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共生发展”的和谐乐章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anj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按照生态学理论,班级学习是个体和群体间相互协调、共生发展的关系。每一个个体的自由发挥、优秀个体的带头引领、教师卓越的调控艺术是缔造数学课堂“共生发展”的重要保障。借助于课例分析,为更好地实践数学课堂“共生发展”的理念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共生发展 数学课堂 和谐 许卫兵 分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7-008
  俗话说10个手指头伸出来还有长有短,何况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的人。班级就是这样一个如同10个手指头般的大家庭,之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必然存在着个体的差异。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班级学习在本质上就是一个个体与群体互动的关系,这种关系,既不是要求个体服从群体,也不是让群体管辖个体,而是彼此相依、相互协调、共生发展。课堂学习的意义,就是要让不同个体的知识、经验、能力、思想、行为等要素汇聚一起,进行大碰撞、大融合,最终变成精神的共生!
  教师在课堂上是一个融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推动者等多种角色在内的复合体,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怎样协调好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又怎样发挥它们最大的优势,靠的就是教师的调控智慧了。现以特级教师许卫兵“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的几个教学环节为例,对这个话题做些思考。
  一、各美其美:个体的自由发挥
  学生参与学习时总是带着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走上前台”,而是让学生先自由发挥,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顺学而导,让学习新知的过程变成互相学习、共生发展的过程。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初步回顾平均分的知识,并将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后,许老师就让学生先自由发挥想象:平均分成两份后,其中的一份用数怎么表达?
  经过一番思考后,学生把不同表示方法都写到黑板上,其中以0.5和1 / 2居多。
  师(指着0.5):写出这个数的同学来说说,这个模样的数叫什么名?
  生1:这是小数。
  师:你还真的说对了,凡是有“点儿”的数,我们就叫做小数。下学期我们将集中学习小数,你今天就用上了,不简单呢。会读吗?
  生1:零点五。
  师:你是怎么想到用0.5来表示半个苹果的?你是不是在哪里看到过0.5?
  生1:考试时我得了99.5分,就是被扣了0.5分,没得到100分。
  师:哦,想到考试成绩了,0.5就是半分,1分的一半。
  (板书1分成两个0.5)你解释得真到位!还有呢?
  生2:我见到过超市物品的标价,有0.5元的。
  师:嗯,那0.5元是多少钱呢?
  生2:0.5元是5角,5角 5角=1元。
  师(竖出大拇指):你们真棒!那还有同学写成这个数(指1 / 2)是怎么回事呢?
  生3:这个叫分数。
  ……
  师(在学生解释了自己的想法后):那0.5跟这个1 / 2有什么关系吗?
  生4:他们是相等的,只是一个为小数,一个是分数。
  听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个体经验都被激活了,尽管不是完全跑在教师“设定的跑道上”,但是,由于充分地展示、陈述了自己的想法,使得学习过程更加充实和饱满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你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们就会展现出更多的惊喜。
  二、美人之美:优秀个体的引领
  在集体学习中发现优秀个体,并让个体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带领大家共同前进,是个性化学习与共生性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在许老师的课堂上是随处可见的,尤其是在解释“1 / 2”这一环节上,体现出了教者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到的教学理解。
  师(指着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的“1 / 2”):请解释一下,你是怎样把刚才我们切苹果的过程跟你写的这个数联系起来的?
  生1:我是这样想的,一个苹果切开分成了两半,两半就是两份,两份之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师:那你的写法中哪里是表示“切”这个动作?
  生1:中间这根线。
  师:这根线就表示——
  生1:切,也就是表示平均分。
  师:这一切,苹果就平均分成了几分?
  生1:两份!
  师:哪里有2?
  生1:线的下面有2。
  师(指着分子“1”问):那这个1呢?
  生1:这个1就表示两份中我们取的一份。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她的意思说清楚了吗?你听懂了吗?
  生(齐答):听懂了!
  师:谢谢你,小姑娘,真不简单。你把刚才切苹果的过程和分数的写法联系起来考虑,很有创意。那你们觉得按照怎样的顺序写1 / 2比较好呢?
  生:先写中间的横线,再写下面的2,最后写上面的1。
  分数到底按照怎样的顺序书写,好像没有统一的规定。理论上,怎样写都有一定的道理,从上往下写,可以看成是与除法联系了——先写被除数,再写除号,最后写除数;从中间向两边,就像刚才这位学生所想的,和分数产生的过程一致;从下往上,可以看成二份中挑选一份,着重了结果。问题是,不管怎样写都要赋予其一定的解释,才会让学生对写法有更多的“亲和力”,也同时能增加对分数的认识。这一环节中,许老师着力引导学生“把切苹果的过程和分数的写法”联系起来,在优秀学生的讲述中,全体学生很快取得共识,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美美与共——团体的超越发展
  陶行知先生有一段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只要你善于发现并加以培养,他定能发挥你意想不到的能量!这一点反映在数学学习中,就是要让每一个个体都得到发展,而且是最优化的发展,在个体都优化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团队的超越发展。   在许老师“认识分数”的教学中,有一个小组合作环节:看哪个小组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二分之一的想法最多。
  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如下。
  生1(从他的言行可以看得出是个有号召力的学生):我们大家一起商量,先想简单的!
  生2:可以横着对折。(边说边操作)
  生3:还可以竖着对折。(同样边说边操作)
  生1:嗯,这两个很简单,还有其他的吗?
  生4(看得出这个学生很善于思考):我觉得正方形可以对折,这个长方形应该也可以角跟在角之间先画一条线,再沿着这条线折,应该也是平均分。
  (其他学生赶紧找出直尺、铅笔,先画一条线再对折,果然将长方形折出了二分之一)
  生1:很好,我们已经想到三种了,再想想有没有其他想法!
  生4:刚刚我们是角对角画线折的,那角对角折行不行呢?
  (大家赶紧拿出最后一张纸进行实验)
  生1:先比划比划,行得通的话再折下去!
  (大家比划过后一致认为——可行!最后,通过分析、操作,得出了四种不同的表达方法)
  当这一组学生到讲台进行展示后,得到了教师和大家的掌声肯定,特别是最后一种角对角折的方法,非常有创意。不过,许老师似乎还不满足,动员所有小组将这四种折法在同一张纸上表示出来,并引导大家发现“四根折痕竟然都相交在同一点——中心点”并展开大胆想象:是不是只要经过中心点的折痕都能将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呢?
  在生态学理论中,特别强调“生态位法则”。所谓生态位,就是在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物种都拥有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即占据一定的空间,发挥一定的功能。好比一个男人,在爸妈面前,他是儿子;在儿子面前,他是爸爸;在老婆面前,他是丈夫。在每一个关系系统中,他都把自己所处的角色做好,整个系统就是生态的。同样,班级学习中,学生个体固然有差异,但是,他们都是学习的主人、主角、主导,尽管在能力、差异、经验方面存在区别,但是不因为有区别而受到冷落与歧视,产生自卑然后退让,而是始终处在中心位置、主角位置,带着自信参加学习,追求课堂学习的美好。这大概就是精神的共生了。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人不同”,这是许老师共生发展的课堂带给我的感受,同样,也是我们引导学生数学学习努力追求的生态、和谐的境界。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学定教,简言之就是要让教学从过去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转变为“学生需要学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想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这样做不仅是生本位的体现,更是教育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体现。  [关键词]以学定教;磨课;图形;放缩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一内容为比例知识的推出埋下了伏笔,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了解比例的含义。初次授课时,笔者
作为高中班主任,尤其是高一班主任,在接手新班级、新学生时,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惑与难题。因为,这些学生虽说已经经历了中考的洗礼,但对高中的学习、生活依然是一头雾水。高中快节奏、高强度的学习生活令不少学生难以适应,这对于有效开展班级工作提出了挑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形成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特请教于同仁。  科学务实,目标精准  军训刚刚结束,我们恨不得孩子们立即以高三冲刺的姿态进入到紧张的学习当
[摘 要]“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是衔接“表内乘法”和“多位数乘法”的重要内容。根据一线教师的困惑,对比分析四个版本教材和学生的学习起点,重组教学路径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并在实践后继续思考,整理出运算教学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计算教学;运算教学;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0-0020-03  “笔算多
[摘 要]对浙教版、苏教版、西师大版教材中估计圆的面积的编排内容做比较和分析,指出了存在意图不明、前后环节不衔接、思路断层及颠倒等问题,提出了完善教材、探究并获得圆的面积猜想过程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圆;面积;教材;估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0-0011-03  在探究圆的面积公式时,有的教材除了用“画—分—剪—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部分人对于文字的书写已经逐渐用电脑等工具代替,而不再习惯动手去写了。对于刚刚步入学习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正确书写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面对现如今的社会现状,小学语文教师们要有因材施教的意识,鼓励学生们对学习文字书写产生积极性。因此,本文笔者就小学语文的写字教学设计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课堂中语文的学习显得较为重要,特别是书法教学更是重中之重。文字书写变得重
初三及高一化学思维学习阶段性明显。针对初三及高一一线教师形成问卷访谈,探查各个阶段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体验和认知发展,发现制约各个阶段学生化学思维发展和学习进阶的原因并探究提高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  访谈录的设想及内容  初高中都属于中学教育范畴,但学生认知水平、思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和初三阶段相比,高中化学概念多、知识点难度大且分散广,特别是建立正确的化学思维模式对高一新生来说都是不小的
[摘要]在“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引入数直线和正方体“以形辅数”,并通过操作、小组讨论等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深入了解小数意义和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的过程中,获得问题解决的一种意识和观念,在抽象中建立小数意义的模型。  [关键词]小数的意义;小学数学;以形辅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入和完善,核心素养体系的建立也被认为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分析、运算、推理以及判断等过程,来达到掌握数学知识以及对知识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数学课堂教学要点分析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开展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向学生提
挪威政府鼓励中小学学生学习第二外语,将第二外语教学与评估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中。2006年,挪威统一制定了第二外语国家教学大纲,从三个教学领域界定了教学内容,明确了五大技能的培养目标。第二外语也和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国家教育部门每年都会组织学生统一考试,考试试题体现了基于能力培养的目标。在挪威,儿童六岁入学,小学七年制,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小学和初中属义务教育。挪威教育研究部 (Kunnskapsde
[摘 要]学生的数学学习是生动的,也是具有个性的。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经验积累和思维积累等,在教学“千克和克”时依托学生的生活感知,基于学生的实践感悟,加速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稳健发展。  [关键词]千克与克;学习积累;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6-0068-02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