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退休去哪儿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d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说“告老还乡”是中国古代官员结束职场生涯的基本套路,但并不是所有朝代都如此。北宋年间,高官退休后几乎都奔一个地方:洛阳。
  洛阳是大宋王朝的“西京”,依山傍水,环境宜居。而且北宋优待文官,他们的薪水足以买得起洛阳豪宅。从宋仁宗年间起,退休高官不仅能领到全额退休金,还能担任“应宫使”之类的闲职,啥事不干就有钱拿;另外还有“恩荫”,也就是子弟、学生都能沾光,跟着递补做官。
  对于北宋高官来说,退休去洛阳还有一个“只可意会”的目的——洛阳毗邻汴京,自己与昔日同僚住在这里,就能互相勾搭,朝中有个风吹草动也能及时知道,仿佛置身于一张能量巨大的权力网。“熙丰变法”时,司马光等旧党失势后纷纷“退休”在洛陽,等宋神宗驾崩后又雄赳赳地杀回来,迅速把“变法”踩了个稀巴烂。
  有这么多好处,还谈啥“乡土情怀”。整个北宋年间,洛阳高官扎堆、豪宅林立。旧党领袖文彦博在洛阳的住宅占地几百亩,一半都是郁郁葱葱的竹林,堪称天价园林。但这滋润生活最终还是朝廷埋单,徽宗年间的淮南转运使张根曾吐槽道:淮南20个州一年的赋税,竟不够养洛阳这些“老大人”。
  比起北宋高官这种操作,其他朝代的官员“告老还乡”基本是退休首选。至于原因,不只叶落归根这么简单。电视剧《海瑞》中,内阁首辅徐阶告老还乡时,弟弟吐槽道:“皇上给的那点银子根本不够吃喝,还是回家吧,咱家的地一眼望不到边。”原来,回家后富足的“养老生活”实在太诱人了。
  明朝官员账面上的薪水极低,以致都亡国了顾炎武还在哀叹“百官俸禄之薄”。但他们的特权奇多,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优免”——正二品以上文官可免8000亩土地的赋税,真正执行起来更是能免则免。也就是说,只要有个“官身”,赋税、劳役几乎都不用担。
  而官员“优免”的赋税则是百姓埋单,扛不起赋税的百姓只好把自家土地“献”给官员,宁可做他们的佃农。如此一来,哪怕官员平时一副清正廉洁的样子,其老家的土地财富也在不知不觉间膨胀。明朝学者聂豹怒斥:“凭借朝堂优免之厚恩,阴食吾民之膏髓。”
  而作为聂豹的“好学生”的徐阶,就生动地验证了这番怒斥。他退休时拥有的土地何止如他弟弟所说“一眼望不到边”?他名下的土地足有六万多顷,仆人、佃户多达千人。
  到了明末,徐阶这种惊人的财富竞也成了小儿科。各级官员人前充清官、人后享特权,悄无声息地捞钱。像董其昌这种从三品的参政都能囤积万顷良田,其他高官更是富到超乎想象:无锡华家,每年仅地租收入就有48万两白银;
  苏州钱家地跨三州,每年地租收入
  达97万两白银;嘉兴尚家,积财百万两白银……
  老家产业如此丰厚,“退休生活”如此值得期待,那些高官当然“思乡心切”。“前明富家甚多”的感慨,也成了晚明的一大标签。可这“幸福生活”是挖朝廷墙脚、
  吸百姓血汗换来的,所以看似繁华的明朝会在17世纪轰然崩塌,饱受欺压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
  看似简单的“官员退休去哪儿”的问题,其实是个醒目的“晴雨表”,预示了多少朝代的兴衰。
其他文献
著名的“睡眠之神”周公曾与周武王合作打下江山,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号称“怕天下人因不服而背叛”,就做了临时主席。直到成王成年,他才退居二线,这番行动被后世奉为圣贤之举。  许多年后,鲁国有个王室成员同样重演了垂帘听政的戏码,却死得非常难看。他是鲁惠公的大儿子息姑,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老实人。他成年后娶了宋国姑娘,结果新妇还没进门就被他老爹抢走了——这样畸形的夺妻之恨,他居然没有任何反应。惠
一  1864年11月,鄂豫皖交界处的霍山一带,一场持续了数日的大战正在激烈进行。大火熊熊燃烧,刀剑格击声、厮杀呐喊声此起彼伏,各色散乱的旗帜在猎猎秋风中哗哗作响,让这个黄昏愈加苍凉悲怆。  对阵的是清军僧格林沁部和太平天国西北远征军。为了赢得胜利,双方都拼尽了全力,此时差不多快到了极限。  “你们的天京已经被攻陷,你们的忠王、幼天王已经被俘杀了!快快投降吧!”这个消息是从清军中传出来的,正在浴血
袁术称帝前要联姻吕布,吕布已经答应了,但徐州老干部陈琏坚决反对包办婚姻,以大逆不道为由说服吕布悔婚,生生拆散了“布學无术”组合。其实,大逆不道只是可以拿到桌面上说的话,陈家另有隐情。  陈珪一家跟袁术是世交。陈珪跟袁术是少年时期的朋友,有过一起飞鹰走狗的日子。袁术长大后觉得贪玩不好,有了称帝的心思,就到处搜罗名士。他写信请陈珪来辅佐自己,说得很诚恳,“我始终没忘了咱俩是铁哥们儿,我这就要发达了,来
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收到了一份来自刑部主事茹太素的奏疏,洋洋洒洒万余字。当看到奏疏中说如今政府里的官员大多是些“迂儒俗吏”时,朱元璋大为光火,把茹太素叫来面谈。书生气十足的茹太素很快就耗尽了朱元璋的耐心,朱元璋命人找来棍杖对茹太素一顿暴打。这是廷杖在明朝的第一次执行。但事发偶然,杖打朝臣并没有因此形成固定程序。不过,朱元璋这次算是给他的后代们树立了个“榜样”。  宣宗之后,明王朝进入“屡
乾隆六年(1741年),闽浙总督德沛奏请乾隆允许其子与两广总督马尔泰的女儿完婚。乾隆正准备成全这桩好事,结果司礼监的太监一看,马尔泰的女儿还没参加过选秀,这还了得?乾隆很生气,立刻不远千里召德沛入宫,斥道:“我朝定例,八旗秀女必经选看后方准聘嫁。”  德沛和马尔泰这种逃避选秀的办法很蠢,不予提倡,高明的办法还是有的。  晋朝司马炎在公卿以下人家的未婚女子中选美充实六宫,并提出四点要求:出身显贵,容
鸦片战争折腾了两年,以清廷向英国全面妥协而告终。事后琦善最受诟病,“汉奸”罪名压得他一辈子抬不起头。琦善后来得到起用,最恨的人就是林则徐——如果不是当时还在广州的林则徐(虽然已被罢官)怂恿广东巡抚告了他一状,“汉奸”罪名还落不到他的头上。  出乎意料的是,战后道光最恨的人竞也是林则徐。战争期间,对林则徐的发配令已下,但他仍在广州帮杨芳布局打仗,还在浙江前线以四品京堂的名义帮奕经出谋划策,没有功劳也
早年的乾隆努力向雍正看齐,事事勤勉认真,尤其在选人、用人方面,更是亲力亲为。甚至连雍正选官的路数,他也延续了下来,那就是凭借第一印象,以所謂的面相术和以往识人的经验评价官员,并随手批注在引见的“履历片”上。  见了江西某官员后,乾隆写下“身材瘦,健康,有武将风”;而陕西人宋攀隆是“老实人”;看到周琬时说他有点可怜,长得“瘦长”;有的官员还被他形容成“相貌卑微,小材料”。在他点评的字眼中,多见“似”
在清官剧中,凡是有一定分量的男主通常都是颜值在线的人,尤其是扮演阿哥、王爷等皇亲贵族的人,更是颜值担当。在这一点上,清官剧中不算欺骗人,而且历史上确实有几位晚清贵族堪称帅哥。比如爱新觉罗·载扶——庆亲王奕助的次子。  抛开晚清不堪的历史大背景,载扶皇家出身,长相帅气,还是镇国大将军。他的这一系列配置,很适合去小说里当男主。不过,现实永远是骨感的。据说载扶喜欢拈花惹草,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因为个人挥霍
佛说“众生平等”,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鄙视链,连号称“阳春白雪”的乐器也不能免俗。有些乐器似乎注定少些“气质”,总被同类无情碾压。  中提琴:人家大提琴虽是万年伴奏,但好歹有独立发挥的空间,而我只能在乐队里混,好不容易来个独奏,音色能吓垮一片。这还不算,“中提琴比小提琴好在哪里?中提琴可以烧得更久。”“中提琴和洋葱有什么不同?中提琴被切断时没人会哭。”“怎么让12个中提琴手拉对音
雍正登基不久,数次下发批示,不是说进贡的香囊太过华丽,就是说宫灯太多且太过精巧。据《世宗实录》记载,他甚至在臣下如何节省用纸上反复絮叨。这些节约在表面上都是真的,但仅可解读为雍正想要引领简朴的帝国作风,其实雍正在生活品质和文玩艺术上的追求,在清代历届皇帝中首屈一指。尤其对于文玩,容不得一点瑕疵。  有次呈进灵璧石磐,他不满意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磐声音甚好,但‘太古之音’四字刻法不好……绦子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