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式教学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Y5123553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点,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而以此为背景的课堂教学便可称之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生物探究式课堂教学如何实施?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尝试与思考:
  1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质疑、自由探讨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2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步骤
  2.1创设探究的情境
  学生的学习愿望可以在一定的情境中触发。探究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唤起学生的探究意识,还能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减数分裂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人的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为46条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愿望,在了解到有丝分裂过程及实质的基础上,学生会自己分析减数分裂的过程,初步归纳出减数分裂的实质。
  以问题创设情境。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触发点,是开启科学大门的密钥。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现代教学论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只能是肤浅的。所以,应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围绕主题,遵循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兴趣的原则,通过选用实物、模型、挂图、实验、电教媒体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在学生的心里产生求知欲望。在教学中以科学发现的成功经历创设情境。例如:光合作用的发现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努力,每一位科学家的选材、实验设计、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都值得探究,通过探究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不仅能了解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领悟到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精神,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2.2让学生体验不同类型的探究过程,掌握一般方法
  中学生的探究方式主要有阅读探究和实验探究。教材上可供阅读探究的内容很多,有具体事例介绍、图表、科学发现史等等。对于不同内容其探究的方法也有区别:对表格要仔细分析所列项目、数据,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揭示其反映的问题实质。如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及其含量与地壳中元素的种类及含量的对比,能反映生物界与非生物界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对曲线要分析其坐标的含义及曲线的变化趋势,如酶的催化效率与温度、酸碱度的关系。对于实验探究,要首先介绍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然后通过具体的探究实验来体验探究过程。例如,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无论哪种探究方式,都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尽可能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加知识,在“探究”中创新。
  2.3及时点拨,激励评价
  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探究情况,教师应及时点拨、归纳、概括探究要点、梳理知识、构建网络,并要求学生运用探究获得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学生可以自评、互评,也可以大家总结,教师补充,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指明方向。
  3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3.1适用性
  探究式教学要从知识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把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结合起来。切勿所有知识都用探究式来进行教学。我们强调课堂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机会,并不是要否定知识传授的独特作用。接受式学习模式运用得好,可以使学生学习知识更加主动、有效。
  3.2目的性
  探究性教学要有明确的知识、能力和思想等方面的目标,并且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探究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应多样化、灵活化,不被固定的程序或模式所限制。如果只懂得要“开放”和“自主”,让学生完全独立学习,其结果就会导致无序化状态的出现。
  3.3要注意学生探究学习的质量
  在探究性教学中,既要关注探究的过程和步骤,更要注意探究学习的质量,不仅要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更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领悟探究学习的重要性。
  总之,通过探究性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更要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在与他人交往与合作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学生通过多方面收集资料,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实践证明,探究性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班主任在中、小学教育活动中极为重要,他们既是普通教师,又是一个班集体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协调者。班主任在担负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班主任的举止言行、工作风范、品行道德、待人处事等都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因此,作为班主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以适应现代教育对班主任的要求。   一、加强对班主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校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标准,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可靠保障,所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极为重要。  一、从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富有成效地教育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由于遗传基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因而形成了每个人独特的心理
语文是什么?是单调的文字、枯躁的句子、艰深的文章,还是咬文嚼字的烦恼、死记硬背的无奈、兴诗作赋的苦涩?笔者认为,语文是文化,更是生活,它与生活息息相关。语文学习是享受生活的
“成功的班主任不仅善于放大孩子的优点,而且善于智慧地把孩子的缺点加工转化成美丽的优点。”做一个成功的班主任一直是我向往的人生目标。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让我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互勉。  一、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师爱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母鸡都会的事情,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如果所有的学生都是我们所期望的那种“理想化”人才,那么教师这一职业还会如此神圣吗?为师者,
一、在学生面前不说虚的,要做到“一言九鼎”  班主任要在学生面前有威信,首要一条就是要说话算话。“有言必行”,这个“言”不是班主任的一言之谈,不是班主任的个人意志。这个“言”是指师生共同民主制定的科学合理的班级规章制度、守则、行为规范、公约等,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定。这些规定既有一定的强制作用,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要通过这些规章制度使师生都有章可循,有案可查。班主任要排除干扰,敢抓敢管,按
一、充分认识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非智力因素一般是指个体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一些心理特征。这些特征参与在学生认识活动中,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一班级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别的,但这种差别不大,可是学习成绩差距却较大。就是对某一个学生来说,他的成绩在不同的阶段也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非智力因素引起的。所谓的“勤能补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是这个道理。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因素,利用情感的作用强化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生动的情感氛围,对学生动之以情,不仅能诱发学生求知欲,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参与创造意识,从而倾心投入学习,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以情导入,入境动情  “以情导入”重在“导”。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多下一番功夫,挖掘作者心灵深处的思想情感,精心设计导语,声情并茂地创设一种恰当的气氛引导学生入境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以班级形式授课的课堂教学中,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恰当地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两者有机地结合,各展所长,相辅相成,促成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集成在一起应用于教学中。  随着学校教学设施不断完善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上多媒体的使用已呈普遍之势。多媒体逐渐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
新课程标准提倡用自制教具和低成本实验进行探究活动。如何开发低成本实验始终困惑着广大教师。对于高中物理低成本实验的开发,浙江省特级教师赵力红老师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教学仪器与实验》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的相关文章。这些研究无疑对初中科学教学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遵循赵老师的研究轨迹,以课堂实践为载体,对如何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开发低成本实验进行了思考。  一、“课堂低成本实验”设计思路的来源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现代社会,英语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综合能力,而阅读能力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如何培养阅读能力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建议。   一、明确阅读目的,讲究阅读方法,提高理解率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理解的正确与否是阅读的关键。为了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意识,理解文章所述的内在联系,领悟文章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