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课程,带得走的成长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所学校的课程建构与实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所学校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准。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如何进行传承与创新,用看得见的课程,给予学生带得走的成长?本文通过讲述三个课程建构的故事:一次抵达,意味着新的出发;让课程长在路上——展卷大道的设计与实施;让情怀落地——未来的长江儿童博物馆的设计与规划,让读者看到了这所学校“基于项目的跨学科课程特色项目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历程。
  【关键词】跨学科课程 特色项目 成长 情怀
  一所学校,课程建构与实施水平代表了它的教育水准。观念的落实要依托课程,课程也是学生发展的土壤,什么样的课程培养什么样的人。美国诗人惠特曼说过:“有一个学生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作为学校,用什么样的课程留给学生弥足珍贵的“最初的东西”,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呢?近年来,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这所位于长江之滨的百年老校,依托百年老校这本“大书”,致力于探索基于项目的跨学科课程建设,用看得见的课程,给学生带得走的成长。
  一次抵达,意味着新的出发
  大新中心小学有一个以校园吉祥物星仔命名的课程——星仔成长课程,已历经十年,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项目式课程三部分。
  十年磨一剑,2018年9月,学校申报了“张家港市課程建设先进学校”,在申报评审会上,专家们这样评价:课程开发体现趣味性、课程内容体现有效融合陛、课程资源体现多元性……同时,专家们也建议:要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让课程更具生命张力,让学生更有成长活力。于是,学校课程组着手重新建构课程模型。
  为了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组决定采用最朴素的方式——表格来呈现,因为大家发现,还是有不少教师认为,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是专家和领导的事。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才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教师应该成为“课程人”。课程组设计了一张空白表,开展教师话题圈活动,让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这个填空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过程,也就是课程重构的过程。
  在大家的思维碰撞过程中,有一个教师提出的“STEM ”课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位教师说,他曾在一本刊物上看到过,美国STEM教育理念的提出,引起了人们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关注,但在小学,还有语文、外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可不可以将这些学科融入STEM课程?她的想法,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后来,课程组进一步查阅各种资料,了解到现在很多学校已经将艺术融入STEM课程,有的学校融入阅读,有的学校将体育和服务融入。于是,课程组正式提出了“STEM ”课程理念,“ ”代表的是连接、跨界整合。不管这样的提法是否科学,但这样的学习和思考方式,怎么不值得鼓励和提倡呢?
  大新中心小学“星仔成长课程”模型建构
  以上就是学校课程组融合众人的智慧建构的“星仔成长课程”模型。其中项目式课程包括节日课程、四季课程和STEM 课程等。
  节日课程是指把传统的节假日活动进行拓展、延伸,比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使其成为一个个微课程,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样的平台。
  “四季”课程(如春天的诗歌、夏日的雷雨、秋天的树叶、冬天的雪花)属于跨学科融合课程。通过艺术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融合,关注学生的亲历与体验,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感悟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STEM 课程,包括两种,一种是基于科学的小项目研究,另一种是跨学科项目课程。
  基于科学的小项目研究。有魔豆种植、雾霾你往哪里跑、自制挖机、投石机、再生纸,等等。学生围绕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融入其他学科知识与能力来开展科学探究,进行创新设计。
  跨学科项目课程。这在原来的课程里是没有的。展卷大道的设计与实施、“话说长江”项目课程的建构等,都是属于跨学科项目课程。
  思考在继续,而我们的课程模型,也在不断填充、完善……
  让课程长在路上——展卷大道的设计与实施
  大新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2019年是第二个一百年的开启年,为了将“新的一百年”这本“大书”读好,高年级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话题圈等活动,将校园主干道“雏鹰大道”更名为“展卷大道”,作为一种美好的纪念,作为一种新的出发。“展卷”一词出自元代诗人贡奎的《雪晴》:“闭门谢尘鞅,展卷自朗读”。
  展卷大道可以变成什么模样?学生们开始思考并着手设计。有的自己完成,有的邀请相关的学科教师完成。每一处有温度的创意都来源于学生们的设计作品。大道两旁有爱读书的布朗熊、读书台、读书吧、小书巢。学生们海选出来的形象推广语“一棵芳香的树,一本打开的书”,既是对香樟大道的形象描述,也是对师生的一种价值引领:(我们要做)一棵芳香的树,(人人成为)一本打开的书。
  随后,一个个想法又冒出来了,比如:给十个小书巢取什么样的名字呢?学生们又投入新的学习之中。取的名字有的充满书卷气,有的富有童趣味。名字太多了,用哪些好呢?学生们决定举办一场海选会,选场地布展、设计海报、发邀请函、组织海选,就连最后的清场工作也做得一丝不苟。最终,世界经典著作中的典型形象获得了大家的青睐:小王子、彼得潘、犟龟,等等。学生是课程生活的主角,整个课程都由学生们自主管理,各科教师的及时点拨和适时隐退,使学生们的创意更加生动鲜活。
  十个小书巢,也代表了十个品性关键词:小王子(担当责任)、犟龟(坚持梦想)、波丽安娜(宽容乐观)……美好的品性在路上生长,最终成为学生们生命的一部分。
  这条路的诞生,学生们全程参与,设计的空间,被课程填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他们觉得被重视的感觉真好。这样做的价值是: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如何从一个想法变成现实,让学生们从小就培养建设的意识,对建设充满好感。另外,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每个人都要有想法和创意,要敢于把它变成现实。   让情怀落地——未来的长江儿童博物馆的设计与规划
  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前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说: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学校特有的形态,彰显着特殊的文化意义。学校濒临长江南岸,学生都是吹着江风成长的一代。可以说,长江就是我们大新中心小学的文化符号。
  课程是学生们的,如何让有想法的学生各尽其能?在“话说长江”课程建构的过程中,我们尽量把重心下移,从“顶层设计”到“发现课程”,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调查、自己的表达,让原本零碎的问题,变成了一个极具价值的统整项目课程,确定了长江之美、长江之长、长江之水三个子项目,体现了“用自己的课程学习”。
  从开题大课到成果展示,参与的学生经历了思考、实践、展示等过程。过程性资料翔实,成果丰富。于是,学生们决定成立一个简易的“长江儿童博物馆”,在馆内展示他们的作品,供大家参观。
  学校第二版校歌中有一句歌词:请从今朝始,和梦想同行。在“第二个百年篇章”翻开之际,我们迎来了令全校师生备感幸福的学校扩建项目。看到效果图,学生们自发开展了以“我们的学校”为主题的畅想与祝福活动,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地参与其中。而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又产生了新的想法:张家港有一个长江文化博物馆,那能不能在新建的大楼里设一个“长江儿童博物馆”,可以展示我们对长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呢?
  于是,学生们请教家长,请教教师,请教专业人士,学校扩建方案一改再改。最终在政府的支持下,决定把体育馆往北移,增加了一幢L形的楼,底楼设计一个学生们梦想中的长江儿童博物馆。学生们看到自己的梦想真的有望实现,又激情满怀地投入到未来长江儿童博物馆内部的设计与规划之中。
  2019年12月11日,带着学生们的成果和期待,大新中心小学一行四人应邀参加了在深圳举行的2019年度项目式学习优秀项目展评活动。全国范围内参加的项目很多,在激烈的竞争中,“话说长江”获2019年度项目式学习评选一等奖、大新中心小学被评为2019年度国际Start项目式学习共同体年度最佳实验学校。作为学校代表,笔者在第四届STEM教育与项目式学习国际学术研讨会校长论坛做了20分钟的交流发言。發言获得参会领导和教师的认同与赞誉。大家认为:学校的课程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们带着欢喜去遇见,去惊奇,去动情,去热爱,去思考,去对话,这样的课程,看得见,带得走,是真正有情怀的课程。
  而这,也正是我们大新中心小学课程组一直以来最美的追求。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信息技术不仅在城市学校开花、结果,而且也惠及了农村的每一个村小,甚至是教学点。信息技术为学科课程的实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仍然存在着很多误区,诸如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亦步亦趋,束缚手脚;画蛇添足,适得其反;日常不用,“作秀”亮相;偏重“主导”,“炫耀”技术;管理失控,放任自流;寻找借口,使用低效……这些错误的做法,使信息技术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呈现出重要的辅助作用,做好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整合,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分析江苏省“领航杯”优课评比一等奖的教学课例,针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 小学英语 信息技术 有效性  近年来,信息技术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已经被广大英语教师认可并
新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对写作教学的目标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可见,低年级练习写话,关键要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有表达的欲望。那么,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呢?下面是我在培养学生写话兴趣方面的一些尝试:  一、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激起写话的欲望  “说”是练写的“根”,有了“根”才能有生存的机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常规武器”,也是最便捷的师生交互活动方式。恰当有效的提问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当前一些语文课堂上,低效、无效提问现象令人担忧:有时一个问题“激起干层浪”,场面喧闹,无法控制;有时一个问题“石沉大海”,学生面面相觑,教学冷场。因此,探索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课堂改革亟待面对的一个问题。教师当以生为本,参透教材,做到牵一发而动
1  邦彦家的饭不好做,老头子吃得可精了。芹菜要先竖着切两刀,再橫着切成寸的段儿。油温不能高,用手放在上面试一试,感觉有热气了赶紧下锅,把一粒大料下到油里,炸至变色,再放葱丝、姜末,下芹菜丝翻炒不超过九秒,不放酱油,放勺豆瓣酱,出来的芹菜丝脆、嫩、鲜,吃下去有回甘。做回锅肉也不能用吃剩下的肉,要用新做的肉。这是老头子最爱吃的。  美盼把一荤一素两个菜做好,又把一小碗米饭放进电蒸锅,那时邦彦家就有电
小学英语教学中,语篇学习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它主要是从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入手,以学生获取、分析、整理和应用文本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很好地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学生在进行语篇学习时会比较轻松, 否则在进行语篇学习时,学生会受到单词、句子等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很难全面提升语篇阅读能力。为此,教师应寻找一些帮助学生提升语篇能力的方法。  一、提趣味问题,吸引学生阅读文章 
月光满满的,水一样充盈,玻璃窗看去像水族箱,窗外的树枝水草一样摇摇晃晃,有落叶飘下来,像互相追逐的鱼……  高良闻到一阵荷花香,香气似乎呈扇形喷雾状弥漫过来,感觉有清凉濡湿的颗粒无声无息爬满脸颊鼻腔。  荷花香从妻子身上飘过来,她闭着眼睛,好像已经睡着。她鼻息很轻,轻如蚂蚁的脚步声,很难判断她是睡着了还是醒着。  细细回想,高良发现,妻子身上发出荷花香的时候并不多,白天就没有,夜深人静时,躺下休眠
做梦  胡微儿梦见自己在香港。航班推迟,要晚上11点起飞。现在是下午1点,阳光照得人晕晕的。还有大半天的时间要打发。一起来的人,一个一个都走了,剩下她立在街边。香港还有什么人可以一见的吗?她茫然了一会儿,那个名字不可遏制地浮上来。西庸,他在香港已经好几年了吧。  遇到西庸时,胡微儿是家庭主妇,他们是在从香港回程的高铁上认识的。一等座,两个位置正好在一起。  西庸显得热情,刚坐下就帮她放好了一个挺重
【摘要】低年级科幻画教学有其自身特点,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特征,教师从营造科学环境入手,到熟悉这个体裁的特点,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再到扩大交流平台和创新设计的格局;最后掌握一些美术表现的技巧,为学生作品添姿增彩,最终让低年级科幻画创作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且取得成果。  【关键词】科学氛围 赏析作品 评价养分 科技需求 彰显个性  科幻画是运用绘画语言创造性的表达出对宇宙万物、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发展
摘要:品质课堂应当是以建立在儿童发展的基础上,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彰显生命活力、唤醒学生潜能、开启心智的课堂。品质课堂也是师生精神栖息的家园,是身心愉悦的港湾。本文将结合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品质课堂进行深入的研究及实践,探寻出品质课堂的基本教学策略。  关键词: 品质课堂 教学策略 实践研究  教育是一种意向性、理想性的社会实践,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其最基本的追求。“品质课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