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斯马尼亚的“屠夫”

来源 :科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aimin1430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诸位尊敬的委员:
  我相信,在收到这封邮件之前,诸位已经对我的案件——我注意到,邦联广播网和其他类似的媒体本着他们一以贯之的“客里空”①式优良作风,已经擅自替我起了“新塔斯马尼亚的屠夫”这么个绰号——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
  按照那份在第一次开庭时宣读的起诉书上的说法,我之所以面临超过半个世纪的刑期,完全是因为我在那颗被命名为“新塔斯马尼亚”的行星上犯下的“具有强烈主观故意的种族灭绝行为”,而且就我所知,起诉书中的叙述是真实的。
  但我不认为我有罪。
  没错,我承认以下事实的真实性:首先,我曾经是“维图斯·白令”勘探队中的医官兼生物学家,我们所在的那支特许勘探队——人们现在管这种行当叫“赏金使节”了——确实出于获取邦联政府的奖金的目的,而进行了一次前往旧邦联边缘殖民区的勘探航行。我们也确实抵达了一颗在第一邦联时代被命名为“新塔斯马尼亚”且仍有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我和同事们——愿他们的灵魂安息——的确曾经登上过这颗行星表面,并与当地人有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与交流。噢,当然,我并不否认,我们和当地人的交流远远谈不上愉快。最后,我也承认以下描述的真实性:在离开新塔斯马尼亚的地表后,我确实在“维图斯·白令号”的自动化生化实验室里做了些事情,而这些事情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当我在一百二十一个标准年后醒来时,新塔斯马尼亚星上已经少了一个种族……
  是的,我承认以上情况的真实性——控方在过去三个星期中每次开庭时,都会翻来覆去地让我把这些活见鬼的事实承认上至少一遍,这已经让我彻底反胃了。但我必须说明,以上事实远远无法说明我犯有任何形式的种族灭绝罪、种族歧视罪和仇恨罪——除非诸位愿意对你们信仰的神灵真诚地发誓,声称你们打心眼里相信歧视与仇恨竟然能促使像我这样的一个人渣去拯救几十万人的性命!
  我是在新历102年1月22日——也就是足足一百二十一年零十个半月之前——头一次看到新塔斯马尼亚的。
  就我所知,全邦联境内也只有不到五十万个自然人出生在那一天之前。当时,第二邦联才刚刚摆脱旧邦联瓦解后漫长的衰败与动荡所留下的阴影,并开始将触角伸出由欢乐谷星、新地球、伊加利亚与新亚特兰蒂斯所组成的核心世界,追寻着旧日荣光的足迹,再次走向银河。
  在我出发前两年零一个月十九天,邦联议会刚刚颁布了《特许勘探法案》,允许具备条件的私人组织领取邦联外交部的授权证书,自行勘探和搜寻那些在大崩溃中遭到孤立的古代殖民区,并劝说它们重新加入邦联。“维图斯·白令号”的船主奥博洛莫夫先生正是第一批申请证书的人之一。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们是取得注册资格的第八或者第九支特许勘探队,而我也是这支队伍的创始人之一。
  在那段草创的年月里,第一批赏金使节通常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在旧邦联文献和导航图中明确标明了的古代殖民区上—— 一方面是因为那时的孤立殖民区远比现在要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规避风险。不过,奥博洛莫夫却和其他同行有那么点儿……不同。在多如牛毛的旧邦联殖民区中,他挑中了新塔斯马尼亚,一个偏远、默默无闻的海洋行星。
  “万事开头难,伙计们。”奥博洛莫夫在解释自己的决定时说道,“我们的人员和实力都很有限,所以我认为一开始就去和那些可能还拥有一支近太空防御舰队的孤立殖民区打交道是……不太妥当的。”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他并没有说出来:从我们手头那点儿少得可怜的旧邦联材料推测,新塔斯马尼亚很可能已经像成百上千个缺乏工农业基础的单一经济殖民区一样,变成了无人区。而按照合约,一旦发现的行星被确定为无人行星,拥有优先发现权的勘探者就可以永久性地从当地的土地溢价中分红,而且……
  呃,好吧,我有些离题了,让我们回到正题上来。
  ……总而言之,在前往我们的目的地之前,奥博洛莫夫犯了一个——不,应该是两个——巨大的错误!首先,新塔斯马尼亚仍然有人居住;第二,造访那些退化到只能用木棍和石头打仗的孤立殖民区其实也并不比造访有能力建造一支近太空防御舰队的星球安全到哪里去。没错,这一明智的认识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成为赏金使节这个行当中的常识。但不幸的是,在我们那个年代,现在所谓的“很久以前”还是遥远的未来呢……更何况,我们那时一心巴望着能找到一颗风光秀丽、价值可观但却空无一人的星球,压根儿就没有把某些不愉快的可能性放在需要考虑的问题清单中。
  当然,我们当时抱着这种想法确实也有几分道理:从某个角度上讲,新塔斯马尼亚星几乎可以说是古地球的完美翻版——它有着基本与古地球相等的重力、大气密度、大气成分、生物圈构成,还有着一颗直径介于谷神星与月球之间的卫星,甚至连它绕转的恒星类型也都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在于,这颗行星内部的放射性重元素储量早已在漫长的衰变中消耗殆尽,失去能源的软流圈也凝固已久。没有了板块漂移带来的造山运动,这颗行星的表面不可避免地在持续数亿年的风化过程中被逐渐磨平、抛光,最后变成一颗彻头彻尾的海洋行星,只有成千上万的岛屿星罗棋布地散落在其表面。除了早已失去开采价值的石油,这颗美丽的行星上没有值得一提的矿产,也缺乏可供开垦的土地。在第一邦联时代,它的支柱产业是旅游业——众所周知,在大崩溃降临后,大多数纯粹的旅游业行星上的居民要么趁着还能走的时候逃到了那些可以自给自足的星球,要么就在漫长的孤立中因为缺乏生产能力、人口基数不足而逐渐走向了灭亡。
  但新塔斯马尼亚却是个例外。
  没错,就像那些见鬼的媒体已经在他们对本案的报道中无数次重复过的那样,当我们抵达新塔斯马尼亚时,这颗行星上超过十分之一的岛屿已经被早期殖民者的后裔占据了。他们就像古地球的波利尼西亚人一样,驾着巨大的双体独木舟离开最初定居的几座大岛(包括那座外形和面积都与古地球的塔斯马尼亚岛相仿的大岛,这颗行星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沿着一条又一条岛链——它们曾是这颗行星上的山脉——不断地扩张。他们在稀薄的风化土壤中种植芋头,用磨碎的海鱼和一种类似西米的植物淀粉喂养猪群,用火山岩打磨成的斧头砍伐丛林。   “这应该不会是个困难的活儿。”当仿生侦察无人机将图像传回“维图斯·白令号”后,奥博洛莫夫虽然像其他人一样懊恼,但他还是拍着胸口向大伙儿信誓旦旦地保证,“这些人不过是群蛮子而已。”他一边说,一边做了个夸张的毛利战舞动作,“一群蛮子!伙计们,我敢说,只要我们的穿梭机一落地,那些蠢蛋儿就会把我们当神仙膜拜的。下个月的这时候,咱们伟大而光荣的邦联就会多出一个新成员,而我们也就能到外交部领取奖金了。你们说,对吧?”
  不幸的是,这是他,也是我们犯下的最后一个错误。
  在抵达新塔斯马尼亚轨道的第二天,“维图斯·白令号”勘探队的全体人员——总共一打人,除了奥博洛莫夫之外,所有人都是来自古地球东亚的移民后裔——就乘着那架摇摇晃晃、破破烂烂的老式穿梭机降到了这颗行星的表面,落在一座相当于古地球萨摩亚岛大小的岛屿上。喏,我知道现在的赏金使节可不会这么做了:成百上千次教训已经把“谨慎”这个词牢牢地烙在了他们大脑皮层最深的犄角旮旯里。在踏上一颗行星之前,他们会让高薪聘请的社会学家、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花上几百个小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观察,然后再进行专门的风险评估。但在那时候,我们压根儿就不知道该做这些。
  老奥博洛莫夫倒是有点儿经验,在衣兜里揣了一把袖珍型爆能枪以防万一,但当那些围在穿梭机旁、用赭石粉和鲜花把自己打扮得花里胡哨的当地女人朝着他露出微笑时,这老家伙多半就已经把口袋里藏着枪的事儿忘到银心大黑洞的视界里去了。
  一开始,一切似乎都与奥博洛莫夫的猜测没什么两样:本地人确实是一群货真价实的蛮子。他们居住在用一种本地产的大型蕨类植物的茎秆搭成的维京式长屋里,浑身用靛青色染料画着稀奇古怪的图案,最先进的科技产品无非是一种用天然橡胶烤制而成、隔着一张网用两只硕大的木头拍子打来打去的小球。当我们试探性地用第一邦联时代的旧标准语向当地人问起关于工业、星际旅行和计算机之类的问题时,得到的只是一连串摇头和几段荒诞不经的故事——当然,那些比较文化学家倒是有可能把这些故事视若珍宝。
  虽然本地人的生活条件并不怎么令人羡慕,但我们遇到的大多数人仍然显得健壮而美丽,而且留着一头蜷曲的淡棕色短发,看上去活脱脱就是十八世纪启蒙哲学家笔下“高贵的野蛮人”的翻版。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些人的舌头顶端长着两块分叉的肉芽,看上去活像是蛇或者蜥蜴的信子……不过,在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边缘行星殖民地,这样的微小变异相当常见,完全不足为怪。
  我注意到,在看到我们的黑色头发时,一些人的眼睛里露出了混合着惧怕与恼怒的神色。不幸的是,尽管注意到了这些异常,但我们仅仅将其当成了与陌生人首次接触时的惊讶,并没有太过留意——当然,这也是因为岛民们的首领随即宣布,他将会为我们这些“尊贵的客人”准备一次永生难忘的欢迎宴会。
  在那场让我终生难忘的宴席上,勘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至少得到了半打年轻女孩儿的服侍,一桶又一桶的木薯啤酒被送进了村里的公共长屋,然后和本地产的芋头饼一块儿进了我们的肚子。这座岛上的重要人物轮流捧着用雪花石雕成的大酒杯走到我的同事面前,献上大段大段的夸赞与吹捧,作为我们的佐酒佳肴。
  没过多久,我的同伴们就已经一个个醉得不省人事,活像是一群吸饱了花蜜、再也挪不动六条细腿儿的蚜虫。
  接着,宴会的主人们亮出了斧子。
  接下来发生的事血腥而残酷,我的那些神志不清的同伴甚至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已经被锋利的燧石斧刃切断了气管、砍穿了脊椎……
  由于酒精的作用,我无法清晰地回忆起我在那时到底做了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尝试着逃回穿梭机,而且成功了——尽管带上了一身的伤口。
  值得庆幸的是,我曾经参加过穿梭机的驾驶培训课程,这使得我至少能返回“维图斯·白令号”,并在医务室里处理好伤口。但是,我既不知道该如何驾驶飞船,也从未学过任何与超空间通信有关的课程。船上的那台大功率无线电倒是能用,但它发出的信号即便能传到最近的殖民地,也是一个世纪之后的事了。我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我事实上只有一个选择:发出求救信号,启动船上的冬眠箱,然后祈祷为这玩意儿提供能源的反应堆能够支撑到救援人员抵达的那一天。
  但我并没有这么做——至少,我没有立刻这么做。
  一个星期后,我驾驶着穿梭机又一次来到了发生血案的岛屿上空。但这一回,透过高分辨率摄像机镜头传来的图像,我看到的只是一片冒烟的废墟。哦,不,除了废墟之外,岛上还有别的东西:几艘有着半月形细长风帆的双体船停靠在被海浪与风切削得支离破碎的岩石海岸边,一大群拿着战棍、斧头和燧石尖短矛的人用房屋的残骸为自己燃起了营火,这些人的体格和面貌特征看上去都和岛上的居民颇为类似,唯一能将他们区分开来的是那一头黑色的直长发。村里的女人和小孩被像牲口一样赶上了入侵者的船只,而男人……我没看到任何一个有着蜷曲棕发的成年男子,但在篝火上熏烤着的几大块肉的形状却让我的胃仿佛被榔头击中般猛地收缩了起来!
  遗憾的是,我在匆忙中没能留下相关的影像资料,否则那些整天在拘留中心外举着高音喇叭痛斥我这个“屠夫”的种族多元主义者,倒是有机会开开眼界了。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类似的情况又发生了三次——四座岛屿遭到了野蛮的入侵,所有成年男性都变成了熏肉,女性和小孩则被掳走,而入侵者全都来自那几座位于新塔斯马尼亚赤道上的大岛。
  在整整一年之后,我才弄清楚了这种残暴行为的动机。
  我相信,诸位应该已经通过新闻报道了解一部分我接下来要陈述的事实,但不幸的是,媒体对事实中的另一部分却采取了令人遗憾的忽略态度——哪怕我在庭审时三番五次地强调过它们。
  众所周知,新塔斯马尼亚的移民大多来自旧地球的东南亚,但在陷入孤立状态后,由于地理环境所造成的隔离,这些拥有相同祖先的人却分化成了两个种族——看上去相差无几。但是因为一次偶然的基因变异,一小部分较早从主岛迁离的移民拥有了蜷曲的淡棕色头发和分叉的舌尖,而在他们那些“正常”的亲戚眼里,这些特征却是巫术与邪恶黑魔法的象征。因此,一旦遇上这样的“怪人”,他们都必定除之而后快。
其他文献
香蕉皮的摩擦力有多大  踩到香蕉皮一屁股摔倒在地似乎是一个永恒的笑话,但谁也说不出香蕉皮到底有多滑,或者说,香蕉皮的摩擦系数到底有多大。现在,这个问题有了答案。  日本北里大学教授马洌清资研究发现,新鲜的香蕉皮内面朝下放在油毡上被人踩到时的摩擦系数最小,约为0.07,这个数值甚至比抹了润滑油的金属板之间的摩擦系数还要低。并且,香蕉皮的摩擦力确实比其他水果皮都要小。  马洌清资也因此获得了2014年
中国科幻银河奖杰作奖:  张冉:银河奖是属于每一位读者的,想对大家衷心地说一声谢谢。我知道自己只是科幻界的冒失闯入者,也清楚这个奖项在大家心中的分量,现在的我还远不够格承担起沉重的银河。会将这当成一种严苛的鞭策,带着每个人的期待在科幻道路上不断前进,努力成为一位合格的科幻作者,以自己风格的科幻作品回馈读者的宽容和喜爱。  在写作《以太》之前,我已经有十年没有阅读《科幻世界》,自以为将少年时代的科幻
“请您别这样……”  “别哪样啊?老子付了钱,该你完成你的工作了吧……”  “切开你的肚子怎么样?这里面是一堆电线吧……要么敲开你的脑壳,让我看看正电子脑是什么样……”  什么乱七八糟的……老张思酌着,走了过去。只见刑侦科的几个年轻警员围坐在一台屏幕前,画面里一个醉醺醺的男人一直对着镜头说着猥亵的话语。  “看什么呢?这么热闹。”老张是刑侦科的老警员了,为人实在,做事严谨,就是一直没干上去,现在没
其 一  我的故乡和他的故乡不太一样。  他的故乡在冬天非常美丽,至少我是这样认为。从车站出来,就能看到鹅毛大雪从天而降,整条街道都被这样的雪所覆盖,地面白茫茫一片。此时还只是傍晚,天色就已经变得暗淡,浓重的云被地面的光芒映出古铜色。虽然是平安夜,路上行人却并没有变少,因为不远处就是大通公园,那里的白色灯饰节非常有名,同时还有规模庞大的圣诞集市,去那里度过平安夜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在车站东南不远
姑获鸟夜飞昼藏,盖鬼神类。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女人。一名天帝少女,一名夜行游女,一名钩星,一名隐飞。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以为子。今时小儿之衣不欲夜露者,为此物爰以血点其衣为志,即取小儿也。    ——晋 郭璞《玄中记》  1  大崩溃后第47年,标准历6月24日,热尔图加自由邦南部边境,C23-77农业区,当地时间1710时。  当堆积在天际线上的层层彤云终于在北风持续的叩击下敞开一条细缝时,阿纳
现代艺术都看不懂了,你还跟我说未来艺术?  别着急,作为科幻迷的你,可能已经掌握了欣赏艺术的特殊技巧。  让我们先把时间拨回到1959年,英国科学家、小说家C.P.斯诺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上提出了著名的“两种文化”(The two cultures),认为科学与人文的高度分化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他写道:“……当现代物理学的大厦不断增高时,如今西方世界中大部分最聪明的人,对它的洞察也正如他们新
《机器之门》终于出版了。  在这个关头,回想一下写作的前因后果……然而,我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这真可怕。  人们总是嘲笑鱼只有七秒的记忆,其实人又能好到哪里去?就连两年前的事,在记忆中都无迹可寻。夏虫不可语冰,在动辄上亿年的演化历史面前,人类又何尝不是夏虫一般的存在?  大家都是细胞生物,谁也别嘲笑谁。  那么就把它当作一个新问题来回答。为什么我要写《机器之门》?  科幻作者的梦想,在于穷尽未来
“亲爱的,我的确有重要的事情要跟你说,看着我的眼睛,真的。”  柏肯用满怀期待的眼神看着桌子另一端的女友,摇曳的烛光把浪漫的气氛烘托得很好。他刚才偷偷打开了装着那枚专门定做的求婚戒指的小盒子。“这一定是一次完美的求婚吧。”  女孩慢慢抬起头,把刚刚送入口中的鲱鱼轻轻吞下。她用泛着蓝光的眼睛看着柏肯,目光似乎在说“我已经知道一切”。自己的女友是个聪明的女人,柏肯猜想她在晚餐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想干什么
全维度空间的 1一、植物中的“黄金螺线”  有人观察了大自然中的一些植物,它们的花瓣、叶子或者种子的排列,是以一种优美的螺旋线方式存在。  曾有一种说法,这样的排列方式,体现了神奇的“黄金分割率”在自然中的鬼斧神工。要螺旋多肉葵花照片  人们观察到,这些植物的新叶片与上一个叶片之间的夹角恒为222.5°,这个角度与圆周的比值恰好等于“黄金分割率”:222.5/360≈0.618。  你可以做一个简
圆环形状的世界是科幻史上相当经典的构想。无论是拉里·尼文想象中能围绕一颗恒星的上帝工程,还是像电影《极乐空间》里那样在地球轨道上建造一个方寸大小的天上人间,原理都是一样的:环形世界的自转就像滚筒洗衣机一样,把里面的所有东西甩向它的内壁,世界自转的向心力就相当于人造重力,只要世界的半径和转速合适,完全可以让住在环形世界内壁的人有和地球上一样脚踏实地的感觉。也就是说,在一间小屋子里,你几乎没有办法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