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大事件与校长的信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217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正确的道路。现在,大家都为了电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了。但是也还有不少人,他们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爱因斯坦 写于1946年
  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论文,革新了自牛顿以来的引力观和时空观,创造性地论证了引力的本质是时空几何在物质影响下的弯曲。1916年,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内,又发表论文论证了引力的作用以波动的形式传播。
  因为引力波的效果极其微弱,100年前的爱因斯坦认为引力波在任何能想象的情况下都可以忽略。50年以前,实验物理学家Joe Weber勇敢地开拓了引力波探测的先河。40年前,天文学家Hulse和Taylor发现了脉冲双星、间接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25年前,物理学家Drever, Thorne和Weiss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开始建造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LIGO)。 2016年2月11日,美国的LIGO和欧洲的VIRGO引力波探测器联合发布消息,宣布已经探测到距离地球约13亿光年的两个大约30个太阳质量的黑洞碰撞所发出的引力波。
  在这个让物理学家50年来望眼欲穿的、持续时间不到一秒钟的事件(发生在2015年9月14日,科学家把这个人类直接探测到的首个引力波信号编为GW150914)中,4对在真空中相距4公里的40千克的玻璃镜子,以原子核尺寸千分之一大小的振幅振动了十几次。这样微乎其微的振动,被打在这些镜子上的100千瓦的激光读出,让人类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了黑洞。这一信号证实了广义相对论的重要预言——宇宙中存在双黑洞系统,它们可能并合成一个更大的黑洞。黑洞不再是科幻作品中的神奇物体,不再躲在高温磁化的等离子体后面,也不再稳稳地坐在星系中央。这次,我们实实在在的观察到了黑洞附近时间和空间的高度扭曲和脉动。引力波探测的成功,为人类观察宇宙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窗口。
  高新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Advanced LIGO)的项目领头人,来自麻省理工的戴维?休梅克在LIGO科学合作组织(LSC)的官方新闻稿的结语中说,“Advanced LIGO探测器是科学与技术上的一项壮举,汇聚了全球技师、工程师和科学家团队的通力合作才得以实现。”
  这一科学史上又一激动全人类事件发生后,麻省理工学院校长L. Rafael Reif给全校师生写了一封邮件,内容如下:
  麻省理工学院校园全体成员:
  2月11日上午10点30分,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在华盛顿特区将进行物理学界的一次历史性发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Albert Einstein(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百年前预见的一种时空干扰波。
  你也许会去现场观看这一发布。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发布会后,你也可观看我们校园的发布活动。你也可以在学院官方网站上阅读到关于这一发现的综述,以及对麻省理工学院教授Emeritus Rainer Weiss的专访,他是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站)的倡导者和领导者。
  基础科学的美丽和力量通常而言,不管多么令人印象深刻,我不会给全校致信祝贺某个人的研究成果。我们校区一直都在推出重要的科研成果。但我要鼓励你们去思考今天的发布,因为它在一个广袤的背景上展示了,对这个科学问题人类为什么要探索,如何探索,以及为什么至关重要。
  今天的新闻至少包括两个重要的故事:
  首先是科学告诉我们:凭藉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准确地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它是从宇宙中某个引力极其强大的地方旅行到我们这里的时空涟漪。这些涟漪信号是不可察觉地微弱。直到不久前,它们也无法被直接观察到。但因为LIGO成功检测到了这些微弱的信号——从两个黑洞相撞成为一个更大的黑洞——我们有了确凿证据,这个系统的活动正如爱因斯坦所预言。
  即使是最先进的望远镜也依赖于光,所以我们不能看到这壮观的碰撞,因为我们一直认为,黑洞不会发出任何光。然而,凭借LIGO的仪器,我们现在有“耳朵”可以听到。配备这种新感官,LIGO的团队发现和记录了一个关于大自然的、迄今未被发现的基本事实。但他们利用这个新工具的探险才刚刚开始。这就是为什么人类要从事科学!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人类的成就。它始于爱因斯坦:一种广阔的人类意识,可以形成一个超越当时实验能力的概念,而他的后人用了一百年,发明工具,证明了其有效性。
  这个故事可以推广到Rai Weiss和其合作者的科学创造力和无比的毅力。数十年来,在技术可能性的边缘,不计成败,Rai Weiss领导一个全球合作的团队,最终将一个光辉的思想实验转变成一个科学发现的胜利。
  这个叙事中的重要角色还包括数十名外围科学家,也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管理者,他们在过去几十年中,系统地评估了这一雄心勃勃项目的意义,决定了予以大量投资。最后的篇章也包括LIGO团队,精心地将这些发现展示在物理学界面前。通过严谨分析和同行评审出版的一步步庄重过程,令我们满怀信心分享这一喜讯——而且开创了一个探索的新前沿。
  在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地方,有太多人正在参与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我们有时会以实用的附带产品来检验国家的基础科学投资是否物有所值。但在这个案例中,这几乎是不相关的。当然,个中也有立即有用的“成果”:LIGO一直以来是数千大学生和数百博士生艰苦的训练场——其中两人已经正式担任我校的教职。
  更重要的是,LIGO团队的技术创新,以及创造性使用其他领域的工具,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精密仪器。正如我们在麻省理工学院所熟知的,人类无法抗拒一个新工具的诱惑。LIGO技术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回报”的方式未可限量。关注其发展十分有意义。
  我们今天庆祝的发现体现了基础科学的悖论:它是辛苦的、严谨的和缓慢的,又是震撼性的、革命性的和催化性的。没有基础科学,最好的设想就无法得到改进,“创新”只能是小打小闹。只有随着基础科学的进步,社会也才能进步。
  麻省理工学院校园具备如此不凡的条件,能欣赏这一成就的美丽和意义,并敞开进一步成就的机会。我为自己属于这个校区的一员而自豪和荣幸。
  谨致振奋与赞叹!
  TIPS:
  世界各国的大型引力波探测器
  在美国的LIGO计划开始之后,欧洲也开始进行引力波探测计划。目前,比较大型的探测器是由英国和德国合作,在德国Hannover附近建造的GEO 600探测器,以及由法国和意大利合作,在意大利Pisa附近的VIRGO探测器。GEO 600探测器的壁长是600米,而VIRGO的臂长是3000米。相比之下,VIRGO的造价和性能都远高于GEO 600,而和LIGO相当。
  最近,日本也开始建造大型的KaGRA引力波探测器。早年,在日本有一个TAMA300探测器,位于东京附近的三鹰市,在日本的国家天文台院内,臂长300米。日本科学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大型引力波探测,这个KaGRA项目终于在2008年立项。目前,这个探测器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进入了调试阶段。
  前些年,印度也开始加入了引力波探测的行列。LIGO实验室和印度引力波物理学界已经达成协议,计划把LIGO的一部分实验设备运往印度,并在印度开设一个LIGO-India的引力波观测站。
  中国:天琴计划。中山大学的罗俊院士,是中国引力物理界的领军人物。他对引力常数的测量,引力定律的检验的研究,都处于世界的前沿。罗院士的团队最近提出的“天琴计划”,是在空间中测量引力波。空间中,我们可以测量频率更低的引力波。一方面,可以从侧面验证LIGO引力波源、引力波传播的性质,另外一方面,也可能探测到大质量甚至超大质量的黑洞。
其他文献
岁末年初,一股改编《南山南》的热潮席卷各大高校,歌词不仅华美灵动,而且将本校最精华、最具特色的景点、建筑等融入其中。  湖  观音湖  福建农林大学  歌词:你在观音的湖畔里 凝视清晨  观音湖:座落在校园的北侧,三面环山,依山而建的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办公楼与宿舍。有两条堤岸把湖面分隔成三块,中间的堤岸筑有一座石拱桥,名曰“春晖桥”,游船可以从洞口悠然通过。另一堤岸靠西,西边的湖面小巧而生机盎然,
1度电能让一辆车跑多远?355公里!  北京理工大學“翼昇” 车队以此成绩获得了2018第九届亚洲壳牌节能马拉松大赛原型车纯电动组亚军,本次大赛于3月11日下午在新加坡举行,有20个国家的上百支车队参加。  “翼昇”,寓意着一种滑行加速的驾驶策略,还蕴意着队员们“节能一生、环保一生”的期望。此次参赛队伍由10名本科生以及1位指导老师组成。  “翼昇”节能车队2006年成立,是隶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机械
独角獸企业,简单来说是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初创”的定义大多划定为企业成立时间不到10年。独角兽企业被视为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全球风投动态跟踪机构CB Insights统计,截至2018年2月底,全球独角兽俱乐部共有230家企业,总市值达到8019亿美元,其中有113家独角兽企业位于美国,占到全球独角兽企业总数的49%,中国以62家独角兽企业紧跟其后。排名第三、第四的英国、印
大学里,有学霸,也有学渣,都有自己的活法,没有是非和对错之分,仅仅在于自己的选择是否是自己的热爱、是否值得去坚持而已。  我曾经读过一篇清华学生写的文章,说的是自己在清华大学的四年比高考还拼命。不错,在清华大学里经常会看到骑着飞车或者是一路小跑的学生,因为清华的园子很大,如果加速骑车或行走的话,就可以比别人多看一会书,多做一道题,时间久了,日积月累,就会在时间上占有很大的优势。我在北大的一个外语系
初入大学,新的城市,新的同学朋友,摆脱父母的约束,财务相对独立,课业相对轻松多,面对大把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不知所以的我选择了热闹地挥霍。  “建辉走啊,包夜!”“建辉快上线!”大一上学期初到学校,从手游到端游,没有不玩的,不是在网吧就是在去网吧的路上,若是在宿舍那也肯定在开黑啊,后来甚至上课也玩,熬夜玩。朋友很多,一个宿舍一起玩,甚至外宿舍的也来我们宿舍组队玩,半夜两三点宿舍异常喧嚣,游戏音乐,大
从长春各方面基础和资源看,我感觉经济低迷是暂时的。长远来看,随着供给侧改革、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振兴东北经济也必将成为现实。人才自然也会慢慢回流。  问:你在北京读大学为什么没选择留北京工作,而是去了长春呢?  答:我当时想尽快就业没考虑读研究生,而留在北京工作的话,感觉到压力太大,普通毕业生想靠一己之力成家立业并接父母到身边太难了,特别是买房。该去哪里工作呢?其实选择也很多。当时首先考虑的是父母,
无论你是否承认,那一张张青春不再的脸庞,难以让你们的情谊再回到真正的从前。然而或辛酸或幸福或平静或愤世嫉俗的脸庞后面,依然是与你一样生动的,满怀着梦想的人生。  转眼之间,离开大学校园已近8年,再聚会,当年书生意气稍显幼稚的同学们,已是而立之年,大多成家乃至为人父母。  饭局上聊起各自境况,或许是在奥运之年毕业的缘故,我的大学同学们亲历了中国社会的诸多变局。  其中之一,便是公务员不再像以往那么吃
奥维德与维吉尔、贺拉斯是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最伟大的三个诗人。十五卷的《变形记》是他的主要作品,从天地创造之始写到他所处时代的罗马,汇聚了两百多个神话故事,涉及神与神之间、神与人之间、神与半人半神之间的爱恨情仇。这些故事都围绕着“变形”,这些人与神,他们的爱与恨都无极限,爱的力量大到能让海枯让石烂,恨的程度也能让天崩让地裂。因为爱恨情仇变为或被变为动物、植物甚至顽石等。在人性的纯粹之中,我体验到了情
数据显示,“双一流”高校到东北的就业率明显偏低,尤其是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直接相关的学科院校,这些高校的毕业生到东北工作的人数比例非常低,令人警醒。  北京理工大学7542名毕业生中,75%的毕业生去往华东和华北就业,而选择到东北就业的比例仅占2.7%,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478名毕业生中到东北工作的比例仅为2.01%。华中科技大学近8000名毕业生中,80%的毕业生选择到华东、华中及华南部工作
懂生物、懂工程  走进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周平老师热情地为我们介绍起学科历史来:“国内最早设立这门学科的高校是1978年的西安交大,浙江大学紧随其后,1983年便是我们东大。学科创始人韦钰院士对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进行了颇具前瞻性的布局,1981年从海外回国后,她就提出发展生物电子学的想法,生物分子电子学的基础研究也随之展开。1985年,国内第一个分子与生物电子学实验室建成,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