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与区域发展关系”的情境体验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lo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境体验式教学是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情境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条件,结合学生特点,合理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与区域发展关系”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由于“交通运输方式”本身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容易创设合理情境。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与区域发展关系”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适合利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方式展开教学。
   关键词:情境体验式教学;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高中地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并且确定了新的地理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建立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评价体系。
   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是指根据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特点,科学地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展开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它指出了地理学习方式的新方向。
   一、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转变教学方式的必要性
   地理学习方式创新的方向主要包括:体验—反思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生机制;交互—整合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扩展—变构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完善机制;实践、体验,做中学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必由之路。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势必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主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都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同时,新高考背景下的地理试题设计中“区域性”和“综合性”两大学科特征更加明显,侧重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在综合题的设计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其考查方式大多是以区域为背景,以区域的某一“主题”为中心,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围绕案例进行设问,层层推进,由浅入深,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來解决真实情境中更加复杂的新问题。所以,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运用教学方式,对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有重要的作用。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问题导向式教学设计
   1.设计背景
   情境体验——问题导向式教学在我国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越来越被重视。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应用可以是课外活动的真实情境体验和课内活动创设的情境体验的结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创设的教学情境服务于教学实践,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设置问题层层递进,学生主动实践、思考获得感悟,这就是学生自主体验的过程。
   2017版新课标中关于“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影响”这部分内容的要求略有变化。原课程标准的要求是:(1)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新版课标的要求是: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新版课标的要求更宏观一些。针对这一变化,就新版课标的要求,结合大量实例,构建基于情境体验——问题导向式教学设计,跟学生一起探讨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利用身边真实材料创建情境,从“贵广高铁”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体验、思考,并总结一般地理规律。
   2.教学过程
   在完成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构建基于情境体验——问题导向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情境体验—问题驱动、有效互动—自主建构(概念、知识、思维),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并逐步将这种教学模式更多地应用于课堂,为提高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服务。仅以本文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照。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围绕学生的基础技能、情感态度以及学以致用成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组合元素,其中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更是数学教学的目标指向。从当前的一些高年级小学生在解答问题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差的问题,这也成为众多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必须采取一定的科学有效的方式与方法进行引导,从而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 要:在语文这门学科中,作文占据很重要的一部分,学好作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将阅读运用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是一种新的拓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式,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仅要注重课内教学,还要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增加学生自我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成绩。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
一、引言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认识到阅读模式和口语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但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仍然存在“输出受阻”的现象。尽管教师尝试改进教学方法,却很难针对学生个体情况来教学。因此,教师需要用思维导向模式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模式设计   输入假说论是指在非英语语言环境中,学习者要先吸收大量的信息才能保障语言准确输出。以读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真正推进“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更要强化劳动教育,因为它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让小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锻炼意志,提高生存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生;劳动教育;强化策略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要重视劳动教育,要把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
摘 要:在新时期,教师带着长远的眼光,将教学方向放在学生未来的成长上,重视其思维的拓展和综合能力的强化,特别是意识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依托前瞻性思维,对授课方案进行调整,使学生的自省、自律与自得意识得到有效培养,从而使之形成正确的观念并让课堂风生水起。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三自”意识;培养   “三自”意识可使学生原有的认知得到强化,将知识进行重构,形成极高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实
摘 要:作为通用国际语言,英语成为小学教学中的主要课程。根据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小学英语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识记课本上的单词,能够根据拼读规则正确读出单词。自然拼读是学生在掌握汉语拼读之后,将拼读技巧迁移到英语学习中来,继而正确拼读英语单词。传统教学方式偏重条理,忽视教学的趣味性,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绘本阅读是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弥补了传统方式趣味性不足的缺点,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探讨自然拼
摘 要: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学生理解与接受能力强,部分学生则基础差且理解能力不足。这样完全不同的认知起点恰恰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起点,学生课外阅读量、阅读策略等都要紧紧围绕这一“点”来开展。以统编版三年级中的“快乐读书吧”为例,对整本书阅读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以期给教师的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快乐读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给学生推荐了大量的阅读书目,但是
摘 要:数学是自然科学之母,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学的作用越来越大,数学教学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小学学科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数学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对于小学生的后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新教学手段,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每一位数学老师
摘 要:在小学教育之中,读与写都是非常关键的教学内容,是现阶段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应在契合新课改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更好地为建设小学语文读写教学课堂助力。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读写结合   在现阶段,国家新人才战略的提出,使得教育行业也迎来了新常态下的新形势及新发展下的新变化。在小学阶段,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教育提供了基本的范式,带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概念性思维尚不完善,对纯粹的数字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对数学概念的建立模糊不清,且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所以对稍复杂的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比较弱。对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形结合;低年级;数学教学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还不成熟,对概念、算理和数量关系的理解缺乏形象化的认知,因而会造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