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162282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元文化课程是多元文化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个政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尽管以汉族人口最为庞大,但其他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汉族都密不可分,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既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文化视角和民族文化观来看待“他文化”,又可以在多元的世界里获得更为广泛的知识技能,从而促使各民族文化都能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体现在教材中,落实在教育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互融与尊重。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多元文化;多元文化课程
  多元文化教育自提倡以来,受到各个国家的广泛关注,我国民族众多,各区域教育现状也都有所不同,这给我国的多元文化课程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深入了解多元文化及探析其课程构建成为多元文化教育实施的重中之重。
  一、 多元文化的内涵
  多元文化自出现以来,就被各国教育学者广泛关注,依据其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对多元文化的定义也有所不同。例如,英国著名多元文化教育家詹姆斯·林奇(J. Lynch)认为:“多元文化指特定地域如行政区、村庄、市镇、国家、同宗教区或全球范围内多种文化共同存在并相互作用的现象。”又如20世纪50、60年代多元文化则被理解为直指两种文化现象:一是殖民地和后殖民地社会的文化,这两种悬殊的文化共生着。而随着教育理论的逐渐深入,人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深入,对文化的理解也变得越来越广义化,其实,文化还可以指向不同的经济、政治等多重层面的内涵。逐渐的,多元文化便分为宏观以及微观上两方面的内涵,宏观上可以包括许多价值、观念、艺术等方面的精神内质,微观上则为狭义文化的含义,即主要所指理性的、智慧的知识方面。从这两方面去理解多元文化的内涵则更为准确。
  二、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课程建构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的多元文化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我们的社会也变得更加开放、民主、多样,这也就意味着,文化与文化间是否存在冲突,文化与文化间是否能够融合的问题,越来越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这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难题。因此,要想构建多元文化课程,我们便要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面做进一步的思考。
  (一)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课程目标取向
  狭义的文化是一种对精神和间接经验的传递,而书本课程则是这种传递最主要的载体。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课程必须是有意义的,有内涵的,能给予人爱的体验,能给予人新的希望,永远充满正能量,依据文化间共通的情感价值,去促进社会各文化间的和谐共生。其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第一,学生要能通过各个渠道学习、了解、掌握渊博的知识,能够从课程中认识这个多元而美妙的世界,主动形成自己的多元概念;第二,多元文化课程要重视学生多元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与理解,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意识到,不同的文化存在是我们所生存的世界的一个必然的状态,尊重并接纳异质文化也是我们为社会共生作出贡献的一个渠道。第三,多元文化的课程应给予学生应有的批判性思考方式。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在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的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思本土文化,进而促进文化的共同进步。
  (二) 多元文化背景下课程内容的选择
  首先,多元文化背景下,课程内容的选择首先要给予文化多元化的这一既定事实。课程中不论是通过教师、学生的介绍、资料的查阅还是不同文化间的互动交流,都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文化的多元化是現实存在的,不可更改的事实,我们应该做的是努力融合、求同存异,而不应该死守本民族文化,排斥、不接受异质文化。所以,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充分体现多元文化的观点,使学生在认同和弘扬主流文化的同时,尊重其他文化。
  其次,多元文化课程内容的原则还应该重视学生是否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发展。学校课程的选择应多添加各民族或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中体会民族文化间巧妙而又神圣的共通,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其他文化的欣赏,实现多元与共性二者的和谐统一。
  (三)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课程实施倾向
  多元文化能否充分顺利的展开,同时还体现在课程的实施是否多元化上。课程内容的整合、合作探究的教育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都能促进多元化课程的实施。
  1. 课程内容的整合
  课程内容的整合即课程统整在早期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中就有所体现,但其目的主要在于丰富自身的知识和眼界,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自己,便与利用自身已有的智慧来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和困境,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尊严与尊重,这样便以多元性为标准来设计课程内容,发展至今,课程统整的形式还拓展到精神的统整以及社会的统整上来。
  2. 合作探究式教学
  目前为止,合作探究式教学是比较适合多元文化课程实施的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或生生间共同交流探讨,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验证猜想等过程,能让学生深深融入其中,以最自然的,最带有研学色彩的方式接受文化间的差异性,在这其中可以避免“一言堂”式的知识灌输,当学生的思想意识发生偏差时,教师也能及时给予引导和矫正,在学习知识中培养多元意识。
  3. 运用信息技术
  在现如今的大数据时代下,各民族文化在网络共享的映射下显得越来越透明,如今的互联网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网络上有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储备。在课程实施上,我们的教学要学会利用互联网沟通世界,营造真正意义上的多元互通。同时,除了探索互联网世界中铺天盖地的文化广度外,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也可以就同一问题查阅多方面资料,建立多方面互动,这样也有利于就同一问题进行宽领域、多层次的立体性思考。
  三、 结语
  多元文化的现实存在是不容忽视的,若想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共生,就要求我们在多元文化的教育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也期望我国的多元文化课程,乃至多元文化教育可以稳步的向前发展。
  作者简介:穆姝含,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
  毕甜甜,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学院;
  李娜,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语言建构是一个复杂的学习心理过程。义务教育起始阶段,儿童刚刚接触母语,如何使其认识汉语言的规律,了解汉语言的特点,掌握汉语言学习规律,进而热爱汉语言的学习兴趣,这是对小学阶段语文教师教育智慧的考验。从语文课程目标出发,抓住语言建构的要义,从儿童立场去思考小学语文学习的方向,笔者认为在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行为方面,可遵循如下教育规律:从语言文字出发,在理解语言中学会鉴
摘 要:函数作为中学数学的重要板块,一直是教师教学的重点。我们从初中开始学习函数,陆续学习了各类基本初等函数,从图形到性质都做了很多的研究,而函数在初高中两个不同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差异,做好初高中函数教学的衔接工作,从教法学法入手让学生找到初高中数学学习的差异与联系,尽快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函数;初高中数学;衔接  对高一的新生而言高中是一个全新的环境
摘 要:创建优质的幼儿园文化是幼儿园发展建设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幼儿园文化又直接体现着幼儿园的核心灵魂。在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幼儿园在文化创建方面,也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秉持正确的幼儿园文化建设理念,并结合幼儿园实际工作的要求,以及办学特色创建独特的幼儿园文化,创设和谐的幼儿园文化环境,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本文将重点就如何有效创建幼儿园文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文化;创建
摘要: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的问题是教与学都不够严谨,笔者通过对某个职业学校教学和管理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改革实践,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对提高教学效率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改革  一、 引言  众所周知,现今高等教育普遍从以前的精英教育变成了普及教育(985高校除外),以前高校学生的平均素质要远高于现在的高校学生平均水平,对于职业院校的学
摘 要:从生活出发,让幼儿在游戏与生活实践中感受生命与大自然显然是培养绘画艺术素养的路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幼儿的绘画艺术素养,走进大自然,沉浸于游戏中,创造丰富的形式,给予更多的赞赏,让艺术成为幼儿成长生命中的一部分。  关键词:绘画;兴趣;生活实践;艺术素养  无论做什么事情,投入兴趣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开始”,兴趣能不断地促使幼儿去实践探索,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对绘画
摘要:小学数学是漫长数学学习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可以为后来学生建立完善系统的数学知识框架做出重要帮助。因此,打好基础是关键,如何在小学期间学好数学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小学数学中的几何教学做出探索性研究。第一部分讲述了小学数学几何的重要教学意义,第二部分分析了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几何内容,提出了几点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教学;方法措施  一、 小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儿童绘本对培养其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情感发育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通过激趣、促思、归真、明理、互动五个方面来阐述儿童绘本在小学低年级德育中的意义。  关键词:儿童绘本;小学低年级;激趣;促思;归真;明理;互动;德育实践  儿童绘本图文结合、形象鲜明、内容简洁、情节有趣、易于理解,以儿童的角度来组织故事、画面结构和语言等,寓教于乐、启发思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鲜明的观点,为语文教学目标作出了宏观规划,为语文教学的过程实施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围绕语文学习的各阶段进程,通过语言学习的各方面内容,让学生认识汉语言的文化渊源,进而在各方面的语文实践中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这是语文教育教学走向大语文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化渊源;引领;校园文化  一、 在语文教学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时最重要的动因。培养这种愿望的工作,是跟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紧密联系的,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Scratch积木式搭建程序的模式,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或亲自设计游戏程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去模仿和练习,结合游戏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程序流程产生思考,以培养学生的编程思想和创新能力为着力点,
摘 要:随着《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的深入落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已经成为促进幼儿和教师双方有效发展的良好途径和策略。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游戏中,幼儿的潜能和参与欲望被最大限度地激发,促使幼儿自主、自由地进行探索和感悟,使幼儿对音乐形象、音乐元素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幼儿的表现也更加具有个性化。本文立足幼儿游戏化的学习特点,在音乐游戏化教学的策略实施中实践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