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整合理论下的网络流行语语义认知机制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say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语言是伴随网络媒介交际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变体,其语言形式多样、语体风格诙谐、意义内涵生动,受到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年网民青睐。概念整合理论作为认知语篇分析的重要理论,在分析语义“心理现实性”方面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本文从不同的概念整合网络模式角度,以近几年的网络流行语为例,阐释其意义构建中所蕴含的思维和现实生活体验的交互映射整合过程,揭示网络流行语背后复杂的认知机制。
  一、概念整合理论
  20 世纪90 年代,福柯尼耶(Fauconnier)和特纳(Turner)在心智空间(Mental Spaces)理论揭示意义构建的一些基本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对意义构建的内在联系及工作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1]。1996 年,他们又在合著论文《Blending as aCentral Process of Grammar:Expanded Version》中提出一种连接心智空间网络内部的新认知模型,以投射、映射和动态模拟的手段,揭示了新概念意义构建的动态特征。该理论提出,语义生成的概念整合系统有四个关键心理空间:两个输入空间(InputSpace)、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和一个整合空间(Blend Space)。如下图: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网络,还可以包含多个输入空间,甚至多个整合空间。心理空间是在我们思考和交际过程中出于局部理解和行动的需要而形成的小概念包(Conceptual Packet),由圆圈表示,圆圈中的点(实心或空心)表示心理空间的构成元素,线条表示不同空间中元素之间的联系。输入空间之间存在着局部的跨空间映射,实线表示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 之间的对应成分的连接,形成相互稳定的映射关系;输入空间与另外两个空间的映射关系受语境及环境的影响而变化,具有选择性,由虚线表示。随着概念投射的展开,两个输入空间内的相似或相应元素投射到类属空间,构成输入空间所共同的抽象的组织与结构,用虚线相交表示;两个输入空间也可以向整合空间投射独立元素,由不相交虚线表示。再经过跨空间映射,输入空间1 和输入空间2 部分地投射到整合空间,通过“组合”“完善”“扩展”三种心理认知操作,形成层创结构(由上图整合空间中的“方框”表示),新概念和意义由此产生,完整的投射链构成了动态的概念整合网络(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简单来说,新概念的获得是人们潜意识的认知过程,是对不同心理空间的输入信息有选择地进行提取并进行意义整合的过程:将事物的语义知识进行“组合”,然后对其组成成分进行“完善”,再经历“扩展”对概念进行深层次整合。概念整合理论的目标是揭示人类表层的思维能力背后所隐藏的后台认知(Backstage Cognition),对概念生成、意义理解、创新思维产生等问题具有强大的解释力。
  二、网络流行语语义认知机制阐释
  福柯尼耶根据映射方式的不同,将概念整合网络区分为简单型网络、镜像网络、单域网络和双域网络。据此,采用以下四种整合网络分析网络流行语的语义认知机制。
  1. 简单型网络:嵌套赋义
  简单型网络是概念整合网络的最基本类型,框架(frame)是由语言引导并通过语言反映出来的机构。输入空间1只有“无框架的元素或情景”,输入空间2 只有“无内容的框架”,类属空间关联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经过跨空间映射,将输入空间1的元素嵌套整合到输入空间2 的框架,由此产生出新概念,可视为嵌套类的赋义形式。以“佛系青年”为例。
  佛系青年:指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追求平和、淡然的生活方式的青年人。
  输入空间1 为词语“佛系”的语义成分,输入空间2 为词语“青年”的语义成分,词素“佛系”激活的语义是“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不苛求、不在乎、不计较,看淡一切,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形成一种情感状态或行为的语义元素或情景。“青年”激活的是某一年龄段的主体语义框架,它包含这一年龄段特征、认知或行为的人:青春年少、活力四射、情感丰富。输入空间内相应元素投射到类属空间(如主体、行为或状态),输入空间1“佛系”可以提供某主体或行为引发的情感状态价值元素,输入空间2 构建出主体框架,“佛系”和“青年”的意义元素有选择地进入整合空间,价值元素“嵌套式”进入主体框架中,通过组合(所产生的语义关联:主体情感状态)、完善(心态平和上升为某主体的状态)、扩展(某人或物所具备的特性)等认知操作,产生整合空间的新词新义。由此衍生出“佛系男子”“佛系父母”“佛系买家”“佛系追星”“佛系购物”等一系列新词语。类似的网络流行语如“泪目”“星二代”等。
  2. 镜像网络:类比赋义
  镜像网络中,输入空间1 和输入空间2 的元素不同,但框架相似,互为镜像,彼此映射;类属空间为输入空间1 与输入空间2 映射的相似抽象框架。
  相似的语义框架与不同元素经过整合投射到整合空间,由此产生新创意义。以“土豪”为例。土豪:原指旧社会农村中有钱有势的地主,现多指有钱、不理性消费、喜欢炫耀的人。
  在“土豪”中,“土”指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本意为泥土、土壤。《说文》释为:“土,地之吐生物者也。”其形容词语义是:本土的、地方的、俗气的、不合潮流的。与之相关的语义词语有“土壤”“领土”“烟土”“土里土气”等。“豪”本义指豪猪。《玉篇》云:豪,猪也。又指具有杰出才能的人。《蜀都赋》云:三蜀之豪,时来时往。其又含形容词语义:巨大的、势力强大的。《汉书·食货志》云: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输入空间1“土”指“泥土、土壤”,激活的是名词语义框架,输入空间2“豪”指“豪杰”,激活的也是名词语义框架。也可以同时激发其形容词语义框架,具有两个相同的组织框架,输入空间1 选取概念元素“土气、俗气、不合潮流”投射到整合空间,输入空间2 的概念成分转喻(由部分转为整体)成“有权有势的一类人”,再將此概念映射到整合空间;两个输入空间类似元素投射到类属空间(状态),进而投射到整合空间,通过组合(语义关联:外显的状态)、完善(外显状态上升为主体的状态)、扩展(网络空间的主体特性)等认知操作,“土豪”中原有的概念元素“地方的、本土的”被摒弃,形成“土豪”新的层创意义:俗气的富豪,在网络上用以调侃喜欢晒图炫富的人。该词的理解模式似为使用者故意因文生义,并希望读者望文生训而理解该词的新义。类似的网络流行语如“喜大普奔”“蓝瘦香菇”等。   3. 单域网络:借形赋义
  单域网络中,输入空间1 与输入空间2 各自的框架和元素皆不同,整合空间的框架只与其中一个输入空间的框架相关,与另外一个无关。一个为源域提供语义框架,另一个为目标域,其中的投射是不均衡的,具有隐喻的特征,以提高交流效率。以“光盘行动”为例。
  光盘行动:餐饮行业厉行勤俭节约,带动大家珍惜粮食、吃光盘子中的食物的活动。
  在“光盘行动”中,输入空间1“光盘”激活的语义框架为:光碟,激光束记录和读取信息的圆盘形存储器。输入空间2 激活的语义框架是为实现某种意图而具体进行的行为。源域是“光盘”,靶域是“行动”,二者语义框架发生映射,跨空间具有隐喻性(“光盘”的实体隐喻:将节约概念看作有形实体),“光盘行动”的语义框架借助“光盘”的语义框架建立起来,经过组织(语义关联:外形特征)、完善(外形特征上升为行为特征)、扩展(主体特征下的活动)等认知操作,获得“光盘行动”完整的概念意义。“光盘”作为基本隐喻本身不能形成活跃的、完整的、在线的意义构建,它要通过其他概念的具体化和投射来满足某个特定的意义构建的需要。类似的网络流行语如“正能量”“蚁族”“无接触配送”“数字人民币”等。
  4. 双域网络:联想赋义
  在双域型网络中,两个输入空间的框架和元素各不相同,两个输入空间有选择地投射到整合空间,整合空間整合两个输入空间的框架产生新的框架层创结构。该类型整合过程较为复杂,两个输入空间框架的整合更具想象空间,所构建的网络语言通常采用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手段予以理解。以“柠檬精”为例。
  柠檬精:用以自嘲,表达对他人或外貌或才华,或物质条件或情感生活等各方面的羡慕。
  “柠檬”指柠檬树或植物的果实,果肉极酸,可制饮料,可提取柠檬油。“精”的概念有名词语义:物质中最纯粹的东西、雄性动物体内的生殖物质、传说中的妖怪。输入空间1 是对“柠檬”的认知域,心理空间是一种果肉酸的植物果实。输入空间2“精”有三种概念语义。类属空间选取了输入空间1 和输入空间2 的共有成分,即“精华、内容实质、表现出来的活力”等相同成分。整合空间的组织框架仅仅由输入空间1 提供,经过组织(语义关联:物体特性)、完善(物体特性上升为主体特性)和扩展(网络空间下的主体特性行为)等认知操作,构建出新的意义概念:在网络电竞圈内,用以形容某一战队的极端粉丝,因为其他战队获得了较好成绩而产生不平衡的心理,并说出酸气十足的话语。类似的网络流行语如“打酱油”“杯具”“小鲜肉”等。
  总之,语言不仅仅是外部世界的客观反映,它还是塑造世界的一种方式。[2]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变体,其语义构建方式也具有“心理现实性”。从概念整合理论角度对网络流行语的语义认知机制进行分析,并通过例证阐释清楚网络流行语的意义构建是人们思维和现实生活体验的交互映射整合的过程,可以为理解网络语言的概念生成、意义理解以及创新思维的产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关键词】大概念,语文课程,课程融合,核心素养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推进课程综合化教学,就要在创新育人方式上下功夫,形成更具融合性、关联性的育人样态。在某种意义上,学科或课程的核心概念就是对学科或课程的性质和规律的提炼,理解了核心概念就是把握和突破了学科或课程的重点与关键。[1]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有必要以大概念为“推手”,推动语
【关键词】思维优化,比较式阅读,思维导图,流程图  当前语文学习中,阅读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原因之一在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待发展。如何从思维发展的本原上破解语文阅读的难题,是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可以通过图表比对、树状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实现学生思维的优化。  一、借助图表比对,促进横向思维的发展  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只重局部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活动·探究”单元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用学习任务群来架构语文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仍在修订中,初中还没有明确将语文学习任务群作为课程结构的单位,但目前使用的统编教材中的四个“活动·探究”单元,已明显与学习任务群有密切关联。从教材编写角度,可视为初高中统编语文教材的銜接。从教学层面,可以说是初中学段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初探。  语
【关键词】王禹偁,行道观,《黄冈竹楼记》,声音景观,心灵世界  王禹偁(954年—1001年)的《黄冈竹楼记》[1],写于北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八月十五日。这年他四十六岁,三月刚抵达贬地黄州(今湖北黄冈),担任知州。黄州在唐宋时期乃偏僻边远之地,多为官员贬谪之地。宋元之际寓居黄州的文士龙仁夫就曾说:“黄为郡,历世称遐陬,非羁人谪客左迁鹢退,不至是间。”[2]在黄州子城的西北角,有处城墙坍塌毁
在新时代继续推进革命传统教育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等文件为依据,结合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具体情况,对如何把握高中语文学科革命传统教育的定位、如何深入发掘革命传统的丰富内蕴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应立足于语文作为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学科这一基本特点,从文化角度充分发掘革命传统,让革命传统教育成为学生获得思维提升、审美熏染、情感激发、人格培养的综合过程.
汉语言文学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浩瀚而悠久的历史和文明.深入研究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流变和丰富内涵,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田喆、刘珮、石瑾共同编写的《汉语言文学导论》一书,针对体系庞大、内容广博的汉语言文学这一专业学科,从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入手,以经典理论和作品为着眼点,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资料,深入浅出地概述了汉语言文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可以激发读者阅读和研究的兴趣;并通过精心编选和设计的案例与思考题,帮助读者形成坚实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脉络和理论认知,提升文学鉴赏、评论能力.
期刊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细读,策略探究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其都十分重视,并探索出了多种阅读方法。其中,文本细读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文本细读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思维,同时也使学生真正重视读书和思考,并且爱上阅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仔细研究作者的遣词造句和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情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文本细读指导。下面笔者简要介绍一下自
整本书阅读过程指导策略,即“读前指导”“读中指导”和“读后指导”,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科学激趣引导,有效调控过程,积极搭建交流平台,让学生深度走进文本,读透文本,真正享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设计不仅体现着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是教学过程的指引及学习结果的保障,更是开展教学反思和研究的重要凭据.相比于数理化等学科,以“选文”为基本施教载体的语文学科,并不具备一套知识点具体、逻辑关系明晰的教学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就更需要通过教学设计来明确“教什么”“怎样教”.尤其是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语文教学设计的创新为创设体现核心素养理念的课堂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期刊
虽然加拿大文学在我国学界所受到的关注很有限,但在少数学者的孜孜以求之下,仍然发掘并梳理出了加拿大文学的历史发展轨迹以及其中所体现的文化特色.傅俊等编著的《加拿大文学简史》一书,便是这样一本系统展示加拿大文学概况的普及读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