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清教学“两难”关系 实现学生最优发展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long_lium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捋清关系,化解教学两难
  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一视同仁表现为:没有任何歧视,平等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因材施教表现为:根据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以及技能学习能力等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师一视同仁保证了学生享受平等的教学,但班级中的学生普遍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身体能力等方面,同样的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会让学生在同一个班级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师因材施教可以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上的发展,同时也不会因为区别对待个别学生而损害到其他学生的利益。
  二、一视同仁,保证均等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不能因为学生某一方面的不足或欠缺而在班级中产生“优生”“差生”等标签,教师应该充分从考虑学生的技能基础、运动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着手,适当“调配资源”,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均衡的发展机会。如,迎面接力比赛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和竞争意识,在比赛分组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强弱来进行异质分组,如此一来,所有学生都能尽情参加,让比赛变得更加精彩。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知识、技能、情感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和发展,体现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一视同仁。
  三、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
  在实际教学中,同样的体育课堂,同一个体育教师,相同的教学内容以及练习方式,而学生所能展现出来的技能却是千差万别,有的学生会“吃不饱”,有的学生会“吃不消”。因此,教师在教學中体现一视同仁保证学生均衡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平等中的区别对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们得到能力所及承受范围内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性别、体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在技能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和特征,合理布局课堂,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原有的技能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成功和发展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篮球体前双手交替运球练习中,运动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够较快掌握练习技巧,而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会表现出有些困难,此时,笔者要求掌握较好的学生增大运球的幅度,进行加大难度的练习,而对于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则要求在原有练习的基础上,能够试着寻找合理的拍球点来控制运球。这样一来,能够让技能较强的学生继续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保证了技能练习较差的学生重新树立信心,克服困难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合理把控,展现教学智慧
  现代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学生,关注他们的发展,有利于体现教育公平。但是,平等不是相同,而是将尊重学生平等发展作为立足点,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机会和方法,在学生平等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教育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合理地把控一视同仁与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蕴含了许多德育时机,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借机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如,在反应跑的练习方法教学中,跑得快的学生喜欢进行简单的跑步比赛,而跑得慢的学生则会因为输了比赛而丧失信心,在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同时促进不同能力学生的个性发展,笔者在教学中设置了“老鹰捉小鸡”的比赛,教师作为“老鹰”,学生平均分成4组,每组10人,跑得较快的学生作为“母鸡”保护“小鸡”,在限制范围内进行比赛。在比赛中,“母鸡”通过自身的速度和反应能力来挡住“老鹰”保护“小鸡”,“小鸡”则通过各种变向跑躲过“老鹰”的追逐。通过相同的项目来提高不同学生的奔跑能力、灵敏性和协调性,同时培养学生团结有爱、勇敢果断和相互合作的精神品质。如此一来,不仅能使学生在“一视同仁”中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在“因材施教”中获得量身定制的能力提升,而且能够在教师的合理把控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潜在的优良德育品质,让学生得到在自身能力范围内更好的发展。
  ——赵占云(浙江省诸暨市暨南小学,311800)整理
其他文献
一、刘飞的《提升初中男生引体向上能力的“三大法宝”》文章中,通过自我体验法、同伴互助法、游戏娱乐法组织学生练习,发展学生上肢和肩袖、腰腹肌肉力量,采用方法新颖、趣味的器械运动,不断提升学生练习的兴趣,刘老师的“三大法宝”映射出他的智慧结晶,折射出刘老师的教育功底,也投射出他的拳拳爱心,智慧集聚有一套,体育教学花满天。  引体向上是当今体质健康测试项目,是一部分男生的拦路虎,学生的上肢力量和综合素质
秋天到了,街上的树叶变成了黄色。出租车司机松井看到一个年轻男人站在林道桥上招手,就停车了。  “请问到什么地方去?”  “请照我说的开。”  咔,松井竖起计时器,驾着天蓝色的车子跑起来。  “过了那个邮筒往左转。”  “接下来,右。”  “再往左。”  “过了烟店往左。过了花店往右。”  照乘客说的,松井一会儿往左转,一会儿往右转,渐渐地,连自己都不知道开到什么地方了。  前面出现了一条细细的小路
在北京市体育与健康课程一体化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尝试小学、初中、高中乒乓球专项课一体化单元教学模式的探索,将“学、练、赛、用”合理地安排到每个学段中,为学生学习、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整体设计理念  中小学乒乓球专项课一体化单元教学模式,注重小学、初中、高中乒乓球教学一体化。不仅能够实现小学、初中、高中的课程对接,还能为学生乒乓球的综合能力发展创造条件。其基本理
模拟上课作为一种通用教研手段,从最开始的“试课”到后来的“试讲”,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近30年的应用历史。模拟上课是指教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来模拟课堂教学的过程。它是将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由于模拟上课具有突出的教学实践性和典型的学理预设性,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各学科教师评职评优和各级各类教研交流活动中。模拟上课根据活动目的可分为研究性模拟上课、评价性模拟上课和评比
2019年3月2日—12日,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约600所高校超过3000名选手参加了第29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中国代表团共派出84名运动员参加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冰球等8个大项、37个小项的比赛。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大冬会开幕。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发来祝贺视频,希望参加大冬会的运动员们能够在这里尽情展示自己。大冬会举办期间的3月5日—7日,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举办了第29届大冬会国
实施精准帮扶,可采用“双分”“双扶”“双评”策略,通过“A生”帮扶“B生”和“C生”、“B生”帮扶“C生”,来达到不同能力水平层次学生都能“吃饱”的目的。“A生”即能力较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生;“B生”即能力一般、能主动参与的学生;“C生”即能力较弱、缺乏主动性的学生。  一、双分:“ 近似分”与“差异分”,打造团队促合作  “双分”,即根据学生能力及项目特征的近似分组和差异分组。在实施“双分”帮
“叫停”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暂时停止学生学练的教学行为。“叫停”后及时进行指导、教育、展评、总结、警示等,有利于保障学生安全,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一、德育渗透“叫停”  体育除了育体的基本功能外,还要注重育人。当教学中教师发现德育的良机,要抓住时机“叫停”,及时进行德育渗透,引起学生共鸣。如:比赛中,没有遵守比赛规则和要求而取胜,教师“叫停”,指出违反规则的行为表现,取消所得名次,进行规
2020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多项改革措施。《意见》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完善青少年體育赛事体系”“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教育部、体育总局共同制定社会体育俱乐部进入校园的准入标准”“制定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制度”等等。国家层面《意见》的出台,将会破
初冬时节,沐着暖暖冬阳,为进一步办好本刊“一线话题”栏目的“阳光操场”板块,为全国各校提供可参考的经验,栏目调研采访组(以下简称:调研组)在合肥经济开发区进行了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以下简称:大课间)的专题调研。一路走来,调研组感受到了该区浓厚的大课间文化氛围,更感受到大课间在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调研过程中,随访了1位分管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者、1位省体育特级教师、9位学校校长、5位
小阳今年上一年级,他有重度听力障碍,必须借助助听器才能听到外界的声音,因为是先天性疾病,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四肢协调能力都比同龄的学生要差一些。  1.初“识”印象。开学初,小阳身上的助听器就吸引了我的注意,这个助听器一边连接耳朵,一边固定在衣服上,长长的线,像极了一个“定时炸弹”,感觉这根线随时会被某个“熊孩子”扯掉。  2.都是助听器惹的“祸”。新学期第一节体育课,我开始给学生们在走廊排队。我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