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国培计划”的实践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i6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甘肃省首批实施新“国培计划”项目的会宁县,结合本县教育和教师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规划,确保培训质量,对“国培计划”的实施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把新“国培计划”做成了让广大教师认同的“我们的培训”,在新“国培计划”引领下构建县域教师全员培训支持服务体系。
  一、强化培训规划,着力“三个转变”
  1.强化培训规划
  一是系统梳理教師培训思路。认真研究新“国培计划”的“五类项目”要求,把握项目要领,确立“国培计划”在县域教师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其地位是前瞻性、针对性、专业性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培养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和校本研修能手,重点辐射教师专业能力较强的乡镇校,示范带动县域和校本研修的常态化、有效化,改进乡村教师的研修方式,建立乡村教师研修工作坊,丰富县级教师培训课程资源,促进教学教研培训同步实施,促进教师自我规划、自主研修和自我提升。明确“国培计划”实施的核心目标,即通过“国培计划”的引领,努力构建县域教师全员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形成以实施新“国培计划”为契机,以《送教下乡培训指南》《乡村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指南》《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指南》《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指南》(以下统称为《指南》)为指导,以建设县教师发展中心和县级教师培训团队为抓手,以乡村教师为重点,以把握混合培训模式为载体,着力构建县级教师自主培训体系的教师培训思路。
  二是整体规划教师培训框架。开展课堂教学现状和教师研训需求的调研,分析“培训、教研、教学”脱节和教师培训零散的原因,研究制订《全县教师研训一体化实施五年规划》,结合新“国培计划”项目要领,与承训机构协同申报项目规划。
  2.着力“三个转变”
  一是转变培训观念。以“专业的不可替代性”为职业特征,提升教师的职业尊严,以“学习创造价值”为核心理念,统一教师的思想认识。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围绕新课改开展培训,提高教师掌握和驾驭新课标、新教材、新课程的能力;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围绕教师的专业标准,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重点是教师专业理念的更新等;增强参训的主动性,实施“国培计划”是县级培训管理机构的职责,参加培训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各级培训都是为了引领、促进、提升教师的自主研修。
  二是转变培训设计。将《指南》作为承训机构、县级培训管理机构的行为准则,提前协同设计培训项目。以学校教师为培训主体,把握教师对培训课程、方式、时间的需求,并及时告知承训机构。以县级为实施主体,结合县域教育实际,设计培训方案,找到与承训机构的平衡点,确定培训方案。确定方案时,把“培训谁、由谁培训、培训什么、怎么培训、培训到什么程度、何时培训”作为整体考虑。制订方案时,根据乡村教师实际,考虑一校一案、一科一案,甚至一人一案(教学点)进行设计。以承训机构为责任主体,发挥引领性、针对性、专业性的指导作用,为县域提供支持和服务,把新“国培计划”做成教师欢迎、县域期待的培训。
  三是转变培训机制。在县教师发展中心的统一管理下,创建 “在岗培训教师”的培训机制,由该机制先带出第一批,第一批再带出第二批、第三批……在这个机制中,第一批依托承训机构,实施新“国培计划”,县级培训团队全员、全程参与;第二批及以后各批次,依照第一批的模式,主要依托县级培训团队完成。同时,探索建立培训选学机制。
  二、强化培训实施,着力“三个精准”
  1.强化培训实施
  一是分工负责与协同实施培训项目。实施新“国培计划”的过程中,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培训指南的通知》和《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明确分工,尽职尽责。做好县域、承训机构之间的统筹、衔接、沟通、约束、协作工作,为实施“我们的培训”凝心聚力。如“教师网络研修”项目,利用线上学习平台的统计数据,召开推进会,进行督促;“置换研修”项目,经培训返岗后,进行课堂教学测评,等等。通过这些措施,协同实施培训项目,确保培训质量。
  二是合理增设自主培训项目。为了强化“置换研修”项目的培训效果,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提升县级培训团队的实际能力,增设了“乡镇辅导员培训”“乡镇督导员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等县级培训项目,由县级培训团队成员授课。
  三是有序扩大教师培训范围。为了使新“国培计划”与县培训项目有效对接,会宁县从实际出发,在合理增设培训项目时,尽量使培训项目的设置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位教师对接起来,从而有序扩大教师的培训范围,增强教师自主研修的意识。
  2.着力“三个精准”
  一是精准培训“对接点”,主动做好培训对接。其一,把教师需求作为对接点,让教师主动提出培训需求,争取新“国培计划”的实施与教师需求、校情、县情的精准对接,促进教师自主研修。如在实施“送教下乡”培训项目时,各学科的研修主题都是根据教师需求而定,培训凝聚了教师的共识,使研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其二,把项目优势作为对接点,做好校本研修与新“国培计划”的精准对接,提高培训成效。如“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实用性强,学习内容分学科设置,并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让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依据学科教学需要适时运用信息技术。会宁县把这些优势作为对接点,让教师通过线上学习后,再在线上、线下开展校本研修,类比思考或同步思考所教内容,并将所教内容作为所完成的作业提交给承训机构,做到培训与教学同步,达到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的目的。
  二是精准过程“管理点”,加强过程组织管理。其一,把“选派参训学员”作为管理点,建立年度学员参训账单,避免教师重复参加同一类型、同一级别的培训,做到城乡学校均衡合理选派参训教师。其二,把“共同监控督促”作为管理点,共同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管督促。县域指定带队人员,通过电话或现场巡课等方式,了解参训情况和承训机构的实施情况,协商解决发现的问题。如“教师网络研修”项目,对于学习滞后的学员,县级管理员根据承训机构发布的学情通报,将相关情况反馈给工作坊坊主和学员所在学校,最后通过双线管理将信息传递给学员,督促其改进。其三,把“双任务促动”作为管理点,训前对教师提出参训要求,布置学习任务,训后要求教师在县域或校内交流心得体会,开展汇报教学和二次培训活动,发挥带动效应。其四,把“对接点落实”作为管理点,促进新“国培计划”延伸到学校,扎根到学校。如“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抓住上述优势的落实为管理点,把线下作业纳入教学实践和校本研修中,交流研讨教学设计,展示课件,开展观摩教学。   三是精准能力“提升点”,持续提升新“国培计划”实施成效。其一,把“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作为能力提升点。如“置换研修”项目,以新课程标准为统领,突出学科特点,按照教学内容模块,把解决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作为教学能力提升点,把解决课标解读、教材钻研、学情分析等方面的问题作为教研能力提升点,把“教师工作坊坊主”“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的整合”“校本研修的开展”等方面的问题作为培训能力提升点,把“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师生关系的建立、学习小组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作为教学、教研、培训能力提升点。其二,把“研修成果运用”作为能力提升点。通过在教学实践、校本研修、县级研训中运用研修成果,进一步提升教学、教研、培训能力。其三,把“研训作用发挥”作为能力提升点。通过在校本研训、县级研训中承担研训管理、授课、指导等任务,促进县级培训团队的专业发展,持续提升新“国培计划”的实施成效。
  三、强化培训体系,着力“三个建设”
  根据会宁县地域广、学校层次多并分布零散的特点,建立了高等学校、县教师发展中心、片区研修中心、乡镇研修中心、校本研修、教师自主研修(菜单式选学机制)“六位一体”的教师全员培训支持服务体系。通过行政推进来强化培训体系,如培訓政策、机构建设、队伍建设、经费保障、设施建设、网络资源等都需要行政推进;通过专业指导来强化培训体系,如研训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高等学校的专业指导;通过自主完善来强化培训体系,如制度建设、档案建设、组织管理等都需要县级教师培训管理机构来自主完善。为此,会宁县着力以下“三个建设”。
  一是逐步推进县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从培训、教研、电教等部门的统一管理,到职能整合,再到机构整合,最终完成县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
  二是全力做好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建设。采取“按条件和流程选定、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实行动态管理”的办法,建设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团队成员需参加“置换研修”项目培训,承担送教下乡培训,担当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坊坊主,还要承担县级教师培训授课任务、主持设计和实施校本研修。
  三是高度重视教师研训基地的建设。全县建设了14个义务教育阶段和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学科研训基地,该基地学校对研训活动场所和硬件设施加强了建设,以提升教师研训服务能力,加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课堂教学研究,大量积累学科名师培养、学科特色建设等方面的成功做法,承担全县学科教师研训实践任务,引领全县学科教学改革。同时,县教育局从政策上支持基地学校,在经费分配上向这些学校倾斜。
  近两年来,会宁县对全县教师累计培训16 377人次。其中,有11 863人次参加了“国培计划”,基本实现了全县教师培训“国培计划”全覆盖。据此,教师们的专业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得到了加强;教师的培训方式更加多样,混合培训模式已经运用;教师培训指向更加明确;县域教师全员培训体系初步建立,能够有效开展县级教师培训。
  (责任编辑 张慧籽)
其他文献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我园尝试开展了主题探索活动,即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与引导的一系列活动,试图用新的教育方法影响和教育幼儿。实践中我们发现,主题探索活动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配合和参与。因此,我们把主题探索活动作为家园共建的新平台,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中来,使主题活动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一、介绍主题情况,设
摘要: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是贫困地区和家庭的福音,它可以让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上得起大学,在大学里深造。虽然这项政策给百姓带来了诸多好处,但是,它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申请和使用失约、还款失信等,这都与大学生的诚信是分不开的。本文从国家助学贷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来探究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 大学生 诚信教育  国家助学贷款是指一些经由国家审核通过的银行,向高等
改变,是教育发生的“满足条件”。  铃声一响,学生进了教室;铃声再响,学生走出教室。如果学生没有发生改变,那么教育没有发生;如果学生变得不愿踏进教室半步,那么教育也没有发生;如果学生发生了好的改变,那么教育就发生了。  什么是好的改变呢?教师说:“我的学生学得很优秀!”这就好比哥伦布以为自己到达了印度一样,因为他有欲望,这种自评多是一种幻觉;学生说:“老师教得很好!”教师于学生而言是权威,学生的评
兴趣是指个体因特定的事物、活动及对象,而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郭沫若老先生曾说过:“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的探索。反之,如果没有对学习产生兴趣,不但会浪费时间和精力,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一、兴趣培养始终贯穿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在五感之中,触觉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一种感觉。但是很多的特殊情形主要使用触觉,许多特殊的人类群体也主要依靠触觉。前者,如攀岩和石窟探险的探险家;后者,如盲人。而且由于触觉独特的特点,不同的人对同一物体、同一个人对不同物体的感知差异性,相比其他感觉(如视觉)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准确性和记忆力方面。事实上,触觉是一种不断进化的生物从先祖那里延续下来的古老的觉知——触觉往往是动物的重要定位手段,这可从除掉触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旨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化学教材中设置了形式多样的化学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谈了几点看法。  一、精心准备实验  教师要指导好化学实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精心准备。首先,教师的态度要认真。虽然教材中的实验素材设
吉姆是个孤儿,从小在各种恶语的攻击下长大,逐渐成长为一个自卑、可怜的小家伙。直到一次在路上帮助一个女裁缝捡东西,收到人生第一次称赞后,他发生了改变……  A boy named Jim was an orphan and the laughing stock of the whole town. He was twelve years old, slim and undersized. He ne
[摘 要]优化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出通过比较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种有效方法,主要是更换式、前后式、内外式比较法,以期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思维能力;比较法;更换式;前后式;内外式  优化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在实践中尝试运用比较法组织教学,极大地增强了学生思维的敏感性、周密性、广阔性、深刻性、辩证性、创造性
一、现状分析   大多数中职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基础知识薄弱,概念模糊。再加上中职学生不重视数学课,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不钻不问,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不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系统性,而只会简单地识记机械模式,依葫芦画瓢。   二、解决对策   1.预习式教学   在中专数学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通常都强调课堂教学,而忽视了课前的预习环节。预习式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讲授下一部分内容前,以提纲的形式列出
近日,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教体局联合县人民检察院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法治进校园宣讲活动。  法治宣传员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因素、如何预防和避免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方面,用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案例,以案释法,以法論事,深入浅出地作了一场生动的报告,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精彩生动的法治教育课。  本次活动是民乐县法治教育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使全县中小学师生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