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探析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aiyi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作用以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具体措施两个方面分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具体措施
   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正处于发展时期,经常会出现叛逆行为,如果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会影响学生的认知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渗透,能够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担负起发展社会的责任,成为合格的接班人。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具体有以下几方面作用:第一,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底蕴。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从天文地理到日常言行都有涉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第二,能够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民族智慧与思想的积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丰富的文化素养,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第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初中学生内心思想相对不稳定,经常会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产生对人生以及社会不正确的认知,传统文化中包含大量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也是其规范行为能力的准则,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1.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完善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改变教学观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这样不仅能够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丰富,也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师在开展以“百善孝為先”的主题活动时,让学生了解到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内容都与“孝”有关,如《弟子规》中关于孝的词句、《论语》中关于孝的文章等,学生的在阅读这些文章的过程中,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孝顺父母、尊重老人的良好品格。同时,学生也可以将关于孝的文言文章进行拓展,利用现代的词汇进行完善,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写作能力。
   2.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模式
   介绍传统文化的文章,大多以文言文为主,学生阅读时相对困难,需要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丰富教学形式,为学生构建相对生动的课堂教学环境,并且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例如,《桃花源记》一文描述的是一种与世隔绝、宁静和谐的生活,桃花源内风景优美,令人向往。但文章是文言文类散文,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很难感受其中的真情实感,因此,需要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中寻找相关桃花源的风景以及文章创作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到桃花源与外界生活的反差,进而感受古代人对自由生活、和谐生活的向往,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珍惜现代和谐的生活,肩负起建设国家的责任。
   3.利用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是以课文和教案为主进行讲解,导致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学生很难对传统文化知识产生兴趣。因此,为了提高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增强传统文化教学的乐趣。例如,教师在教学三国题材的课文时,可以为学生播放《易中天品三国》《三国的世界》等不同类型的节目,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三国历史进行理解,从而感受这段时期的忠义、仁厚等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同时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品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蓝文凤.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41):37-38.
   [2]庞杰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及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1(39):37-38.
   [3]勾凤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讨论[J].当代家庭教育,2021(11):108-109.
其他文献
摘 要:现在初中生遇到困难很难坚持,往往半途而废,而坚持跳绳具有培养意志力的作用,且简便易行。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数理分析法等方法,得出4分钟坚持跳绳的相关分析,希望对广大一线体育教师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跳绳;运动量;意志力;培养   一、研究目的   众所周知,跳绳是我国一项传统的体育运动,具有极高的健身价值。其作为体育教学内容,不受人数、季节、年龄的限制,且场地要求小,
摘 要:纸箱是身边随处可见的废旧材料之一,如:酸奶箱、包装箱、快递箱等。这些材料既环保又节约,在幼儿园中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材料。美工区中的创作材料、建构区中的搭建材料、娃娃家中的“家具”材料以及园级亲子环保制作等,只要巧妙地运用这些纸盒并且稍稍改变一下,就能成为幼儿多领域活动中的“宝贝”。同时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美术领域中也明确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以
摘 要:作为一门学习及运用英语语言的课程,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具体的语言学习过程逐步实现学科育人价值,无疑给身处一线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不是说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作为,需遵循客观规律而为。高中英语教师的“无为而治”,就是在教学中践行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越来越明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推理能力,重视教学中建模思想的渗透,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模思想;渗透   柏拉图说过“数学是一切知识中的最高知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数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数学学科基础性地位日渐重要,为了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必须从小学阶段,重视数学学科教学
摘 要:国家领导人曾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项理念。在小学阶段语文这一个学科能够拓展学生思维,帮助他们树立基础的认知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落实国家政策和相关教育理念,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德育人,用心为学生服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立德树人;方法;途径 
摘 要:红色文化是由共产党和广大群众在战斗时期所创建的特色文化,是一种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所以说,红色文化是革命精神的伟大传承,也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教育信息。初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三观”,也就是说,教师要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道德与法治这个学科主要是为了培养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对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红色文化是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的重要体现,如果将红色文化故事
摘 要:随着我国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设备已经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儿童都会熟练使用网络,但是网络环境错综复杂,是一把双刃剑,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讲,网络具有一定的诱惑性。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强烈求知欲望发展的阶段,所以在此环境下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借助网络时代下的信息技术优势,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筛选,摒弃劣质的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发
摘 要: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磨的五个基本环节,从“解读教材,建构思路”“教师试教,暴露问题”“观课讨论,活动再设计”“团队上课,论证合理性”“集体执教,深度反思”五个步骤入手,基本形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磨的范式,为后续微教研课题的研究过程取得阶段性成果作出了些许贡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微教研;五部曲   在微信、微课、翻转课堂等网络媒体不断以各种方式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时候,教
绘本,亦称为图画书,通俗地讲就是“画出来的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绘本中的图与文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图有时甚至比文字更加重要。而绘本教学则是让学生在教师利用绘本讲故事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语言知识。英语是一门外语,对于处于中文这个大语言环境的学生来说,不少学生对英语有着不喜欢和抗拒的情绪。而英语绘本图片精美、内容新颖,且字词精练,初学者理解起来并不困难,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
摘 要:通过DNA分子结构及能量流动分析模型在高三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发现模型和建模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复习效率;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模型;科学思维;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生物学课程的设计宗旨要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其中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