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职业教育的教师职业精神?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s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教师节前夕,教育部授予10名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光荣称号,其中有两位来自于职业院校:河北省张家口职教中心校校长汪秀丽、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丑武江,职校教师以前所未有的比重登上了我国教师的最高荣誉舞台。《中国青年报》撰文《找回渐行渐远的教师职业精神》指出,“就算很多人认识到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人,但我们对培养人的理解是存在偏差的”,所以,应该对教师职业精神的内涵达成一个共识。但一方面,教师职业精神是个概念指向极其宽泛的术语,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里,可能就意味着不同的事情;另一方面,教职员工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职责也未必清楚。
  曾经有人说,职校教师是最需要教师职业精神的工作,因为他面对的是最弱势的学生群体。那么,职校教师的职业精神到底是什么?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讨论
  爱心与责任:支撑教师前行的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以爱心与责任为基石的教育信仰是支撑教师前行的职业精神。
  “爱心”是教师职业精神的“天然”基石。就教育的功能——对人的发展功能而言,教育最强大的力量是在促进人的变化,促进每个人向着生命自觉的方向变化。因此,这种“促进”表现为师生“心灵与心灵的呼唤、情感与情感的共鸣、个性与个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教育的“育人”本质就意味着,教师职业的对象不是“物化”的产品制造,而是“人化”的精神提升。教育家夏丏尊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有句名言,“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所以,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别于血缘关系的爱,是教师职业的“大爱”之延伸,是既普通又神圣超越了“亲情、友情”的生命诠释。对于职业学校的教师而言,因其教育对象——职校生多为学业不优、习惯不良、行为不端的学生,不经意间常因“言语”暴力甚至“行为”对抗,形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和冷漠,从而导致“爱”的天平失衡。这也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最重大任务。所以,师爱不仅是教师职业的素养,也是一种职业能力,即科学、艺术地“表达”爱——对爱的理解、对爱的意义的认识以及对爱的把握上。教育的爱,其内涵应该是丰富而又深刻的,尊重、理解、信任、激励、赏识、要求等都是其应有之义,否则,“爱”就会变成爱的名义下的“溺爱”和“放纵”。
  “责任”是教师职业精神的“社会”基石。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但人的发展,不仅是基于个体基础上的个性发展,更是“共生”基础上的社会化发展。促进人的社会化,就意味着教师必须以特定时期的社会要求来教育引导学生。当代教师至少面临三项责任:一是岗位责任,二是社会责任,三是国家责任。教师必须确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庄严的使命感,明责之源泉:专心致志于本职工作;尽责之展现:勤奋地从事本职工作;履责之依托:创造性地开展本职工作。
  教师的职业精神既是内蕴的教育信仰,同样也是一种外显的行动状态。朱自清在《教育的信仰》中写道,“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对于他的上帝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所以,对于从事教育的教师来说,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更要有爱的艺术。“爱的教育”和“教育的爱”都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磨砺。让爱的教育充满教育心智,让教育的爱闪耀人性的光芒!
  (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 徐 健)
  以人为本的教师职业精神
  教育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最深刻地牵扯到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十分复杂的社会文化活动。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职业精神内涵的丰富性。
  康德说,人是目的。沿着这样的思路,我们有理由认为,以人为本的教师职业精神应该至少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即教书育人的教育理想,以文化人的教育自觉,爱与关怀的教育情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良知。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我们期待着建设怎样一个社会,取决于我们给未来培养怎样的人。只有当教育所培养出的人具有现实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时,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作为教师,只有树立教书育人的教育理想,坚守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才能不断升华内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保持持续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激情。
  教育是文化的传承,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温柔的征服,教师是派往学生世界的文化使者,一方面,教师自身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教师更要有遵循教育规律、以文化人的教育自觉。换句话说,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绝不能以道德的名义实施不道德的教育行为。正如泰戈尔的诗句:“不是槌的击打,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教育往往是借有形的教材而教“无字之书”,教师应该清楚,书本上那些字词、符号、图形、公式等等,背后还隐含着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会爱。爱的对象是人,就会产生对人的尊重、友善;爱的对象是知识,就会产生求知的欲望;爱的对象是国家和民族,就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而这一切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爱与关怀的教育情感。
  教育是直面生命的特殊的认识活动,每一个生命都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因此,对教师来说,毫无疑问,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基本的教育良知。
  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不是选拔性的教育,而是培养人的教育,本质上是大众化教育,如果一定要区别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教师精神,那么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更加突出“关注普通人”的教育思想。
  (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 林德华)
  用“主‘职’无适”建构职校教师的职业精神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们实现更有尊严的生活,职业教育也不例外。梁启超说:“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什么是“敬”?朱熹说:“主一无适便是敬。”套用一下朱子的话,用“主‘职’无适”建构职校教师的职业精神,即凝心聚力、专心致志从事职业教育,心无旁骛。“主‘职’无适”,需要我们去研究职业教育的本质与规律,研究职业教育的功能与特点,研究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与教育艺术。   卡罗尔大学
  大,足以服务你
  小,足以认识你
  初识它,即被深深震撼:生活中别人的存在是多么重要!教师和学生每天都会面对面地打交道,这些鲜活的生命不该是最弱势的群体,他们也需要享有学校足够的物质设施,充足的、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和教师,丰富的课程设置,需要得到很多发挥智慧才能的选择和机会。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具有受教育权利的我们的下一代,是促进社会文化传播的继承者。“服务”意味着“爱”和“感情”,没有多种形式的情感表达,教育会失去很多的吸引力,它的终极意义会被剥夺;“认识”表明尊重个体意识和平等对待,认识和更好地对待个体的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道德承诺,也是最起码的职业精神。
  教育基本上是一项道德事业,它试图让接触它的每个人,老师以及学生,比现在更好。在“服务”意识的引导下,教学和教育事业才能给教师带来深深的满足,才能更好地认识教育对象——学生,让他们对你心生钦佩和亲近你的意愿,从而成为和你一样健全的人。
  (江苏省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苏 菲)
  爱的薪火传递
  在讨论职业教育的教师职业精神之时,我想起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发生在1977年10月,那年我是77届应届高中毕业生,在无锡某厂学工劳动,每月有14元工资。家中极贫困,指望着我微薄的工资贴补家用。这年恢复高考,学校的团委书记陈燕老师来家访,动员我回校参加高考复习。那时无锡市七中的老师为我们补习并不收补课费。尽管这样,父母亲仍不乐意,认为我考不上大学,白白地浪费钱。陈老师看出了父母的心事,就表示我每月14元的工资由她来贴补,要知道那时她每月也仅有38元工资。虽然父母亲不好意思要老师的钱,但总算同意我回校补课了。我终于考上了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父母亲也喜出望外,他们说,幸亏陈老师动员,不然就耽误孩子了。
  我一直在想,是怎样的职业精神驱动,使陈老师毅然做出拿出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贴补学生家长的豪举?而这改变了一个学生一生的命运。
  第二件事情发生在我走上教师岗位之后。班上有个学生很调皮,将窗玻璃打碎了,我了解到他家比较困难,就自己去财务处替他赔了3元钱。家长知道后很感激,同时也希望我多费点心好好教育孩子,于是送来了一袋大米。我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托学生捎给家长,并封上了口,为了封住夹在里面的50元钱,信中除了感谢就是希望保密,不要让孩子知道送大米的事情,会使孩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多少年后,这届学生毕业聚会,这个事业初成的学生说,他最终知道了信封里的秘密,他知道了老师对他严格要求是真的对他好。他对我说,老师,您是真正的老师。
  我感慨,因为我也拥有过真正的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这就是教师职业精神的薪火传递。
  (江苏省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陆迎真)
  不上假课
  说到了教师的职业精神,我的脑海中立刻闪现出“不上假课”四个字。这四个字听起来也许不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是就个人目睹的教育现象,却觉得能做到这四个字很有必要。有没有职业精神,换句话说,这个老师像不像一个老师,私底下听听学生的评价还是很有用处的。
  有一次某校听课,正要离开教室时,无意中听到两个学生窃窃私语,说回答问题的某某同学就是老师事先指定好的······
  还有一次临时性听课,教授《登泰山记》的语文老师整节课都把课文作者姚鼐念成“姚鼎”,学生一阵骚动,但也许是考虑到后面有听课教师而隐忍未发……
  某次去实训工场,教师布置好了要做的切削任务,等学生们在机器上忙碌起来,自己却溜回到工场旁边的办公室里,打开电脑看起电影来。偶尔出去转转,学生有问题来办公室咨询……
  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千百篇理论上对教师职业精神的探讨抵不过学生私下里的一句评价。知行合一,不上假课,传真知识,立真人格,树真精神,才能育真学生,才能有真职业精神。
  (江苏省江阴市丁蜀中等专业学校 徐长波)
  如何提升职校教师的职业精神?
  首先做到平静。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内心平静,才能在欲望与诱惑面前心无旁鹜,在荣誉与屈辱面前镇定自若,在困难与挫折面前矢志不渝,在喧哗与浮躁面前凝神专注。尽心尽责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达到由内而外的平静和充实。
  第二要有关爱。领导的关爱,同事的关爱,会使教师感到亲切、温暖和友好,心理安全感倍增。在关爱和被关爱的过程中,体悟温暖与呵护的感觉,打开心灵之门,消除心灵隔阂,追求共同理想。
  第三就是宽容。每个个体的家庭背景、工作经历和思想基础等都存在着差异,对同一现象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我们应当寻求、容忍差异,倾听那些代表着差异的沉默声音,以一种更为宽阔的视野,在与异己价值的交往中统一认识、友好共处、和谐共进。
  最后就是唤醒。没有一个人能认识到自己天分中沉睡的可能性,此时,需要借助外力在实现精神的“沟通”“相遇”和“共享”过程中,唤起自我意识,发掘优质禀赋,唤醒内在的创造力、生命感和价值感。■
  (江苏省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张 旭)
  (本期“问题讨论”得到江苏省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大力支持,特此鸣谢。)
其他文献
摘要:美术是一门艺术,美术学科自然也是一门艺术学科。初中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直困扰着广大美术教师。趣味性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当学生认可了美术课程后,自然而然地会对美术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 初中美术 教学情境  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慢慢被淘汰,新的教学模式已经产生。
一、项目(课题):《套类零件的加工》——车(镗)、铰孔加工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材要求将本节教学内容设计成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四个教学课题。    二、课例背景介绍  (一)教材分析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常识》这门课程,突破了传统的单科独进式专业课程体系,综合《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有关实训教学项目等课程,实现了课程综合化和模
在2021年“两会”期间,一名政协委员建议父母持证上岗的提议,引发了近五亿网友热议,他的具体建议为:一是针对学龄孩子家长,建立“家长教育指导工作室”,颁发“合格父母”上岗证;二是针对在校生,学校建设“家长学校”,一对一解决教育难题;三是针对准父母,做好孕期的“生育并重”教育培训。对此建议,网友们各抒己见,态度不一。笔者认为,这一建议的背后是家庭亲子教育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实际上,如何做好亲子教育
摘要:大多数学生将体育看成是玩耍和放松的时刻,对体育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学校对小学体育课程的投入不多,所以体育教师也不愿意花费更多时间来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使得小学体育教学效果不理想。基于此,本文阐述了趣味性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趣味性教学的几点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 趣味性教学 应用策略  在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加强体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学生
2012年秋学期的一个下午,XG职业学校16岁的L同学拨110报警,称自己的手机在校园里被抢。  当派出所民警赶到学校时,看到一名女生和一位女老师正在争论。原来,放学时班主任X老师来到教室处理班务,但L因放学后有事要办,就在老师讲话时,在座位上打起了电话。老师收了她的手机,并让她到办公室处理。在办公室门口,L向同学借了手机报警。  L认为她都是高年级学生了,有自己的事情需要打电话处理,而且打电话是
伴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如何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如今,许多语文教师展开了新的教学尝试,为语文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然而,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语文教育要想摆脱旧观念的束缚,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地投入新课程改革的洪流,正确认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内涵,规避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用“授学生以渔”的策略对待阅读教学,让学生不再是语文课堂的旁观者,而是主动参与
在当前素质教育体系中,俄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虽然不像英语学科那样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俄语在学生的高考中依然占有一席之地。从高中俄语教学中可以看到,学生存在书面表达能力薄弱的现象。然而,书面表达是俄语学习的一个基本内容,俄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  一、结合课本,夯实表达基础  在高中俄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离不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如单词怎么写、语句怎样组合、语法中的问题等,这些都是教
摘要:数学学习离不开数学解题,然而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学生做错题的现象屡见不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解题错误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规避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题错误 归因 策略  一、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归因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是指,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性质、规律等基础知识理解不透彻,掌握不牢固,导致解题出现错误。如有这样一道题目:“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上午9时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  一、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问题的初步分析  1.受传统观念的长期影响,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仍然不高,高职教育“门庭冷落”。  2.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滞后。有些高职院校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导致其毕业生“滞销”。  3.受传统学科教育的影响,重视科研轻视教学,重视理论性教
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安全教育在职业院校是一个薄弱环节。加强职业院校安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法律知识教育、安全生产教育和健康生活教育。  一、职业院校安全教育的内容  1.安全知识教育,包括财产安全与人身安全知识教育。如,消防逃生演练活动等。2.法律知识教育。随着普法教育的开展,职业院校学生的法律知识有所增强,但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