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源紫色型香椿特征挥发性成分分析

来源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zy3106ji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不同种源紫香椿的挥发性成分及风味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对不同种源表型为紫色的香椿嫩芽挥发性成分提取并进行条件优化,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和主成分分析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及风味差异的分析。结果显示,HS-SPME技术的最佳萃取条件为65μm PDMS/DVB的萃取头,在50℃时萃取40 min。采用GC-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10种紫香椿中共鉴别出了54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包括30种萜烯类化合物、14种含硫类化合物、6种醇类物质、3种醛类物质和1种酸类
其他文献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场景分类很难在训练数据不均衡时取得较好的性能。为了缓解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对样本进行混合采样并插值运算的高不平衡遥感场景分类方法,该方法简单但在高不平衡遥感图像场景分类任务中十分有效。首先,通过对训练数据的简要统计,训练数据集被划分为均衡样本子集和高不平衡样本子集;然后,两个子集中的数据通过插值运算的方式产生全新的样本;最后使用新产生的样本来训练遥感图像场景分类模型。为了
研究了羊骨抗氧化肽酶法提取工艺及其氨基酸组成。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羊骨抗氧化肽的提取工艺,利用超滤分离获取不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肽段,采用水杨酸法、DPPH法和铁离子还原法研究梯级肽的抗氧化活性并分析其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为最优酶解蛋白酶,最佳酶解条件为pH 8.9、酶添加量6400 U/g、酶解时间3.25 h、底物(骨粉)质量分数8.8%、酶解温度50℃。在此条件下,酶解液的·OH清除率、DPPH·清除率和Fe3+还原能力分别为(91.31±0.4
研究了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的信道预测方法,提出一种适用于实际噪声环境下的无线信道预测模型,该模型同时充分利用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时间与空间相关性。首先采用一种改进的卡尔曼滤波器修正上行探测导频信号估计的信道增益矩阵,所提出的改进的卡尔曼滤波器通过观测值修正上行探测导频
针对老年人瘫痪在床大小便处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F429的远程遥控六自由度机器人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下位机以STM32F429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电动推杆作为驱动装置,采用定时器输出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方波控制收线电机的速度。手持遥控器以STM32F103为控制器,采用NRFL2401无线通信模块与下位机进行通信,遥控器的串口屏界面采用DGUS Tool进行组态,通过对硬件软件的设计以及调试,点击屏幕以及按键向下位机发送指令自动坐便器“ZDZBQ”,
作为海洋网络信息体系的能力生成的重要支柱,机动海洋网络信息装备发展是我国抢占海洋科技发展制高点,提升海洋监测、海洋管控和海洋开发能力的重要途径。初步介绍并探讨了机动海洋网络信息装备体系,给出了相应的体系结构组成,指出了机动海洋网络信息装备的发展重点。对机动海洋网络信息装备的应用前景进行介绍,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未来海洋网络信息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主要介绍了多尺度特征思想以及注意力机制加强卷积特征的方法。首先,基于这一思路提出了多尺度注意力特征方法,并选择在计算机视觉两个子领域——目标检测与视频行为识别上验证方法。其次,在目标检测领域上,通过实验验证注意力机制的有效性,加入多尺度注意力特征的网络模型对目标检测的结果有了进一步提升。最后,在视频行为识别领域,输入网络的视频数据经过等间隔采样,采样后得到的帧数量为8。实验结果证明了相比双流卷积神
针对智慧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面临日益严峻的网络攻击形势,传统被动式网络安全防护模式存在易被探测、攻易守难等问题,提出一种主机指纹隐藏的主动欺骗防御方法。通过分析对操作系统、服务软件两种类型的主机指纹探测攻击的过程,以及攻击工具指纹库的含义,设计指纹伪装流程,进行虚假响应,使攻击者获得错误的响应信息,达到主动防御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特征隐藏设备能够降低被保护主机暴露给攻击者的真实信息,使被保护系统呈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产品的供求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为了缓解肉类产品有效供给的压力,人造肉制品逐渐受到了关注。人造肉制品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种是在培养基中利用动物干细胞进行一定条件培养制造出动物肉;另一种是利用植物蛋白质以及其他植物性成分合成具有肉类特性的食品。21世纪初期,科学家们真正开始研究利用动物细胞培养肉,荷兰科学家马克·鲍斯特于2012年推出世界首例人造培养肉。目前欧美等国家已经投入大量资源开展细胞培养人造肉研究,而国内关于人造肉制品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豆粕作为豆油加工的主要副产物,含有大豆中几乎全部蛋白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中以大豆粕为原料,利用超声辅助酶解制备豆粕抗氧化肽,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确定出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pH 8.0、底物质量分数9%、加酶量6665.39 U/g、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0 h、超声时间9 min、超声功率300 W。经超滤处理获得相对分子质量<1000的组分,并将该组分通过液相色谱串联二级质谱(LC-MS/MS)鉴定,获得豆粕源抗氧化五肽,氨基酸序列为Ile-Trp-Asn-Leu-Asn(IW
本研究主要探索热休克蛋白A1A(HSPA1A)对HeLa、HT29、PC3这3种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构建HSPA1A重组载体,转染肿瘤细胞,通过观察转染后细胞形态、MTT测定结果和细胞周期,探索HSPA1A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确定HSPA1A对癌细胞增殖发挥作用的细胞定位。过表达HSPA1A后的肿瘤细胞,细胞增殖明显增强,细胞免疫荧光检查确定HSPA1A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细胞周期实验表明转染HSPA1A主要加快细胞生长周期的G1期,通过Western Blot确定了过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