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硬板床有讲究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_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女士近来正为隐隐腰痛而犯愁,同事丽丽得知缘由,说:“去年下半年,我也有过腰痛。后来,医生让我睡硬板床,还在腰下面垫个薄枕头,现在基本上不会腰痛了。”胡女士听了,当天晚上就效仿起来,可越睡越不舒服,早晨起来腰痛反而加重。胡女士又咬牙坚持了几个晚上,腰痛非但没有减轻,甚至连两条腿走路也不灵活了。
  医生检查后说,胡女士的腰椎前凸增大,呈I度滑脱,同时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睡硬板床以及在腰部垫枕头显然是不妥当的。
  腰下垫枕只适合部分患者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邵萍教授表示,在她接诊的患者中,和胡女士有类似遭遇的并不在少数。胡女士的同事丽丽所讲的也不能算全错,这是因为,在腰下垫5~10厘米厚的枕头或枕巾,的确可以维持腰椎生理前凸姿势,使腰背肌放松,对于腰椎和下胸椎压缩性骨折,还可促进骨折逐步复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腰下垫枕,可以帮助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压力,消除对马尾和神经根的压迫,进而缓解腰腿痛等,可谓好处多多。
  然而,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腰下垫枕只适合那些腰椎平直以及后凸的人,其目的在于矫正不正常的生理弧度,使腰椎逐步往前凸一点。相反,腰椎生理弧度正常(即略微前凸)的人则无需垫枕。如果腰椎生理弧度本来就已经前凸明显,同时不能排除腰椎峡部断裂时,再在腰部垫枕,无异于“帮倒忙”,会促使腰椎前凸更加明显,从而加重腰腿痛或促使腰腿疾病复发。胡女士就属于腰椎前滑脱,盲目模仿别人在腰下垫枕,岂能不使腰痛以及下肢症状加重?
  另外,肥胖者和孕妇由于腹部隆起,他们的腰椎生理弧度基本上都是前凸较明显的,如果再在腰部垫枕头,无疑会加重腰椎前凸,从而加重病情。
  除了垫枕睡觉外,腰椎前凸比较明显的人也不能盲目做一些我们熟知的腰背肌锻炼,如站立位、仰卧位的拱桥式,俯卧位的飞燕点水法等。对这些患者而言,正确的锻炼方法应该是做“团身滚动操”:仰卧于床上,尽量屈膝屈髋,双手手指交叉抱住双膝,使腰椎呈屈曲状,家人用一只手掌托其双足底部,另一只手掌托其颈背部,双手用力帮助其做前后滚动10~30次,然后患者用力屈伸下肢3~5次。每天这样锻炼 2~3次。患者也可自行练习,次数应由少到多,由轻到重,逐渐加大运动量,切勿急于求成。早期练功可出现腰部胀痛感,一般2~3天后即可消失。
  年老体弱者,尤其是患有骨质疏松的人,做“团身滚动操”应轻缓,千万不要用力过猛。妇女妊娠期以及月经期尽量不要这样锻炼。腰椎滑脱症十分明显的患者,要尽快找医生诊治。
  硬板床并非硬木板床
  大多数人理解的硬板床是指硬度很高的木板床,甚至有人只在木板上铺一层薄薄的褥子就睡觉,其实这也是不健康的。
  邵萍教授解释说,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医生常常会要求其睡硬板床。有的患者回家睡硬板床后,腰背酸痛症状反而加重。这有的是医生没有交代清楚,有的是患者理解有误。过硬的木板床会让人体支撑面积减少,支撑力分布不均,易出现腰部悬空,不但对脊柱不利,而且长时间的肌肉紧张、收缩可能导致肌肉疲劳、酸痛、劳损。此外,仰卧时,髂后上棘和肩胛骨会直接接触床面,如果感觉不舒服,就会影响睡眠;而侧卧时,骨盆上的髂骨会顶着床板,年龄大的人或身材瘦的人会损伤皮肤。
  那么,医生说的“硬板床”到底指的是什么?邵萍教授解释说,这里的“硬板床”是相对于席梦思等较为柔软的卧具来说的,它并非指硬木板床,而是指床垫厚度小于10厘米的床。这样的床,能使人睡眠时保持腰椎的正常生理曲度,避免腰椎过度弯曲,减少腰椎、椎间盘和椎间关节的压力,有利于解除腰部肌肉韧带痉挛,促使炎症渗出吸收,减轻神经根的压迫程度,使症状得以缓解。
  比较理想的硬板床,应铺上7~9厘米厚的垫子,枕头高度以8~10厘米为宜。这样,仰卧时可保持脊柱颈、胸、腰、骶四个生理弯曲形状正常,侧卧时脊柱不会侧弯。患者可仰卧,可侧卧,可俯卧,但最好多仰卧。仰卧时膝窝可垫一个薄枕,使骨盆稍稍倾斜,顺应腰椎的自然曲度。侧卧时,适当地屈膝屈髋,俗称“卧如弓”。
其他文献
朋友老于的退休生活过得潇潇洒洒,他自豪地告诉我:“身边有群老朋友,只为高兴不言愁。唱歌跳舞去郊游,健康快乐无尽头。”  我知道,刚退休那会儿,他也曾忧郁过,彷徨过,便请教他如何给退休生活来一个漂亮转身。他笑了,送我三句“真经”。  第一句:常让烦恼拐个弯  老于是企业员工,退休金不多,家庭经济负担重。刚退休时,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老同事约他出去玩,他也没有心情。时间不长,疾病就来找他了。这个时候,
在长春搏击界,61岁的陈铭可谓大名鼎鼎,已逾花甲之年的他,仍在继续着他的搏击事业。  陈铭从小活泼好动,读小学时,外地一位拳师来村里授拳,陈铭虽然不是正式学员,却每场必到,练得比正式学员还刻苦。有一次,拳师让陈铭和他的学员比武,陈铭和比他大四岁的伙伴对打,丝毫不落下风。拳师见陈铭是个好苗子,就动员陈铭跟着他习武。在父母的支持下,陈铭每天放学后,就和小伙伴们一起练习扎马步、弓步等基本功,并开始习练拳
2015年5月24日,惊闻上海著名中医专家潘朝曦教授仙逝,我愕然。潘教授与共和国同龄,正值中医执业生涯的黄金年龄,突然离世,令人悲痛。  我与潘教授并不熟识,但是我上海的很多朋友,都是他的友人或者学生。有朋友去了潘教授家里,回来说,潘教授是被病毒感染带走的。  潘教授的英年早逝,让我想起了一位西医健康专家黄建始教授。  黄建始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健康管理》杂志主编,从事健康管理和公共卫
散步是个极好的健身运动,而对于一些有病症的老人来说,如果可以对“症”散步,那就更是件好事了。  普通散步,每分钟60~90步,每次20~40分钟。这种散步适合体质较弱、冠心病、高血压、脑中风后遗症或呼吸系统疾病、重型关节炎的老年患者。  快速散步,每分钟90~120步,每次30~60分钟。这种散步方式适合慢性关节炎、胃肠道疾病和高血压恢复期的患者。  背向散步,两手背放于肾俞穴处,缓步倒退50步再
数据:参考不依赖  医学与科学相当于两股轨道上奔驰的列车,宽度、材质、动力模式、速度都不一样,一列不能涵盖一列,一列更不能取代一列。尽管时有交集,但通过交点或交接地带后就需要在各自方向上继续奔驰,最终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人类利益服务。  一个人的细胞数远远超过上万亿,每个细胞又由成千上万的基因、蛋白或代谢物组成。人体就像一个黑匣子,任何一个小问题、小刺激都会导致一系列复杂的反应,这种反应超过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什么时候采取冠脉支架的安置以及放置支架后的注意事项,大部分患者并不完全知晓。  放不放支架要看症状  心血管狭窄到什么程度需要放置支架?目前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心血管狭窄超过70%,可以放置支架。这个规定是有依据的,因为研究发现,心血管狭窄只要不超过70%,就不会影响血流情况,也就是说,不影响血流量、血流速度,不会导致缺血缺氧的发生。但是,血管狭窄70
运动与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已经得到科学证实,但什么样的运动才是长寿的运动呢?剧烈的运动与缓和的运动哪一种更有利于延年益寿?长寿之乡江苏如皋老人的实际情况可以给你一个答案。  调查人员曾向如皋当地的长寿老人询问他们锻炼身体的方法,绝大多数人都说,他们从不锻炼身体。这个回答让调查人员倍感惊诧。后来的走访和观察才让调查人员明白,长寿村的人每天规律性的劳作,就是自然的锻炼。  98岁的郭老太一辈子都
高血压患者经常会有疑惑,“是不是一旦吃了降压药就停不了药了”,言下之意认为服药不好,服药就会产生依赖。许多人会因为这个原因在知晓患有高血压的情况下仍不开始规范治疗,而是等到出现不适、感到非常不舒服了才服药治疗,没有不适则又不服药了。这样就造成了血压高低起伏,控制不好。  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血压就是血液在动脉血管里流淌时对血管壁形成的压力。正常的血压范围
一个人感到饿意后,只要坚持一个小时不进食,身体内就会出现一种叫“长寿基因”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强大的修复功能,对身体益处颇多。有人做过对比实验,适当饿肚子的一组人,比餐餐饱食的人平均寿命和健康指数都要高出很多。  根据很多国家的研究,在人类的长寿因素中,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就是适当饿肚子。饿,是一种养生法。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经过三至五天完全断食,只喝适当的水,癌细胞会迅速死亡,增生、息肉会迅速萎缩消
胃癌已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消化系统肿瘤之首。相比欧美人,中国人的胃受伤几率更高,更易被胃癌盯上。但胃癌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愈率可达90%。  哪些是胃癌的高危人群?如何早期发现?  一是有肿瘤家族史的人。在两三代的亲属中,有得过消化系统肿瘤或者其他肿瘤,其得胃癌的几率就会更高。应对方法是,比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最小年龄提前十年左右,做专业的肿瘤筛查,针对胃癌应做胃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