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课堂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cow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不妨对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做些研究,抛开偏见,做一番挖掘甄别,就会发现其中有不少“闪光点”,仍可给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以有益的借鉴。
  例如,讲授法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从问世至今,人们对它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尽管它确实存在过严重的缺陷和过失(如“注入式”“填鸭式”“满堂灌”),但我们不能因为反对“满堂灌”,就抛弃讲授法。
  讲授法包括讲解法、讲述法、引导法和点拨法。讲解法和讲述法是两种互补互利的讲授方法,前者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理智信念,后者能牵动学生的注意力,增添融洽、愉悦的气氛。引导法是指教师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指导提示,启发诱导。点拨法则是指教师采用直截了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点。但是讲授法只能是师生间的单向信息传递,它不能替代自学和练习,讲授过多必然会挤占学生独立思考自学的时间,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面向全体学生的讲授又很难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原则难以贯彻实施。因此,使用讲授法关键是把握好讲的“尺度”,只有遵循“适度”的原则,善于准确把握住讲的“度”,防止“过”与“不及”,才能使课堂结构趋于合理,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传统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语言“约而达,微而臧”。教师再精辟的讲解也不能代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考而获得的“自悟”。实践证明,那种系统的无差度的讲解,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生的发展,“嚼烂喂,会坏胃”,到头来一点消化能力也没有。
  传统语文教学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要学得知识就得思考。教师上课不是把整理好的知识一袋一袋传授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辨别、分析、归纳,亲自获得知识。备课时,教师还要精心设计足以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创设学生生疑的条件,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实质上,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和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多问些“为什么”“怎么样”。
  以上所举只是凤毛麟角,但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一些见解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应不抱偏见,善于发现,勇于实践,在改革创新的同时又不忽视传统的精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许雅健
其他文献
教师有了爱,其智慧才能像春雨,无私地滋润着幼苗和花朵。一位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不仅仅只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名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帮助班级中的后进生。  三年前,我带的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叫李俊文。刚开学时,他表现还不错。可是只刚刚过了一个星期,他的不良习惯就表现出来了,除了上课讲话、作业不能及时完成,还经常迟到,这可怎么办?  一天晚上,我刚查完寝室回来,生活老师告诉我:“李俊文不在寝室里
一、提高教师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师教育必须遵守“四个原则”。这就是:针对性原则,它是培训与培养有效性的前提、首要条件,主要指培训内容适应培训对象的需求,是他们盼望和需要的,学完后能指导工作实践,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启发思考未来,有利于受训者;贴切性原则,它是有效性逐渐显示的形式,主要指培训的方式、方法或者模式,是培训手段的集中表现,培训模式越贴切,培训内容也会贴切,培训效果就能发挥出来;实效
优秀的设计艺术家,需要具有敏锐的美感及丰富的创意。高校艺术专业课中的《平面构成》是一门以自由表现美为目的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表面形式美感的认知,更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素养和创造能力,为其后期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国内高校在《平面构成》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而教师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技能、思维和个性创新能力的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实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在师生交往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因此我们既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又要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培养学生一辈子都受益的良好的行为,需要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做学习上的激励者。掌握丰富的知识是将来立足社会、贡献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尤为重要的是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抓德育工作中,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突出一个主题、渗透一个理念、拓展一个空间,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一、突出一个主题  突出爱党、爱国的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德育实践中,结合“全国弘扬和培育
第一章,小分子化合物库的设计与构建。详细介绍了小分子化合物实体库和相应信息库的设计与构建。目前,样品库中已储存收录近5000个化合物,该数量还在稳步增加,预计2011年,化合物库
在教学中营造一种良好的师生氛围,既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又有利于教师的健康,那怎样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呢?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难以避免的,如果我们天天板着脸孔训导,或看低他们,甚至挖苦,只会导致师生关系恶化。记得以前上课,有个女孩子成绩不好,打扮很前卫,上课时爱和男同学说话,我对她的轻蔑神态,她很敏感。为了报复我,有一次,我正在讲课,她一个“报告”,就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我火了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是一门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的科学。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他学科的学习和运用都要建构在语文学科的基础上。这些性质和特征,决定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有知识、能力、智力方面的目标,而且还有认识、教育、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语文教师需具备较高的课堂教学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运用教学理论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特殊能力
摘 要:善于总结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很重要;妙语导入,激发欲望不可少;析疑解惑,开启智慧是把打开史库的金钥匙;用心交流,共促进步方能永葆兴趣之树常青;再现历史,事半功倍不能没有多媒体的演示。此乃学史之“五法”。  关键词:培养兴趣 学习历史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就是要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有高度的热情,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