫殿,片片飞舞的雪花更显古都的美、故宫的美。那些触动了整个中国人们心弦的唯美照片,都是张林与另一个摄影师数年如一日坚持找寻的结果。
  问及这么多照片里张林最满意哪张,他回忆道:“2015年冬天有场大雪下了一夜,第二天天气放晴又赶巧周一闭馆,我们申请拿钥匙开门,去拍三大殿。只有我们两个摄影师站在太和门下面,看见银装素裹的太和殿广场,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在阳光的照耀下非常美,简直动人心魄。”
  那年拍摄的雪中紫禁城图片发布后反响空前,“那两条(微博)总共转发有20万多,是当时转发量最高的。所以现在一下雪或者天气预报未来有雪,就会有很多网友在微博上留言催我们,赶快上照片!”在今年预报有雪的2月某天,张林戏谑地发了一条朋友圈——“已经在拍了,各位不用私信了。”
  “其实很想安静地看一会雪,但是几乎做不到,我必须努力赶在保洁人员清扫宫里各处的积雪前去拍照。”这样拍出来的美图自然“广告”效应显著。有次大雪天,刚过中午,故宫的门票就售罄了。
  故宫最早发布的美景照片是另一位摄影师的“二十四节气”系列,第二年,两人合作推出了“紫禁城的物候”系列,堪称是节气升级版。现在,张林更得心应手地根据时令捕捉不同的故宫美景。偌大的故宫,他兜兜转转。“像梨花、杏花、海棠和玉兰这些常见的,我都拍过了,但也许会有遗漏。我也会向其他一线部门询问,看看哪些院子里还有‘遗珠’。”
  多数情况下,张林其实无法比游客看到更多的风景。近期在他镜头里盛放的杏花、梨花与海棠,大都属于开放区内游客都可见的春景。对于如何拍出令人赞叹的好照片,张林认为“有人会说你们拍的照片那么好,为什么我拍不出来?主要是因为游客来故宫参观,一天要看这么大的地方,来去匆匆,没什么时间仔细观察体味。但我们在这里工作,同一个地点可能会来很多次,就有机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找到更多有趣的视角。”
  “这么多花,其实我原来也分不清,都是后来恶补的花卉知识。”现在,张林对于故宫里的花卉已经如数家珍,脑子里仿佛有一张地图。“我们办公室墙后有一株杏树,花已经谢了。那个是海棠,御花园里有,潜龙花园里也有,文华门前有一大片,暂时还没开。寿康宫和承乾宫的梨花刚开,慈宁花园、宁寿宫、康寿宫里还有丁香。”故宫的官方微信号“微故宮”也确实做了一次“故宫赏花地图”的专题,游客们完全可以“按图索花”。“红杏梢头,二月春犹浅。”“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 配着这样隽永的诗词,每到春天,故宫的官方微博就是一座繁花似锦的宫苑。
  故宫里花和美景甚多,但并非都易于拍摄。“比如海棠树那么高,我正常的镜头一举,背景是蓝天白云,衬着红花很好看。但是看不出来这是在哪儿拍的,衬不到屋檐或是宫墙,没有故宫元素就体现不出这里是故宫。”类似还有,“乾隆花园里有一株楸树,也开花,这株楸树在乾隆建花园和亭子的时候就已经是古树了。为了给它让出空间,乾隆还让人把要修建的亭子往后挪了一下。楸树开的花也特别高,我拍的时候连亭子的顶都衬不到,很难拍,所以到现在还没有成功地拍到过楸花和亭子互相结合的好照片。”
  求变守心
  面对着已经伫立了近600年的故宫,寻求并拍摄美景的过程不免遇到瓶颈。“这几年下来,有时候觉得怎么拍的这些照片跟去年拍的有些像,视角什么的已经有一些惯性。因为知道那个角落比较好看,每次都会去拍,拍多了就觉得这几年到了一个瓶颈。再美的东西,拍了两年也很难找到新的角度了,所以拍照最大的难度就是如何推陈出新。”
  痛苦的求变并没有禁锢张林在工作中的脚步,对于寿康宫的两株梨树,他不断地更新拍摄方法,“原来就是站在一棵树下拍,今年我试着从这棵树越过去拍另一棵树,制造一个前后景交错的感觉,找一些不一样的视角。”相比视角,更加约束拍摄的是故宫里无处不在的游客。“在宫里到处都是游客的情况下,还是要努力找角度去拍。比如,游客刚刚走过去,被一个假山挡住了,这个时候就抓紧时间赶快拍一张。”
  故宫里的美景修不修图?张林说出了这样的观点,“后期是对照片的尊重。拍照片修图,就像姑娘们化妆一样,你不能说化了妆就不是本来的这个人,修了图就不是原来的美景。可能有人会觉得,不修才是最高的境界,但事实上,数码相机成像和胶片是不一样的,胶片拍出来的照片本身比较鲜艳,数码相机整体会有一层灰度。所以后期要给它提亮,因为大家普遍喜欢看明艳一些的东西。除非是要追求特别的所谓原生态的效果。”
  长期的观察使张林对故宫的一草一木都带有欣赏的眼光。他看得见牡丹的雍容、芍药的妖娆、海棠的婉约、睡莲的沉静。甚至连零落的残红在他眼中,亦是风景。“花各有各的味道,拍多了就会找寻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美。有一次下雨,雨过之后,碧桃花瓣都落下来了,下面刚好是一口缸,缸沿上和水里都飘落着花瓣,很美。这种景致游客很难碰到,也许来的时候就被扫掉了。但那天还没有,我拍的时候边上都是游客。”
  故宫借助新媒体的营销宣传吸引了大批粉丝,而张林对自身价值的看法非常客观。“其实就是拍了一些照片,我们显然不能包揽全部的功劳,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吧。如今‘故宫’这个IP确实为更多人所知,但仍然任总道远。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印象里,故宫还只是一个旅游景点。但事实上,故宫是一座博物馆,景点并不是它最主要的属性。我们希望能用‘风花雪月’的美图在第一时间吸引住大家,让大家慢慢开始关注故宫的其他信息,最终爱上的是‘故宫博物院’。”
其他文献
数据显示,“双一流”高校到东北的就业率明显偏低,尤其是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直接相关的学科院校,这些高校的毕业生到东北工作的人数比例非常低,令人警醒。  北京理工大学7542名毕业生中,75%的毕业生去往华东和华北就业,而选择到东北就业的比例仅占2.7%,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478名毕业生中到东北工作的比例仅为2.01%。华中科技大学近8000名毕业生中,80%的毕业生选择到华东、华中及华南部工作
懂生物、懂工程  走进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周平老师热情地为我们介绍起学科历史来:“国内最早设立这门学科的高校是1978年的西安交大,浙江大学紧随其后,1983年便是我们东大。学科创始人韦钰院士对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进行了颇具前瞻性的布局,1981年从海外回国后,她就提出发展生物电子学的想法,生物分子电子学的基础研究也随之展开。1985年,国内第一个分子与生物电子学实验室建成,1993年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正确的道路。现在,大家都为了电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了。但是也还有不少人,他们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爱因斯坦 写于1946年  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论文,革新了自牛顿以来的引力观和时空观,创造性地论证了引力的本质是时空几何
今年的第四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有150个项目,其中7个来自高职院校。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名称: 90后女孩有点“田”  90后女大学生丁蓉蓉成立的天英农业种植和销售稀有果蔬,如大叶冰草、红颜草莓、有机苦菊、泰国无斑油麦菜等。  常州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名称:情系民生热豆腐——壹明唐现做现卖豆制品连锁运营  壹明唐成立于2016年,公司创始人闫朝恒是一名90后
近期,高校学子不仅在学术、科技创新等方面屡创佳绩,在体育、文艺等国际赛事上也摘取多项桂冠。  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  特等奖获得者:南开大学2017级物理伯苓班学生王远、黄越、李纯珍、李华蓁、施博轩  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借鉴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IYPT)模式创办的全国性赛事,已成为国内高校公认的该领域顶级赛事之一。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获奖者:华中农业大学王祥博士、中国矿业大学李世
解决问题不能采取权宜之策  实验室有一套装置能测试催化剂催化一氧化碳氧化的性能。为了防止一氧化碳泄漏,我订购了两个一氧化碳报警器。到货后,我让学生到学校仓库请购20节用于报警器的特殊型号电池,以备不时之需。可是他们只顾着用,不顾着买。一天早上,我到实验室,发现报警器没电了,就打开抽屉找电池。只找到一节电池,装上后发现还是没电!  我把学生们叫过来,说:做事情不要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要只顾眼前,不
作为家中独子,父母和爷爷奶奶并不支持我留在东北创业,他们一直迫切地希望我能回到家乡做一些事情。但我从大学本科就离开了家乡宁波,在哈尔滨这片热土足足十年有余,我怀揣着对东北第二故乡的深情,毅然扎根在这里,创业这两年多以来真的非常辛苦,每天都忙到很晚,凌晨两三点睡觉都算早,父母和爱人特别心疼我,然而选择扎根东北除了情怀,也当然是因为我的创业项目与冰雪息息相关。  哈尔滨本身就是冰雪旅游城市,哈尔滨面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为我国培养尖端科学研究技术干部的,因此学生必需在学校里打下将来作研究工作的基础。”1959年5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力学工程系系主任钱学森在人民日报撰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里的基础课》开篇明义,钱学森在文章之首就介绍了中国科大的人才培养使命,以说明重视基础课教学的必要性。  中国科大的诞生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 为“两弹一星”工程培养后备人才,这要求中国科大的学生必须学好
65岁的美国人理查德·希尔斯用粉笔在黑板上划出一个“美”字,这是大多数中国小学生都能熟练掌握的一个汉字。  “为什么这两个(组)成了‘美’?”他拿粉笔圈出了字上面的“羊”和下面的“大”,用不熟练的汉语问道。  包括记者在内,一屋子上过大学的中国人陷入了沉默。  这位蓝眼珠的希尔斯先生带着黑框眼镜、须发皆白,长得有点像“肯德基爷爷”,他的中文名叫“斯睿德”,名字里有“睿智”、“正直”的涵义,他更加广
10月13日~17日,习近平对柬埔寨展开了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受到了柬方的热烈欢迎。那么,你对这个中国的南部邻国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让我们从一景、一书、一人、一战略切入。  一景:吴哥窟  提起柬埔寨,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最著名的名胜古迹、古代东方四大奇迹之一的“吴哥窟”。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它一直以来都是柬埔寨的地标性建筑,被柬埔寨人民视作国宝。说起吴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