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化合物库的构建及几种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256595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小分子化合物库的设计与构建。详细介绍了小分子化合物实体库和相应信息库的设计与构建。目前,样品库中已储存收录近5000个化合物,该数量还在稳步增加,预计2011年,化合物库中化合物数量将达到1万个。第二章,人工栽培云南红豆杉的化学成分研究。详细报道了对人工栽培的云南红豆杉化学成分的研究,从中共分离鉴定了26个化合物,发现由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金松双黄酮具有显著的抗老年痴呆活性。第三章,荔枝果肉功能性成分的研究。对荔枝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然后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研究荔枝果肉的抗糖尿病以及老年痴呆活性。发现荔枝果肉的醇溶部分具潜在的抗PTP-1B和Aβ的活性,进一步的研究还在进行中。   第一章小分子化合物库的设计与构建   天然产物,包括中药来源的有效单体是新药研究的重要资源。天然产物具有结构类型多样的特性,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一小部分的化合物的药理活性得到研究。与其他药物研究领域相比,天然产物的活性筛选,由于缺少相应的实体样品,以及相关的数据信息,药理活性,特别是与某些特定药靶之间的关系等,从天然产物中进行系统的筛选研究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充分利用天然产物资源,并为药物筛选提供基础,我们设计构建了天然产物及结构修饰的有效单体化合物库。化合物库由实体库和信息库2部分构成。利用ISIS 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构建了化合物库信息库,并利用该信息库对实体库的样品进行管理。目前,已经收集整理近5000个化合物单体,且收集数量仍在稳步增加,预计到2011年,化合物库化合物数量可达到1万个。   第二章人工栽培云南红豆杉的化学成分研究   云南红豆杉植物为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是我国特有植物。红豆杉属植物的叶、茎干、树皮以及根部都含有较为丰富的紫杉醇及其类似物。我们对人工栽培云南红豆杉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各种技术和分离手段,共分离鉴定了26个化合物。其中21个为紫杉醇二萜类化合物,3个黄酮,1个木质素和1个甾体类化合物。我们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Aβ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金松双黄酮具有较好的Aβ抑制活性,并且没有细胞毒性,可以促进细胞增长。   第三章荔枝功能性成分研究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无患子科(Sapindaceae)荔枝属植物,原产于中国。近年来,荔枝中的一些活性物质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发现荔枝核和皮中含有大量功能性成分,如花色苷、酚酸、多糖、原花色素等它活性成分,但目前对荔枝果肉中的活性物质的研究少见报道。我们对荔枝果肉的成分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荔枝含有的蛋白质,糖及有机酸的含量不同。并对荔枝果肉的抗糖尿病以及老年痴呆活性进行初步筛选,活性结果显示,荔枝果肉对PTP-1B和Aβ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我们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对荔枝果肉的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发现醇溶部分具有较好的PTP-1B和Aβ抑制活性,目前,该部分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中。
其他文献
环丙沙星地塞米松混悬滴耳剂是以喹诺酮类药环丙沙星结合糖皮质激素类药地塞米松的耳用无菌混悬滴耳液,每mL混悬滴耳液中含有盐酸环丙沙星3.5mg(相当于环丙沙星3mg)、地塞米松
今天的语文教育正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状况:尽管大家都知道语文很重要,但学生不重视,学校也不重视,教师只能干着急。为什么会这样呢?从某种角度来说都是教育功利化惹的祸。  教育功利化使语文不受重视  今天的语文教育尽管进行了很多探索和改革,但语文教育的尴尬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社会上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原因何在呢?最关键的原因就是语文教育一直没能突破教育功利化的藩篱。教育功利化,就是让教育实现最大利
长期以来,教师的职责定位就是“教书育人”,然而,一所学校要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密不可分。教师只有通过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升自身理论水平,才能源源不断地为“教书育人”提供强劲的动力。在农村中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认识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只增教龄不增专业水平的现象十分普遍。笔者结合十几年农村中学教学实践和一些调查研究,发现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农村中学教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需求,大学生生涯辅导教育频繁见于高校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要有效推行大学生生涯辅导,就要把握生涯辅导中以人为本思想的主旨和要义,真正实现大学生生涯辅导的目标与功能。对大学生生涯辅导中的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和其在大学生生涯辅导中的内化过程进行研究,对于高校深入推进大学生生涯辅导的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生涯 生涯辅导 以人为本  一、大学生
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而又全面的教育改革,涉及教育思想、质量观念、考试招生制度、课程教材、教育评价、师资队伍等多方面的问题。  素质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充分自由、主动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兴趣和特长和谐统一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和审美情操的发展。  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在全国上下已成为共识。但在农村学校教育中,依然存
教师有了爱,其智慧才能像春雨,无私地滋润着幼苗和花朵。一位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不仅仅只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名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帮助班级中的后进生。  三年前,我带的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叫李俊文。刚开学时,他表现还不错。可是只刚刚过了一个星期,他的不良习惯就表现出来了,除了上课讲话、作业不能及时完成,还经常迟到,这可怎么办?  一天晚上,我刚查完寝室回来,生活老师告诉我:“李俊文不在寝室里
一、提高教师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师教育必须遵守“四个原则”。这就是:针对性原则,它是培训与培养有效性的前提、首要条件,主要指培训内容适应培训对象的需求,是他们盼望和需要的,学完后能指导工作实践,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启发思考未来,有利于受训者;贴切性原则,它是有效性逐渐显示的形式,主要指培训的方式、方法或者模式,是培训手段的集中表现,培训模式越贴切,培训内容也会贴切,培训效果就能发挥出来;实效
优秀的设计艺术家,需要具有敏锐的美感及丰富的创意。高校艺术专业课中的《平面构成》是一门以自由表现美为目的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表面形式美感的认知,更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素养和创造能力,为其后期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国内高校在《平面构成》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而教师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技能、思维和个性创新能力的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实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在师生交往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因此我们既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又要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培养学生一辈子都受益的良好的行为,需要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做学习上的激励者。掌握丰富的知识是将来立足社会、贡献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尤为重要的是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抓德育工作中,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突出一个主题、渗透一个理念、拓展一个空间,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一、突出一个主题  突出爱党、爱国的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德育实践中,结合“全国弘扬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