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基于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探讨研究,首先要明确传统文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然后与其中内容相结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展开分析。本文主要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确保教学方法的及时更新、注重对文章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以及确保教学活动开展的多样化这四个方面入手,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帮助。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2-100-010
  引言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持续深入,其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基础上,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重要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对于新时期下的语文教学而言,其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与素养,另一方面也要承担起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使命,作为华夏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对初中学生而言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为确保初中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性,及时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要求,探索更具优势的教学模式已是势在必行。
  一、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歷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在几千年发展过程中,总结并遗留下重要思想文化,与此同时,其更是极其珍贵的文化艺术宝藏,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特色,对国家与社会发展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而语文作为我国教育领域最为重视的学科之一,不仅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要载体,也是新课改中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标准要求,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点,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合理结合,有利于其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正确形成。
  除此之外,通过对轻松有趣教学模式的运用,实现传统文化内涵与精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也能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热情的真正提升,在帮助学生创建正确集体观念与道德意识的同时,培养其思维的发散性。另外,现如今社会所需求的人才是综合性的,教师绝对不能仅将教学目标局限在考试成绩上,对其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也需及时增强,尽可能引导学生真正喜爱传统文化,使其真正意义上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换言之,新时期下的语文知识教学,与传统文化渗透实际上是并行的,其能够对学生初中阶段的健康成长,起到不可代替的推动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对于初中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而言,教师本身引领与指导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的高低,将会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与精神的理解程度受到直接影响。由此可见,若想确保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有效性,教师加深自身情感非常必要,如此学生不仅能从教师的行为举止中,感受到传统文化学习的乐趣,教师也能通过自身足够的文学素养,加深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的影响。经实践证明,初中语文教师若能在传统文化教学中以自身树立正确榜样,对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激发非常有利。
  (二)确保教学方法的及时更新
  在我国教育领域不断改革的大背景下,各种新型教学方法也被逐渐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而经实践证明,教学方法选择的合理与否,将会对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起到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新时代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激发其传统文化学习兴趣。例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实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创建“读书角”,并在此处放置一些不枯燥、有趣的书籍,为学生提供传统文化氛围浓郁的阅读环境,帮助其利用课余时间拓宽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视野。另外,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举办“读书畅谈会”,使学生能将自身通过课外阅读了解的知识与感受分享出来,促进渗透效果的真正强化。
  (三)注重对文章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
  就目前初中语文教材来看,其中蕴含传统文化内涵与精神的内容,并非只有古诗词与古文,很多现代文章里也存在有益的道德思想与美学艺术,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掘,进一步实现传统文化在语文学习中的渗透。由此可见,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还需不断加深对语文教材的理解掌握,再在此基础上将传统文化的内涵展现在课堂中。另外,在设计教学预案的时候,教师还需要从多方面考虑教材内容,将教学目标作为基点,为学生创设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学习情境。
  (四)确保教学活动开展的多样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方面,教师应尽可能确保其合理性与多样性,经实践证明,优质的教学活动能在极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渠道与途径也必须及时拓宽,这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然前提。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创办以传统文化渗透为主旨的德育活动,进而为初中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从活动中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也能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实际兴趣,对其综合能力的发展十分有利。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内涵与精神,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成绩提升的同时,对其身心健康成长也非常有帮助。另外,由于新时期下社会运行所需要的人才是综合性的,因此,与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确保传统文化的合理渗透非常必要,教师需要尽可能让学生真正喜爱传统文化,进一步充分发挥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作用。
  [ 参
其他文献
【摘要】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高效的学习能力,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英语知识,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则是个体终身学习的基础。   【关键词】 自主学习 自我检测 自我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
【摘要】 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格外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提高,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在物理课堂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还能实现个人能力和素养的同步提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物理 创造性思维 情景教学 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2-097-010  高中
【摘要】 班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对象的变化而变化。本文从从主体、内容、制度、资源、目标等五个方面提出班级管理的“五位一体”建设,来进行班级管理的探讨。   【关键词】 班级管理 爱 制度 和谐 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3-184-010  时代在变化,
【摘 要】情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三大因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情感激励因素发挥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本文论述了情感激励的含义,提出在使用情感激励时,必须遵循其原则,考虑其特点,讲究方式方法,恰到好处地使用情感激励,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感激励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从某种意义上来
[摘要]高中地理的新课程改革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做起,这是时代的呼唤。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高中地理转变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即今天的学习方式明天的生活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落脚点,课程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地理 学习方式    高中课程改革正在全力推进。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也悄然的发生了转变,但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语音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应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辅助教学,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结合多媒体教学实践,分析多媒体语言实验室教学优越性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语言实验室 现状分析 解决方法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日趋成熟,多媒体教学既保留了传统教学的优点,又具有人机交互、文、图、声、像并茂的特点,体现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作文能力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语言表达能力和修改能力两方面来谈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写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修改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方面。对于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比阅读和口语交际教学更难,付出努力却收效甚微,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理想。我国学者曾做过一些调查研究,
【摘要】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理解文本内涵、积累素材有着重要作用。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融入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依托,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语言素养、阅读素养及人文素养的提升。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核心素养 阅读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
【摘要】 生命发展理念与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融合是现阶段新课程的重点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本文从生命发展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发展背景入手,深入进行分析,明确其作用,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全新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生命发展 中学 体育与健康课 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关键词】合作学习 班级管理 新课程    学校的正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占据重要地位。教育必须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学生生活在班集体中,教育者必须充分地把握好时机,使新课程下的合作学习对班级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最大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关于新课程下的合作学习    所谓“合作”,换言之,指的是团体生活的相互作用。学生只有通过“课程”这一公共的安排,才能与团体有接触,在多数场合,离不开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