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lord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关注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让小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体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真正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本文介绍了三个教学策略,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体系来进一步研究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效果,以期为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 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如何真正提高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意识,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要具有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对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具有更加敏锐的眼睛,对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具有更加丰富的想法,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具有更加生活化的评价体系,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主要地位,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课堂和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具简单,主要是教材、黑板等,而对于具有一定理论色彩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仅单纯依靠教师语言讲解和简单的教具,往往很难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要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什么我们要采取一切手段来大力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呢?因为,小学生处于综合素养、心理素质、知识学习等各方面养成的阶段,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这对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就需要教师积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我们的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的本源也来自生活,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件和案例更能吸引他们和引起他们的共鸣。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积极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事半功倍地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丰富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教学内容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较难理解,而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较弱,因此,小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时.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这也是因为教材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增加生活中的教学案例,做到取材于生活,取材于实际,把教学内容和生活素材更好地结合起来,用大量的生活实例来诠释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增强小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与此同时,教师在选择素材时,要注意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一些可以进一步拓展再讨论的话题,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素养。
  例如,在学习《我爱爸爸妈妈》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组照片,或者一个简单的小视频,内容为一个小女孩在火车上大哭大闹,而妈妈就是不把零食给她。然后教师提问:“妈妈这样做,是因为不爱这个小女孩吗?”学生们经过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爱不代表迁就,用大哭大闹是换不来你想要的东西的。小学生在讨论的过程自然而然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在课堂上他们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具有一定理论性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是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一种教学手段,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教学画面,吸引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来,让他们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进一步感悟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上学啦,真高兴》这一课时,由于这是一年级的第一课,是为了消除小学生初入学时出现不适应的感觉,于是教师可以给小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莉莉今年是一年级新生,有点不适应新学校,为什么呢?老师觉得她可能想爸爸妈妈了,你们觉得呢?要消除这种不适应的感觉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小学生积极思考,集思广益,从自身感受和生活经验出发,积极、主动地帮助小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校,及早进入到正规学习中来。
  3.引导小学生走出课堂,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中的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还可以更加快速、高效地让小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课堂学习也存在一定弊端,比如在我们引入生活元素时,就会遇到一些困难,如何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生活中真实的案例,让他们用眼睛、用心灵去看到、体会到生活中一些关乎道德与法治的事件呢?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可以有组织地引导小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哪怕只是捡起地上的垃圾,帮助环卫工人打扫卫生,给交警叔叔送去一瓶水等这些小事情,都是可以培养小学生道德素养的,是我们将生活教学落到实处的表现。因此,鼓励和引导小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与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对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非常有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小学生走出课堂时,教师要保护小学生的安全,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
  4.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评价的生活化对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必不可少。在评价主体上,教师应该首先做到自我评价,然后再请求别人对自己的教学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讓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出一些建议,综合听取学校和社会的建议。评价主体多元化,才能充分反映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可以定期举行评价和反馈活动,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校动态和意见,给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评价渠道,从而真正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让学生有理有据地说出自己内心所想,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集体生活邀请我》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就自己参与过的集体生活展开讨论,整理自己的故事,从自身感受出发,发表真实想法,并对集体生活表达自己的看法。发言结束后,教师要尽量以中肯的、积极的态度来评价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师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反馈方面努力做到更加生活化,为学生提供更加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以便更好地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和综合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任海燕.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
  [2]金玥兴.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
其他文献
做梦  胡微儿梦见自己在香港。航班推迟,要晚上11点起飞。现在是下午1点,阳光照得人晕晕的。还有大半天的时间要打发。一起来的人,一个一个都走了,剩下她立在街边。香港还有什么人可以一见的吗?她茫然了一会儿,那个名字不可遏制地浮上来。西庸,他在香港已经好几年了吧。  遇到西庸时,胡微儿是家庭主妇,他们是在从香港回程的高铁上认识的。一等座,两个位置正好在一起。  西庸显得热情,刚坐下就帮她放好了一个挺重
【摘要】低年级科幻画教学有其自身特点,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特征,教师从营造科学环境入手,到熟悉这个体裁的特点,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再到扩大交流平台和创新设计的格局;最后掌握一些美术表现的技巧,为学生作品添姿增彩,最终让低年级科幻画创作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且取得成果。  【关键词】科学氛围 赏析作品 评价养分 科技需求 彰显个性  科幻画是运用绘画语言创造性的表达出对宇宙万物、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发展
摘要:品质课堂应当是以建立在儿童发展的基础上,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彰显生命活力、唤醒学生潜能、开启心智的课堂。品质课堂也是师生精神栖息的家园,是身心愉悦的港湾。本文将结合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品质课堂进行深入的研究及实践,探寻出品质课堂的基本教学策略。  关键词: 品质课堂 教学策略 实践研究  教育是一种意向性、理想性的社会实践,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其最基本的追求。“品质课堂”的
【摘要】一所学校的课程建构与实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所学校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准。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如何进行传承与创新,用看得见的课程,给予学生带得走的成长?本文通过讲述三个课程建构的故事:一次抵达,意味着新的出发;让课程长在路上——展卷大道的设计与实施;让情怀落地——未来的长江儿童博物馆的设计与规划,让读者看到了这所学校“基于项目的跨学科课程特色项目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历程。  【关键词】跨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计算教学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数学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在降低对运算的复杂性及技巧性要求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估算及计算品质的培养。在实施《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一线教师既感受到新课
【前情提要】少年画家杨正元第一次走进北京东单的小白楼便改变了他的人生。一是他被浮雕头像所吸引,自此铭记心中。此作出自錾刻名家“麻片儿李”之手,是小白楼原主人莫克林的爷爷头像。二是他对小白楼的现主家二女儿汪小凤一见钟情,自此魂牵梦萦。“文革”开始,汪家离开小白楼音信皆无。杨正元作为知青插队到北京延庆山村,意外地结识也下放到这里的“麻片儿李”。两人惺惺相惜,“麻片儿李”倾囊传艺。多年之后,小白楼拆迁,
【摘要】说明文知识性强,语言科学严谨,说明方法多样,是学生学习撰写说明性习作的最好范文。说明文还以其独特的语言特色和魅力,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升学生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说明文的教学应立足文本,发掘课文的语文元素,教给学生提取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辨析品味语言文字,指导学生迁移运用说明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说明文的课堂教学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  【关键词】说明文
【摘要】生涯教育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是学校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在学校管理、各类课程及教育活动中。小学体验式生涯教育就是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生涯大课程观为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我校通过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确立并实施系统、多元的生涯课程体系,初步探索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平台、以体验生成为形态、以自主发展为导向”的体验式生涯教育模式。
【摘要】诗歌代表着一个民族语言的发展高度,莎士比亚之于英国、歌德之于德国、普希金之于俄国、李白杜甫之于中国,都是如此。诗歌体裁的独特性,决定了诗歌教学应体现其独特的味儿,尤其是古诗教学。如何教出古诗该有的“味儿”?本文由师生同步观看线上教学《村晚》说起。  【关键词】概括性 跳跃性 联想 音韵 形象  2020年2月10日开始,江西省中小学线上教学正式开始,各学科教研员、教师与学生同步收看线上课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对学生来说,拼音其实就是一些索然无味的符号,要想让刚刚入学的学生产生兴趣,那就要花一点小心思,让枯燥的字符变成有生命的精灵,才能吸引他们无邪的眼神,俘获他们童真的心灵,赢得实效的课堂。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节奏和旋律中趣读拼音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