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习活动设计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yi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开创了新基础教育理论。新基础课堂强调的是重心下移,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要做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不能为了课堂的顺利进行等不及学生的思考,出现教师代替学生、部分优秀学生代替全体学生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基于学情和对教材的解读,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活动背景
   “位值图上的游戏”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最后一课时的内容,目的是通过位值图上的添加、取走、移动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加深对位值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二、活动描述
   活动1:摆放一个小圆片
   师:现在有一个小圆片要放入位值图中,你打算放在哪里?表示什么含义?
   生1:放十位,表示一个十;放百位,表示一个百;放个位,表示一个一。
   生2:放百位,表示一个百;放十位,表示一个十;放个位,表示一个一。
   师:你们更赞同谁?为什么?
   生:第二个,有序思考,避免重复和遗漏。
   小结:小圆片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含义不同。
   活动目的:通过在位值图上摆放一个小圆片,摆放不同的数位表示的含义不同,让学生初步感知位值的概念,同时在摆的过程中渗透有序思考,为后面学生能够有序地添加、取走、移动一个小圆片打下基础。
   活动2:添加一个小圆片
   师:你能用小圆片在位值图上摆出573吗?
   师:如果添加一个小圆片,573可能会变成几?
   生:添加在个位,变成574;添加在十位,变成583;添加在百位,完成673。
   师:按个位、十位、百位添加有什么好处?
   生:避免重复和遗漏。
   师:同样添加一个小圆片,为什么得到了不同的数?
   生:添加在不同的數位上,得到的数不同。
   师:新得到的数和原来的573相比大小有什么变化?
   生:574比573多1;583比573多10;673比573多100。
   师:添加之后,小圆片的总个数有了怎样的变化?
   生:多了一个。
   小结:添加使小圆片个数变多,数变大,具体变大多少要看添加在哪个数位上。
   活动目的:本环节对于小朋友来说比较简单,重在通过操作过程加深印象。在有序地添加小圆片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添加使小圆片的个数增加:添加在百位,数增加一百;添加在十位,数增加一个十;添加在个位,数增加一个一。
   活动3:取走一个小圆片
   师:如果在位值图上拿走一个小圆片,573又会变成了几呢?拿走之后小圆片的总数怎么变了?都是拿走一个小圆片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数呢?新得到的数与原来的573相比大小有什么变化?与同桌合作解决以上几个问题。
   活动目的:前一环节已经探究过添加一个小圆片的情况,这一环节让学生在与同桌合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拿走一个小圆片的情况,充分体会拿走和添加一个小圆片的实质是一样的,发现拿走使小圆片个数变少,数变小,具体变小多少要看拿走的是哪个数位上的。
   活动4:移动一个小圆片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添加、取走一个小圆片,如果移动一个小圆片,573又会变成多少呢?想想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可能的情况找出来?谁愿意来试试?边操作边说说你是怎么移的。
   生:移动百位的小圆片到十位,变成483,移动百位到个位,变成474。
   师:他表达得很清楚,先移的是百位的,将百位的移到十位,再移到个位,谁知道接下来他要怎么移了?
   生:再移十位的,移动十位到百位,变成663,移动十位到个位,变成564。
   师:你很聪明,都能知道他接下来怎么移了。现在十位也移完了,谁能猜出他接下来会怎么移呢?
   生:移个位,移动个位到百位,变成672,移动个位到十位,变成582。
   师:真棒,刚才这三位小朋友很厉害,他们先移了百位,又移了十位,最后移了个位,只能按这样的顺序移吗?
   生:还可以按个位、十位、百位的顺序移。
   追问:移动过程中,小圆片的总个数发生变化了吗?为什么数变了?
   生:小圆片总个数没有变,移动不同数位的小圆片,最后所表示的数不同。
   追问:新得到的这些数与原来的数相比大小有什么变化?
   生:有的变大,有的变小。
   小结:移动过程中,小圆片的个数没有变,可能使数变大,也可能变小。
   活动目的:本环节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找不全或者用无序的方法,因此需要让学生自己操作,在移动的过程中感受有序的重要性,明白移动过程中小圆片的总数没有变,但是位置变了,所表示的数也发生了变化。
   三、活动反思
   本节课有很多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操作活动,因此几乎所有小朋友都能够投入活动中,也表现出了不错的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添加小圆片环节,有的小朋友能够有序添加,有的小朋友无序添加,还有部分小朋友没有找出三种情况。但经过添加环节、取走小圆片环节,几乎所有小朋友都能够有序地找全三种情况。到了移动小圆片环节,学生的差异就体现出来了,有近三分之一的小朋友不能做到有序地找全六种情况。因此,需要重点沟通如何有序移动,让学生体会到有序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真正推进“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更要强化劳动教育,因为它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让小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锻炼意志,提高生存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生;劳动教育;强化策略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要重视劳动教育,要把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
摘 要:在新时期,教师带着长远的眼光,将教学方向放在学生未来的成长上,重视其思维的拓展和综合能力的强化,特别是意识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依托前瞻性思维,对授课方案进行调整,使学生的自省、自律与自得意识得到有效培养,从而使之形成正确的观念并让课堂风生水起。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三自”意识;培养   “三自”意识可使学生原有的认知得到强化,将知识进行重构,形成极高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实
摘 要:作为通用国际语言,英语成为小学教学中的主要课程。根据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小学英语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识记课本上的单词,能够根据拼读规则正确读出单词。自然拼读是学生在掌握汉语拼读之后,将拼读技巧迁移到英语学习中来,继而正确拼读英语单词。传统教学方式偏重条理,忽视教学的趣味性,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绘本阅读是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弥补了传统方式趣味性不足的缺点,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探讨自然拼
摘 要: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学生理解与接受能力强,部分学生则基础差且理解能力不足。这样完全不同的认知起点恰恰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起点,学生课外阅读量、阅读策略等都要紧紧围绕这一“点”来开展。以统编版三年级中的“快乐读书吧”为例,对整本书阅读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以期给教师的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快乐读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给学生推荐了大量的阅读书目,但是
摘 要:数学是自然科学之母,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学的作用越来越大,数学教学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小学学科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数学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对于小学生的后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新教学手段,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每一位数学老师
摘 要:在小学教育之中,读与写都是非常关键的教学内容,是现阶段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应在契合新课改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更好地为建设小学语文读写教学课堂助力。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读写结合   在现阶段,国家新人才战略的提出,使得教育行业也迎来了新常态下的新形势及新发展下的新变化。在小学阶段,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教育提供了基本的范式,带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概念性思维尚不完善,对纯粹的数字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对数学概念的建立模糊不清,且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所以对稍复杂的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比较弱。对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形结合;低年级;数学教学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还不成熟,对概念、算理和数量关系的理解缺乏形象化的认知,因而会造成学习
摘 要:情境体验式教学是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情境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条件,结合学生特点,合理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与区域发展关系”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由于“交通运输方式”本身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容易创设
摘 要:数学学科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所谓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对其展开教育引导的一个过程,进一步将生活与数学之间存在的联系充分体现出来,这种情况下能够最大程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基于此,将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运用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来分析生活化对学生的影响,同时教师也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素材来丰富教学活动内容,也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状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计生活化、多样化的
摘 要: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抓住知识的延伸点,才能让课堂更加有效。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教学时通过“精心预设,在自主探究中暴露”“以形助思,在直观演示中醒悟”“深度思考,在追问辨析中明理”“拓展延伸,在练习解疑中提升”等活动,让学生的深度学习真正实现。   关键词:自主探究;直观演示;追问辨析;练习解疑   数学知识的编排具有螺旋上升、层层深入的特点,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