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初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活动阵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数学教学应用能力培养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它也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应用意识比较薄弱,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活动阵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
  一、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七年级数学课本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引言中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话:“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人们的吃、穿、住、行都与数学有关。这句话精辟地阐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例如通过人们吃的糕点、冰激棱可认识到丰富、精美的几何图形;在商场购物时的打折问题,乘车的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等,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概念从实际生活引入。如学习《在三角形的认识》,学生对“围成的”理解有困难。老师可让学生准备10cm,16cm,8cm,6cm的小棒各一根,选择其中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在拼摆中,学生发现用10cm、16cm、8cm,10cm、8cm、6cm都能拼成三角形,当选用16cm、8cm、6cm和10cm、16cm、6cm三根小棒时,首尾不能相接,不能拼成三角形。借助图形,学生不但直观感知了三角形“两边之和不能小于第三边”,而且明白了“三角形”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而应该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使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有了清晰的认识,领悟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所不有。
  2、公理、定理从实际需要提出。在学习“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可以提出这样问题:“平面上三个点A、B、C(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以点A为起点,C为终点,现有两条路线,第一条是从A直接到C,第二条是A到B再到达C,两条路线哪一条短?”当学生回答是第一条路线短时,又提出问题:“这是根据什么来说它是最短的呢?”这样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公理来证明“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通过这样的实例,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易于接受,又能领悟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所不用。
  3、公式、法则结合实例。结合实例抽象提出,既容易对其作出通俗易懂的解释,又容易对其自身作出本质的揭示。在学习“有理数减法法则”时,可以这样引入新课:“某一天白天的最高气温是12℃,最低气温是-3℃,这一天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并通过投影仪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出高多少?在让学生考虑如何列算式及怎样计算,并换例让学生验证探究出来的结论,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爱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情感。
  三、精心编制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育创新是老师的职责,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与所学的数学知识互相结合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在深入钻研教材时,要挖掘教材本身蕴藏的创造因素,对知识进行精心加工,使课堂教学融入到生活实际中去。
  在学习“不等式”时,可编制实际生活中有关产品的生产、销售与利润问题,旅游选最合算的购票方案问题等。例:某汽车经销公司计划经销A、B两种不同品牌的轿车50辆,A品牌轿车成本是24万元/辆,售价是27万元/辆,B品牌轿车成本是26万元/辆,售价是30万元/辆,该公司经销这两种轿车成本不少于1240万元,也不超过1244万元。①问该公司经销这两种轿车有哪几种方案,哪一种方案获得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②根据市场调查,一段时间内,B品牌轿车的售价不会改变,A品牌轿车的售价将提高a万元(0  这个例题的教学,可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组,然后由解集和实际要求设计经销方案;其中第二问也涉及到函数知识的实际应用,对后面函数知识的学习作了准备。根据教学目的编制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在教学时学生不仅容易接受,而且能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让学生知道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利用课外实践活动,让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在课本中有“实习作业”,“使用计算器”、“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老师在讲课时可结合实际情况,带领学生走进生活。
  例如,班级要举行一次庆祝元旦晚会。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收集大量信息,深化统计学习;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调查市场行情,让学生亲自筹备晚会的各项工作,去商店买晚会的装饰品,买奖品,去水果市场买水果,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如买水果的种类、数量的估算、人民币的支付、水果的选择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应用数学意识。“晚会”活动将学生学习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孩子们充分展示了才华、个人的生活经验、情趣,也学习和交流着学习数学所包融的价值观、实用观,享受着学习数学的快乐。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依据新课改精神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实践  新课改进行了好几年了,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几年来,我和我的同事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以及科学美和艺术美的手段,以培养有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完善的人格和改造世界为目的的教育。人们通过美的教育,可以建立健康上E确的审美观,能唤起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从而拓展人的思维,陶冶人的情操,启开人的心灵,激发人的创造活力,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要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离不开美育。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进行了政府部门人员绩效评估的改革实践,逐步将企业的绩效管理方式引入政府部门管理,在国内政府改革势在必行,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政府部门人
【摘要】21世纪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其应用已逐步进入教育领域,已经逐步的推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本文就信息化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其应用已逐步进入教育领域,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  当前,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任务。那么,如何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因此,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现代化企业的经营管理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景,让学生熟知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问题变的具体、生动、直观,让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为此,我们要经常提供学生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取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下一片空间来,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去说,以取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给数学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的天空飞翔,那么怎么才能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呢?  一、激发学生兴趣,给课堂注入生机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