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老照片,搞笑没商量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跑得慢,但是我踢倒的栏多!
  真替这哥们儿捏把汗,万一牙齿被连根拔出怎么办?
  这辆大车用自己分量十足的体积展示了什么叫“信不信我碾压你”。
  美女有话说:看什么看,小心撞树上!
  左边拿小手枪的那位,你确定不是来打酱油的?
  爱因斯坦戴上这个还挺像印第安人的。
  用斧头剃胡须,这得是多铁的关系才敢让对方试手!
  崇拜拳王的方式不是送花,而是握一下他健硕的肌肉!
  左边那位你可扶稳了,小心子弹跑偏!
  有一种无聊叫“一群人看一个人坐在炮筒上”。
  別拦我!我练的是“刀枪不入功”
  右边那位,你以为戴个头盔就能cosplay宇航员?
其他文献
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收到了一份来自刑部主事茹太素的奏疏,洋洋洒洒万余字。当看到奏疏中说如今政府里的官员大多是些“迂儒俗吏”时,朱元璋大为光火,把茹太素叫来面谈。书生气十足的茹太素很快就耗尽了朱元璋的耐心,朱元璋命人找来棍杖对茹太素一顿暴打。这是廷杖在明朝的第一次执行。但事发偶然,杖打朝臣并没有因此形成固定程序。不过,朱元璋这次算是给他的后代们树立了个“榜样”。  宣宗之后,明王朝进入“屡
乾隆六年(1741年),闽浙总督德沛奏请乾隆允许其子与两广总督马尔泰的女儿完婚。乾隆正准备成全这桩好事,结果司礼监的太监一看,马尔泰的女儿还没参加过选秀,这还了得?乾隆很生气,立刻不远千里召德沛入宫,斥道:“我朝定例,八旗秀女必经选看后方准聘嫁。”  德沛和马尔泰这种逃避选秀的办法很蠢,不予提倡,高明的办法还是有的。  晋朝司马炎在公卿以下人家的未婚女子中选美充实六宫,并提出四点要求:出身显贵,容
鸦片战争折腾了两年,以清廷向英国全面妥协而告终。事后琦善最受诟病,“汉奸”罪名压得他一辈子抬不起头。琦善后来得到起用,最恨的人就是林则徐——如果不是当时还在广州的林则徐(虽然已被罢官)怂恿广东巡抚告了他一状,“汉奸”罪名还落不到他的头上。  出乎意料的是,战后道光最恨的人竞也是林则徐。战争期间,对林则徐的发配令已下,但他仍在广州帮杨芳布局打仗,还在浙江前线以四品京堂的名义帮奕经出谋划策,没有功劳也
早年的乾隆努力向雍正看齐,事事勤勉认真,尤其在选人、用人方面,更是亲力亲为。甚至连雍正选官的路数,他也延续了下来,那就是凭借第一印象,以所謂的面相术和以往识人的经验评价官员,并随手批注在引见的“履历片”上。  见了江西某官员后,乾隆写下“身材瘦,健康,有武将风”;而陕西人宋攀隆是“老实人”;看到周琬时说他有点可怜,长得“瘦长”;有的官员还被他形容成“相貌卑微,小材料”。在他点评的字眼中,多见“似”
在清官剧中,凡是有一定分量的男主通常都是颜值在线的人,尤其是扮演阿哥、王爷等皇亲贵族的人,更是颜值担当。在这一点上,清官剧中不算欺骗人,而且历史上确实有几位晚清贵族堪称帅哥。比如爱新觉罗·载扶——庆亲王奕助的次子。  抛开晚清不堪的历史大背景,载扶皇家出身,长相帅气,还是镇国大将军。他的这一系列配置,很适合去小说里当男主。不过,现实永远是骨感的。据说载扶喜欢拈花惹草,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因为个人挥霍
佛说“众生平等”,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鄙视链,连号称“阳春白雪”的乐器也不能免俗。有些乐器似乎注定少些“气质”,总被同类无情碾压。  中提琴:人家大提琴虽是万年伴奏,但好歹有独立发挥的空间,而我只能在乐队里混,好不容易来个独奏,音色能吓垮一片。这还不算,“中提琴比小提琴好在哪里?中提琴可以烧得更久。”“中提琴和洋葱有什么不同?中提琴被切断时没人会哭。”“怎么让12个中提琴手拉对音
雍正登基不久,数次下发批示,不是说进贡的香囊太过华丽,就是说宫灯太多且太过精巧。据《世宗实录》记载,他甚至在臣下如何节省用纸上反复絮叨。这些节约在表面上都是真的,但仅可解读为雍正想要引领简朴的帝国作风,其实雍正在生活品质和文玩艺术上的追求,在清代历届皇帝中首屈一指。尤其对于文玩,容不得一点瑕疵。  有次呈进灵璧石磐,他不满意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磐声音甚好,但‘太古之音’四字刻法不好……绦子甚长
虽说“告老还乡”是中国古代官员结束职场生涯的基本套路,但并不是所有朝代都如此。北宋年间,高官退休后几乎都奔一个地方:洛阳。  洛阳是大宋王朝的“西京”,依山傍水,环境宜居。而且北宋优待文官,他们的薪水足以买得起洛阳豪宅。从宋仁宗年间起,退休高官不仅能领到全额退休金,还能担任“应宫使”之类的闲职,啥事不干就有钱拿;另外还有“恩荫”,也就是子弟、学生都能沾光,跟着递补做官。  对于北宋高官来说,退休去
李白年少时曾在县衙的经堂下赶牛,县令夫人见了很生气,想呵斥他,还没开口,只听李白感情饱满地吟道: “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若非是织女,何必问牵牛?”县令夫人听后笑开了花,不仅饶了李白,还扭着纤腰去县令面前吹捧神童。县令也觉得李白不简单,让他当了自己的书童。  有次,县令写了“野火烧山后,人归火不归”两句诗,便再也续不下去了,李白接口道: “焰随红日远,烟逐暮云飞。”县令文采一般,诗兴却大得出奇,
苏洵的科举道路远不如两个儿子顺利,好在儿子长脸,他的才华也不差,所以很快与当朝文臣打成一片。靠着圈子,苏洵不用参加考试就获得一顶“霸州文安县主簿”的乌纱帽。主簿是宋朝级别最低的文官,每月薪水只有七贯铜钱。  但苏洵很爱面子,一当上官就在开封宜秋门外买了一所相当漂亮的花园住宅。这所花园住宅的標价是8000贯,就算他不吃不喝地连续工作一辈子也买不起,他是怎么筹够房款的呢?很简单,借。他的二哥是进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