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在胃 病在心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mufeng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 ,钱先生正在吃晚饭时突然上腹部一阵剧痛,他咬着牙忍着痛嘀咕:我年轻时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好好发发好多年,后来好了近二三十年没有胃痛过,怎么现在又发了?他顺手摸块蛋糕往嘴里塞,但进食后不但没有像过去那样止住痛,而且愈痛愈严重。额头冒汗,脸色难看,立即被家人送进了医院。
  医生赶紧为钱先生做检查,只见他脉搏微弱、血压很低,心电图、血常规、血清酶等检查显示是急性心肌梗死,属于症状不典型的腹型心肌梗死。经医护人员的及时救治,终于妙手回春,挽回了钱先生的生命。
  很多人有慢性胃病,一旦发生上腹部(心窝部、胃脘部)疼痛自然首先想到溃疡、胃炎,用药后疼痛不缓解还会想到胃癌,通常不会想到心脏病。

  胃、十二指肠溃疡,周期性发作、间歇性出现的疼痛是其特点,发作期(或称活动期)经治疗可消除症状,溃疡愈合,疾病进入缓解期(或称静止期),但是,即使经三联抗菌治疗也不能根治,疾病仍有可能复发。然而,消化性溃疡又是个可自愈的疾病,自愈的溃疡比药物治愈的溃疡稳定得多,不复发。
  上了年纪的人,上腹部疼痛要多想到老年人的一些严重疾病,尤其突然发生的上腹部剧痛要警惕冠心病中最严重的问题——心肌梗死。像钱先生年纪65岁,有高血压、高血脂,这都是冠心病危险因素,虽然平时感觉不错,干活走路也没有过胸痛胸闷等不适,但突发的心肌梗死难以预料,老年人千万要警惕。
  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是胸骨后或心前区的严重而持久的疼痛,休息后不缓解,含服硝酸甘油片(包括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等)也不能减轻症状,患者烦躁不安、出冷汗。中老年人出现这种典型症状易于诊断,但有的病人不典型,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甚至没有疼痛只有呕吐。还有少数病人的疼痛在颈部、下颌部、背部上方,或仅表现为牙痛,更容易造成误诊。因此,四十岁以上,尤其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人,突然出现不典型的胃脘痛、呕吐、颈痛、背痛、牙痛以及可能的左上肢痛时,要想到可怕的急性心肌梗死。要观察血压、心率,立即去医院,做心电图乃至血清酶等检查,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可望转危为安。
其他文献
胡女士近来正为隐隐腰痛而犯愁,同事丽丽得知缘由,说:“去年下半年,我也有过腰痛。后来,医生让我睡硬板床,还在腰下面垫个薄枕头,现在基本上不会腰痛了。”胡女士听了,当天晚上就效仿起来,可越睡越不舒服,早晨起来腰痛反而加重。胡女士又咬牙坚持了几个晚上,腰痛非但没有减轻,甚至连两条腿走路也不灵活了。  医生检查后说,胡女士的腰椎前凸增大,呈I度滑脱,同时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睡硬板床以及在腰部垫枕头显然是不
药物本是治疗疾病的武器,各有各的用途,并无好坏、高低、贵贱之分。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药物分为两大等级:一种是一般的药,多指老药、便宜的药,这些药常被视为下品、普通药和次药,经常遭受冷遇;二是好药,多指贵药、新药,或指名药、进口药、滋补类药,多被视为上品,处处受欢迎。  其实,药品不能以价格高低、新旧定好坏优劣。只要是患者需要,疗效可靠,能治好病,副作用小,而药价又相对低廉,就是最好的药。药品的
“人老了,一身病”,有些老年人逢人就说自己身体不好。其实这一身“病”无外乎是血压高、血糖高或者血脂高,用了药血压基本正常,血糖也还稳定。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王建业教授看来,这些老人都是健康人。“举个例子,如果一个老年人血压高,但按时服用降压药,血压可以控制在130/85毫米汞柱或者140/90毫米汞柱,他就是健康老人。”老年人应该正确面对自己的衰老,别把正常的衰老当成病。  别和年轻人比数据  老朱
很多人都爱慢跑,但未必真的会慢跑。其实慢跑的诀窍用五个字就可以概括:匀速地颠儿。  慢跑,亦称为缓跑或缓步跑,是一种有氧运动,以较慢或中等的节奏来跑完一段相对较长的距离,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减肥防胖、保持体态优美和心情舒畅。慢跑适合所有能正常走路的人,尤其是肥胖人士、久坐办公一族、中老年人。慢跑对于保持中老年人良好的心脏功能,防止肺组织弹性衰退,预防肌肉萎缩,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
用人的眼睛去看一个物体,如果视力好,头发丝那么细的东西都看得清清楚楚。年轻的时候视力好,穿针引线很方便;人老了,眼睛花了,就看不清了。这就是眼睛的分辨率。  头发丝大约有1毫米粗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头发丝有1毫米,那身体里癌细胞一般来说有多大呢?直径10微米。1厘米等于10毫米,1毫米等于1000微米。也就是说,要100个癌细胞排成一队,才有1毫米那么长,一根头发丝那么粗。我这么一说,大家能想象出
人们往往认为发炎就要用抗生素治疗,其实并非如此。根据引起炎症的不同原因,炎症可分为感染性炎症和无菌性炎症。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如细菌、原虫等感染产生的炎症,称为感染性炎症,通常可根据病原菌选择能够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抗生素来治疗。由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统称为无菌性炎症,面对这些炎症,抗生素有劲使不上。  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角膜炎、病毒性心肌炎等,须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一般的抗生素是无效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在影响健康的决定性因素中,遗传、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都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唯有生活方式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在此基础上,钟南山总结了健康的六大基石:心理平衡、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早防早治、戒烟限酒、绿色环境。这就是钟南山的健康秘诀。  心理平衡:有目标能长寿  钟南山认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在所有“健康基石”中,心理平衡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做到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首次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2005年10月,澳大利亚消化科临床医生巴里·马歇尔和病理学医生罗宾·沃伦提出幽门螺杆菌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的病因学说,并进一步验证了长期的消化性溃疡会导致癌症,因此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不幸的是,这段小故事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