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重在“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lihong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教师的引领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
  一、自读中感知,要有“量”
  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二、精读中领悟,重在“巧”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杨再隋教授对读中感悟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
  三、诵读中表达,在于“情”
  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在教师讲解、分析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板块占据了较多的时间。阅读对于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以及语文素养的提高都具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初中语文新课标中要求语文教材文本的选取应该具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且须文质兼美、风格多样、兼顾各种体裁。作为珍贵的语文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文本优势,挖掘文本内在品质,进行情感与思想上的熏陶。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策略  【中国分类号】G623.21    在新时
目的: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放射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在针对头颈部、胸部(肺和食管)、脊柱旁或脊髓等部位的各种恶性肿瘤进行放疗时,脊髓常常不可避免受到照射,甚至可能
中国分类法:G623.2  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读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取代的。朱熹所谓“书读千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朗读和理解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朗读和写作的关系。  小学生正处于识字认字阶段,词汇量的积累很重要,有了一定的词汇基础,才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美国教育家吉姆崔利斯曾说过:“一个极好的诱导学生情感,丰富学生语言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读书。”他认为这
中国分类法:G633.33  写作文是最令老师与学生头疼的问题。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教难批。长期以来,在这种负面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教学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夹生饭”,难以有什么成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也成了一句空话。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而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实,本人认为,师生不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成败取决于作文教学的成败。由于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会听、会说、会读、会写,尤其是会写,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作文往往生搬硬套,硬着头皮去写,结果写出来的文章思想浅薄,思维无法打开,语言毫无创新。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增加学生的“材料”积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和喜悦是不断产生热能的源泉,农村中学生对作文有一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的任务之一。而培养学生从书中获得知识的能力,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从而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也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