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台“跑男”

来源 :故事作文·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no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这不仅是下课的铃声,更是抢占位置的铃声!每到快下课时,我就进入“一级戒备”状态:一只脚伸出课桌外,身体前倾,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的嘴巴,只要老师喊出“下课”二字,我便风驰电掣般冲出教室。
  老师终于喊了一声“下课”,我夺门而出,十万火急地从三楼往下跑,如同一只饥饿的雪豹,冲向操场边的乒乓球台!可是“人有旦夕祸福,乒乓球台有阴晴圆缺”,当狂奔的我冲到操场时,发现几个六年级的同学正趴在乒乓球台上“写作业”,一个个若有所思,神态各异,他们仗着自己是六年级的学生,根本不把我这个五年级的“小辈”放在眼里。我那份激动之情一下子被冷水浇了个透心凉,只好另寻目标。可下面这一幕更是让我哭笑不得,只见旁边的乒乓球台,两位同学正在打高球。如此“菜鸟”也能占据球台?我不禁愤愤不平。唉,只剩下最后一张没有球网的球台了!我刚打算将就一下,说时迟,那时快,一位穿红色球衣的六年级同学一个箭步冲上来把我撞开,捷足先登占领了这张球台。天哪,就连这张球台,我也与它失之交臂了!我只好悻悻而归。
  有了前一节课课间的“惨痛经历”,第二节课下课前,我事先筹划了最短的路线。现在,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在心中暗暗发誓:奔跑吧,兰翔!乒乓球台,等着我!
  “丁零零……”抢位置的铃声是多么“催人奋进”啊!我这只“雪豹”又要开启“夺命狂奔”模式了。倒计时开始:三,二,一!我屏息凝神,做好准备,老师刚喊出“下课”的“下”字,我已冲出教室,奔向前方,以极快的速度冲向乒乓球台。
  我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路线,拐下楼道,转入体育室门口,穿过小门,直奔乒乓球台。我的心像怀揣着小鹿一般乱跳。这一次,我会面对怎样的场景呢?“哇!”看到眼前的情景,我不禁叫出了声。只见空无一人的乒乓球场映入我的眼帘,我赶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一张乒乓球台,眼里闪烁着胜利的光芒。“我们一起打吧!”这时,我的耳边传来一个声音,原来是那个穿红色球衣的六年级同学。我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继续趴在乒乓球台上,等待着小伙伴的到来。他看我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只好失望地走开了……
  乒乓球台“跑男”就是我!这一次,我的乒乓球台我做主!
其他文献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平移和旋转”。这个单元主要教学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掌握图形的平移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新增部分,教师们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因此在教学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那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从而
[摘 要]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验证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一样,积累割补法活动经验;然后利用直观操作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与斜边长度无关,与底和高有关的问题;接着利用方格纸引导学生观察:底边、斜边长度不变,随着高的变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随之变化;最后,引导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实施教学,可让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实现由数学直观认识到几何思维的空间发
创设真实的情境,就是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直接经验,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运用,也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无处不在。在一次的展示活动中,我执教“认识整百数”一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师:还记得今年过年得了多少压岁钱吗?  生1:一千六百元。  生2:九百元。  生3:三千六百元。  ……  【说明:课始从学生的压岁钱导入,既激发了学生
[摘 要]在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外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作业设计的“三层四趣”(四趣即乐趣、兴趣、情趣、志趣)以及实施过程中的“五动六感”(六感即数感、符号感、形体感、空间感、应用感、整体感),让课外作业更富有色彩、充满情趣。  [关键词]课外作业;设计;实施;“三层四趣”;“五动六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6-005
[摘要]“动手做”是苏教版教材改版后新增加的栏目。以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面积的变化”中的“动手做”为例,将“动手做”置于素养的高度来研究教学策略,实现教材编写的真正意图,让学生用需要的方式“动手做”自己需要的数学,从而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动手做;苏教版教材;面积的变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教师一味追求表面形式试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目不暇接,其效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那么,如何从学习主体的本质需求的角度出发,设计学生趣学的数学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为生所需,导新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才会对相关的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是估计数值的意识,其主要思想是把握数的大致范围。生活中很多时候都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确计算。估算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经验,采取不同的估算方法,但对结果和采用的方法进行交流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估算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比较,看哪种估计结果比较接近准确值,是十分必要的。  良好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是
图形与几何(原称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引入,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搭建了更大的舞台。教学时,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会创造出一些观察、操作、推理、想象、交流、分析等活动,为学生的空间发展助燃。发展离不开活动、活动离不开教师精心为学生提供的素材。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素材的准备上,教师和巧妇在某种程度上有着非常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活动素材要“绿色的”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观察和动
[摘 要]深度学习是触及事物本质和深入知识内核的学习。要让学生深度学习,教师就要深度理解教材,明确教学要点,同时借助几何直观手段开展教学。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教师应在深度解读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深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探究百分数的本质,体会百分数的价值。  [关键词]深度学习;数学概念;百分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去年学校推荐我参加县优质课竞赛活动,选的课题是“长方体的认识”。由于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般都会设计“拼一拼”的环节,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感悟棱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基于这样的原因,我在备课中也设计了“拼一拼”的环节。  第一次试教片断回放:  先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长方体,并通过交流感受长方体是指物体的形状,体会长方体的本质属性,再通过观察、分类、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