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快乐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质量。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课的教学改革任务愈加繁重。本文分析了初中体育课堂的现状,并从几个方面出发,就如何有效开展初中体育课教学改革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教学改革 现状
体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越来越受到关注。教育部为增强学生体质提出要开展“阳光体育”、“快乐锻炼一小时”等各种活动,目前已得到落实。但是,由于应试教育和陈旧的教育理念的影响,有些教师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使得体育课程不能发挥在学生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课堂气氛沉闷,甚至把体育课上成自由活动课,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体育课职能的发挥。
一、初中体育课堂的现状
首先,对体育课重视不够。学校对于体育的投资不到位,体育器材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对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使得体育课程设置课时不达标,即便课时达标,教师也会觉得体育课不是文化课,所以备课不认真,不能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培养。其次,教学形式单一。教师不能立足学生,不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教学流程是:热身慢跑——简单地技能讲解——自由练习,使学生产生抵触、畏难、厌倦的情绪和心理。
二、转变观念,进行课堂改革
要想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效率,就要转变观念,进行体育课堂改革,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促进学生协调发展,立足学生,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性。传统的体育课堂往往忽略学生的诉求,以教师为主体,老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没有选择权,教师仅仅根据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另外,教师的创新教育思想被禁锢,不能打开思路,课堂单一、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缺失,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使体育课堂充满欢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发现、去感悟、去感受成功的快乐。每个教师都应努力研读教材教法,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呈现出趣味性、游戏性、生活性的特点。例如在球类运动教学中面对枯燥的运球、灌篮动作,学生很容易疲惫厌倦,如果采用小组计分制,把竞争比赛引入课堂,则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在“50米蛇形跑”中,可先创设一个故事情境:通过艰难险阻去解救被困的“公主”,让一名女同学在50米的尽头扮演“公主”,另一名同学扮演解救者,然后一起跑回来,用时短的小组获胜。这些带有实际故事情境的练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快乐中掌握动作要领,学到体育竞技知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三、关注学生的差异,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
每个学生都是具体的、具有独特思维的个体,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小排球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按照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要想学生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师要首先做到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应该保持快乐阳光的心情,微笑的眼神,让学生紧张的心情变得放松,带着轻松快乐进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做到严肃而不冷漠,宽容而不放纵,一言一行都要立足学生,给学生如沐春风的感觉。
四、改变教学方法,创设快乐课堂
心理学表明,学生只有在快乐的氛围中才能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程序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乐中学。“快乐”是相互的,教师教得快乐,学生才能学得快乐。教师要努力探索使学生产生愉悦体验的教学手段,并应用到课堂中去。例如,对于“徒手操”的练习,可以采用当下学生非常喜欢的音乐作为背景,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例如《江南style》在学生中广泛流传,我就利用这首歌曲强烈的节奏感,作为徒手操的背景音乐,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受初中生的年龄制约,他们不可能把兴趣长时间地关注在一件事情上,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是音乐,可以是表演,可以是竞技,可以是多媒体,只要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都可以尝试,让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在轻松和谐中锻炼身心,发展个性。
五、全面恰当地评价,使课堂的快乐得到延续
快乐的课堂是短暂的,教师要懂得利用评价,使学生愉悦的心理和情绪得到延续。每节课后,教师都应该从学习的态度、活动的参与度,协作精神、对困难的克服程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对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教师应该从学生对动作的认真学习程度和同学之间的合作等方面来评价;对于那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从体育技能的掌握、运动技巧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本节课中找到自己值得肯定的地方,从而产生正迁移。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互相鼓励,减轻学生对分数评价的恐惧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保护和培养。
体育运动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课程,这门课程的特点使得学生快乐学习成为可能,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乐学,从而积极主动地增强体质。快乐的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开出最绚丽的花朵。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教学改革 现状
体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越来越受到关注。教育部为增强学生体质提出要开展“阳光体育”、“快乐锻炼一小时”等各种活动,目前已得到落实。但是,由于应试教育和陈旧的教育理念的影响,有些教师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使得体育课程不能发挥在学生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课堂气氛沉闷,甚至把体育课上成自由活动课,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体育课职能的发挥。
一、初中体育课堂的现状
首先,对体育课重视不够。学校对于体育的投资不到位,体育器材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对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使得体育课程设置课时不达标,即便课时达标,教师也会觉得体育课不是文化课,所以备课不认真,不能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培养。其次,教学形式单一。教师不能立足学生,不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教学流程是:热身慢跑——简单地技能讲解——自由练习,使学生产生抵触、畏难、厌倦的情绪和心理。
二、转变观念,进行课堂改革
要想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效率,就要转变观念,进行体育课堂改革,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促进学生协调发展,立足学生,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性。传统的体育课堂往往忽略学生的诉求,以教师为主体,老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没有选择权,教师仅仅根据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另外,教师的创新教育思想被禁锢,不能打开思路,课堂单一、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缺失,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使体育课堂充满欢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发现、去感悟、去感受成功的快乐。每个教师都应努力研读教材教法,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呈现出趣味性、游戏性、生活性的特点。例如在球类运动教学中面对枯燥的运球、灌篮动作,学生很容易疲惫厌倦,如果采用小组计分制,把竞争比赛引入课堂,则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在“50米蛇形跑”中,可先创设一个故事情境:通过艰难险阻去解救被困的“公主”,让一名女同学在50米的尽头扮演“公主”,另一名同学扮演解救者,然后一起跑回来,用时短的小组获胜。这些带有实际故事情境的练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快乐中掌握动作要领,学到体育竞技知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三、关注学生的差异,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
每个学生都是具体的、具有独特思维的个体,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小排球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按照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要想学生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师要首先做到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应该保持快乐阳光的心情,微笑的眼神,让学生紧张的心情变得放松,带着轻松快乐进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做到严肃而不冷漠,宽容而不放纵,一言一行都要立足学生,给学生如沐春风的感觉。
四、改变教学方法,创设快乐课堂
心理学表明,学生只有在快乐的氛围中才能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程序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乐中学。“快乐”是相互的,教师教得快乐,学生才能学得快乐。教师要努力探索使学生产生愉悦体验的教学手段,并应用到课堂中去。例如,对于“徒手操”的练习,可以采用当下学生非常喜欢的音乐作为背景,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例如《江南style》在学生中广泛流传,我就利用这首歌曲强烈的节奏感,作为徒手操的背景音乐,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受初中生的年龄制约,他们不可能把兴趣长时间地关注在一件事情上,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是音乐,可以是表演,可以是竞技,可以是多媒体,只要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都可以尝试,让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在轻松和谐中锻炼身心,发展个性。
五、全面恰当地评价,使课堂的快乐得到延续
快乐的课堂是短暂的,教师要懂得利用评价,使学生愉悦的心理和情绪得到延续。每节课后,教师都应该从学习的态度、活动的参与度,协作精神、对困难的克服程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对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教师应该从学生对动作的认真学习程度和同学之间的合作等方面来评价;对于那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从体育技能的掌握、运动技巧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本节课中找到自己值得肯定的地方,从而产生正迁移。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互相鼓励,减轻学生对分数评价的恐惧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保护和培养。
体育运动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课程,这门课程的特点使得学生快乐学习成为可能,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乐学,从而积极主动地增强体质。快乐的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开出最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