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麸皮粉添加量对面团性质及馒头品质的影响

来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c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苦荞麸皮粉对面团加工性能及馒头品质的影响,利用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粉质仪及扫描电镜等设备,探究添加不同比例苦荞麸皮粉对混粉面团水分分布、粉质拉伸特性、微观结构和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混粉中苦荞麸皮粉所占比例增加时,面团中弱结合水含量下降,自由水含量增加;吸水率降低,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弱化度则先增加后降低;面团延伸度在醒发90、135 min时,随苦荞麸皮粉添加量的上升逐渐减小,拉伸面积、拉伸阻力和拉伸比例先下降后上升;扫描电镜图显示面团面筋结构随苦荞麸皮粉的添加被逐渐破坏.随着苦荞麸皮粉添加比例的上升,馒头的弹性、回复性和比容逐渐下降.总体来看,苦荞麸皮粉的添加会使面团加工性能及馒头品质降低,在不经过改良时,苦荞麸皮粉添加比例<10%时馒头具有较好品质.
其他文献
煤矿井下网络空间环境复杂,而且由于环境空间限制比较严格对于无线信号的传输有着较大的影响.当前煤矿井下主流无线通信技术有WiFi、4G、5G等等.尤其是5G技术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即可以轻松地实现对煤矿行业对从业人员、工作设备和现场环境进行全方位的互联互通及对所有生产装置和生产设备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和控制,促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的发展.从5G网络技术的特点,在煤矿井下应用的工作环境对网络速度、容量的需求入手,主要分析了煤矿井下5G网络建设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简单地描绘了煤矿井下5G网络建设的基本框架,同时阐述了
针对刮板输送机减速器齿轮易发生损坏的问题,通过研究减速器的运作机理,对齿轮啮合过程的刚度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齿轮扭转振动模型,以齿轮实际参数为依据利用SolidWorks创建不同状况下的齿轮啮合模型,并设计了仿真分析流程,最终运用ABAQUS系统对3种模型分别进行动力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含有裂纹缺陷的齿轮啮合刚度与接触应力均小于正常齿轮,且会随着裂纹的增大而下降,对相邻轮齿的影响较大,易加剧齿轮老化过程.实验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可以作为减速器齿轮的设计以及结构优化的参考.
基于某连续采煤机截割臂升降液压系统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多功能平衡阀,可以克服截割臂自重和外负载,减小外负载突然变化产生的液压冲击,增加了截割臂下降时的稳定性.阐述了多动能平衡阀的原理和功能,对阀的主要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给多功能平衡阀的生产和使用提供了参考.
莲藕汁因其特有的风味,多年来一直为消费者喜爱.为确定不同加工方式对藕汁风味的影响,采用压榨和匀浆2种方法制取生鲜莲藕汁,并分别进行了超高压(high pressure processing,HPP)(400 MPa,10 min)和高压蒸汽灭菌(autoclaving,AU)(121℃,15 min)2种灭菌处理.藕汁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机的方法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定量感官描述法对香气差异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57种成分,其中醇类13种,醛类11种,酸类1种,酮类2种,烃类9种,酯类4种,含硫
为检测马奶在发酵过程中的营养品质和功能特性的变化,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黑马和乌珠穆沁白马的鲜马奶为研究对象,添加自然发酵的酸马奶(引子)进行发酵,并对其营养品质、功能特性进行检测分析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与白马鲜马奶相比,黑马鲜马奶的蛋白质含量(2.03%)、脂肪含量(2.07%)和乳糖含量(6.39%)较高且有显著差异;发酵后,2种马奶pH值逐渐由6.0降至3.8,常规营养成分变化趋势一致,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的变化无显著差异,乳糖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必需氨基酸含量(0.586、0.869 g/10
利用3株酵母菌(Wickhamomyces anmalus FBKL 2.00K8、Debaryomyces coudertiii FBKL 2.0130和Starm-erella apicola,Candida FBKL 2.0117)及2株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FBKL 1.0199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FBKL 1.0122)制备强化曲并进行固态发酵试验,探究添加强化曲强化发酵时酒醅的理化指标和挥发性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酒醅酸
选取中国3个葡萄酒产区2016年出产的15款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总酚、总原花青素、黄烷醇、5种黄烷-3-醇单体、2种原花青素二聚体等物质含量,结合所研究酒样的感官评价,探究葡萄酒酚类物质种类含量的差异及其与口感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产区酒样总原花青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原花青素B1、原花青素B2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酒样涩感强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5).涩感强度与总酚、总原花青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为保障传统镇远道菜的食品安全,从不同发酵阶段的道菜中分离筛选生物胺降解菌.鉴于产胺菌对传统发酵食品风味和品质的贡献,采用双层显色平板培养技术从样品中分离出32株具有产生物胺性能的菌株,再以不同种类的生物胺作为外源氮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各菌株的生物胺降解率,从中筛选出具有较高生物胺降解性能的菌株LS1-002-014、FJ5-002-005和LS1-003-016.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3株生物胺降解菌分别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枯草芽胞杆
鲜湿米粉存在易断条、分散性差、品质不稳定等缺陷,强化发酵是改善以上缺陷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首先研究了植物乳杆菌强化发酵对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强化发酵能显著提升米粉的质构、蒸煮及感官品质,其中米粉硬度和咀嚼性增强,蒸煮损失和断条率分别降低了51.72%和60.02%,感官总评分提高了54%.其次,为了分析植物乳杆菌强化发酵的作用机理,研究了发酵前后大米的基本成分、结晶特性、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强化发酵使大米中蛋白质、脂肪及灰分含量显著减少,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
以牦牛乳与豆乳为基质制备发酵饮料,探究二者之间的比例、益生菌种类和浓缩果汁种类对其品质的影响.在发酵结束和4℃冷藏21 d期间,对产品的pH、酸度、益生菌活菌数、乳酸、乙酸等参数进行分析,以探究牦牛乳与豆乳质量比例、益生菌(嗜酸乳杆菌LA-5、副干酪乳杆菌LC-01)和浓缩果汁(草莓、梨、桃、蓝莓)的种类对发酵饮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益生菌的种类、牦牛乳与豆乳的比例以及添加浓缩果汁的类型对发酵饮料感官品质及益生菌活菌数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考虑,以副干酪乳杆菌为益生菌、牦牛乳豆乳质量比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