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询问手段解决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冲突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yua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询问是课堂交流中使用最多、最简洁、最容易见效的方式,在目标预设、课堂调节、意思培养、规范语言、情感沟通和促进民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教师有针对性地、有层次地、连续地进行严密、开放、切合教学目标的询问,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最大达成。
  关键词:询问;预设;生成;冲突;目标;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3-028-2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从三个方面来规范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教学目标的表达可以看出,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更加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就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达来看,其表述方式主要有三种: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在课堂教学中会不断地在学生的行为中得到体现,学生的行为表现实际是教师预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所导致的生成。
  每一次目标的预设都是对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考验,每一次生成都是学生思维过程的暴露,每一次预设与生成冲突的产生都是教师和学生实现自我提高的难得机会,更是教师发挥调节作用提高教学效益的绝好时机。预设与生成的冲突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更是需要每一个教师慎重对待与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认真分析学生生成的旁逸斜出之时,教师千万不能忘记重新审视自身预设时可能存在的思维定势。
  一、询问在解决预设与生成冲突中的必要性
  如果问题教学中没有交互性,或者总是否定或无视非预设生成的交互活动,可能比“阐明教学”的效果还要差,因为它让学生体会到的是服从老师的预设,这样的教学不符合创新教育的理念,也不符合建构主义的精神实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知识结构不能得到最优化,教学的目标不可能得到最大达成。如果这样的情形继续下去,在若干年以后,我们在国际课堂教学比较课上可能仍然将讨论着同样的问题。
  课堂交流是解决问题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矛盾的有效手段,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是教学目标达成与反馈的重要手段。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等因素构成的,教学实际上就是这些因素的相互交流。以教材为线索,以学生为核心,以教师为平台,以三个要素的不断统一为手段,在不断地冲突与趋同中,实现教材、学生和教师的有机融合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最大追求。教师与教材的冲突基本上是在课前实现趋同的,学生和教材的冲突是在自我认知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在教师平台的进一步搭建下趋同的,这些冲突都是人与教材的冲突,在认识趋同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大多有主动趋近课本的意识,这种冲突导致学生心理变化的过程是缓慢的,也是可以进一步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冲突之中的。但是教师和学生的冲突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是师生认知水平的冲突,也是师生认识角度的冲突,有时这种冲突会非常激烈,直接影响学生知识建构的进程与兴趣。
  教师与学生交流质量的高低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交流的质量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课堂生成的准确把握与适时引导。教师和学生思维冲突产生和解决的起点和终点都是问题解决的预设和生成。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是解决预设和生成矛盾的主要手段,是课堂三个要素之间各种冲突解决的核心。
  教师创设交流的手段很多,询问、演示、讨论、互动小结、教师讲解等。其中询问应该是交流中使用最多、最简洁、最容易见效的手段。
  二、询问在预设与生成冲突解决应用中的注意点
  询问需要科学地设计。科学地设计询问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问题的设计要具有知识的连续性
  在问题教学过程中,一个问题的解决,仅靠一次提问可能不是很合适的,很多问题在解决过程中,必须加入一些连续不断地提问,重新聚集在这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能使探索继续进行。
  连续性问题的提出可以降低问题的解决难度,实现学生认知的逐步建构,同时保持学生对问题的注意力。
  2.问题的设计要具有思维的层次性
  建构是渐进的,问题的提出必须是渐进的,只有在问题不断得到解决的基础上,提出逐步深入的问题,或者是为了解决已经提出的问题而提出的辅助性问题,最终上升到总结性的问题。
  具有层次性的问题的逐步提出,既能使学生减轻解决问题的难度,渐进性地解决问题,同时又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保护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建构的状态,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得到逐步重建,新的认知结构的也更加稳固。
  3.问题的设计要具有教学的目的性
  询问是对学生尝试结果有效性进行鉴别的必要手段,追问(进一步的询问)是促进尝试者提高对问题的理解水平和加强其尝试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进行必要地询问和追问,引导学生向预期的方向进行各种相关尝试,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水平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询问和追问的目的主要有:了解学生认知基础和问题解决的通道与程度;引导学生自我反省,探求问题解决的各种途径;启发学生进行思维发散与收敛,实现问题解决效益的最大化。
  具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具有针对性地交流,可以更大限度地集中学生注意,缩短目标距离,避免无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4.问题的设计要具有认知的针对性
  问题的提出必须针对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认知水平,以预设的目标为中心发散或收敛,切合实际教学情境,达到问题有效解决,最大程度实现教学目标,并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过难的问题容易损害学生认知建构的积极性,过于简单的问题容易使学生丧失认知建构的兴趣和探求的欲望,无关或关联性不强的问题则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认知建构混乱,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5.问题的设计要具有逻辑的严密性
  问题的提出必须是严密的,其严密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问题语言表达必须是严密的,包括数学语言与非数学语言,严密的数学语言能清晰的表达询问意图,降低学生对审题的难度,培养学生严密的数学学习习惯;其次,问题内容的逻辑必须是严密的,包括已知和未知条件内容自身的严密性及其关联的严密性,严密的表达能使学生迅速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及时地投入到问题解决的思考之中;最后,问题与课堂或教学总体目标预设的关联必须是严密的。
  严密的问题可以高度集中学生的思维来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减少学生审视问题的时间与精力,维持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6.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内容的开放性
  问题的设计需要为学生自主思考提供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有一定限度的思考可能,拓开学生问题思考的角度,联系关联问题。对于回答“是”与“不是”的问题应该尽量避免,对于单一回答和限制思考的问题最好少提,让学生在问题解决时多思考,多联想,多发散,促进学生更多的有效生成。
  开放性问题的不断探讨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询问是交流中使用最多、最简洁、最容易见效的手段,在目标预设、课堂调节、意思培养、规范语言、情感沟通、和促进民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性地、有层次地、连续地提出严密的、开放的、切合教学目标的询问,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最大达成。
其他文献
固硫灰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固硫产生的工业废渣,具有自硬性、火山灰活性和膨胀性等特性,将其与碱性激发剂复合作为胶凝材料制备建筑砂浆将有望降低水泥用量、提高砂浆保水率
本文章从正反两方面阐述绿色节能建筑在地域成功失败的原因以及决定因素,同时也简单介绍了五种较为普遍的绿色设计和高新科技在其中的应用,将关键定义在了环境的差异、经济的
目的:建立LC-MS/MS方法,对养血清脑颗粒中15个生物碱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流速200μL·min~(-1),柱温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餐饮业全年零售额实现8886.8亿元,同比增长17.7%,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业内专家预测,2006年的零售额将历史性地突破1万亿元。餐饮市场蕴含
在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十分重要,因为电气设备故障不仅直接影响到水电厂的安全运行而且影响到其他企业生产的正常供电,严重时甚至造成电气设备损坏、企业停产以及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在教育实践中,常常看到一些教育管理中的行为失误,总会不由得反观己身,现整理一二,是为警醒自我,也与大家讨论,如有不妥,请方家指正。误区之一:是指责
星期四下午的第三节课是作文课,我准备评讲学生们上周写的作文,并对里面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剖析,然后讲一讲写作文的小窍门。上课铃声还没响,我便抱起一摞作文本走进了教室。
羊八井位于青藏公路与中国至尼泊尔公路交叉点上的西藏自治区当雄县,地处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下的盆地内,距拉萨市87公里,两侧是高耸入云的皑皑雪山、冰川、原始森林。而中间的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形式,随时随地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基本技能、学习兴趣和思想动态。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构建学生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介绍了我校五种文化:精神文化、环境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分析了这五种文化如何引领我校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推动发展;教书育人  中图分类号:G
有关柴达木一名,最早在藏文史书《蓝史》和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姜岭大战片段中有所提及①。其意为“盐沼泽”。另外前苏联探险家布里雅特蒙古人崔比科夫在其名著《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