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克•雷格的科学理解理论的基础分析

来源 :自然辩证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lsy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理解的语用性与科学客观性相冲突.随着有关科学理解的哲学研究的发展,这个问题的基础重要性日渐凸显出来.亨克?雷格将道格拉斯使用分类学方法形成的有关客观性的观点,运用到解决科学理解语用性与科学客观性之间冲突的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过雷格的方法会导致相对主义,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斯蒂芬?格林为该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尝试从科学理解自身寻找新的客观性基础,推理得出“基础硬件”和“理智性格”可以成为容纳科学理解语用性的新客观性基础.
其他文献
合成生物学作为新兴技术的典型代表,既有因技术突破带来的无限发展前景,也有因技术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其不确定性蕴含于技术本身、设计理念、操作过程及结果产出等各
人类学的技术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成为专门的技术人类学,先后出现了物质功能论、象征意义论、社会系统论和整体过程论等理论派别.技术人类学具有研究对象多元化、研究
人类认知几何有欧几里得性吗?因康德的直觉理论假设普遍时空并依赖于欧几里得几何,然而如果人类认知(如视觉)有黎曼特征,从而使得直觉判断不可能具有超越参照系的普遍有效性,
在生物进化与技术发展史之间建立类比的困难在于,生物进化所包含的变异的随机性、基因的实体性和物种的独立性这三个特点,是技术领域并不具备的.主流技术进化论者的策略是回
近代哲学以降的“笛卡尔-洛克”传统使人们相信我们享有信念自由,直到当代信念非意志主义挑战的来临.概念不可能性论证与心理不可能性论证都反驳了信念自由是受信念意志控制
在能源危机的背景下,能源哲学从技术哲学出发反思“能源转型何以可能?”的问题.但是,能源供给转型方面的“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统治论”存在一些问题,即提高清洁能源供给
哈拉维提出的赛博格概念被认为是后人类的一种实现形式,但是哈拉维却否认自己是一个后人类主义者.后人类主义认为赛博格化就是人类转变为机器的过程,但是这种对人类的理解中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之“形式因”强调事物的形状、形态为事物的是其所是的观点,为人工智能的“艺术活动”提供了形而上的依据.人工智能的“艺术”行为在表现形态上显现出与人
葛梯尔问题是当代知识论研究的核心话题之一.该问题一经提出就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和持久的关注.从葛梯尔问题由以产生的核心预设出发,经过严密的逻辑推导,我们发现葛梯尔问题首
通过对库恩“范式1”和“范式2”的分析比较,按照工程的实践本性选择“范式1”为构建工程知识论研究“新范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现有三种主要的工程知识论研究范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