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读书声,悠悠语文味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entin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中秋绝唱,也是广为流传的词作,学生、老师都很熟悉,在备课时我也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如果不调整平常的教学思路就很容易让学生陷入已知疲惫。学会诵读古诗是学生必备能力之一。张定远先生在《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指出:“要大声读,反复读!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读!读才能让学生学到情操,把语言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获得知识,进行积淀,形成语感。”
  一
  在备课之初,我就确定了以诵读促进理解,以对比深化理解的教学思路,精心设计了“诵读”这一环节并将之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那么如何安排朗诵既让学生学透课文而又不厌烦呢?我设计了这样不同层次的几个步骤:
  1.结合预习畅所欲言话最爱。
  2.了解背景研读作品找根源:(1)自由朗诵,整体感知;(2)聆听范读,比照仿诵;(3)揣摩研读,用心品味;(4)深情齐诵,感受真爱。
  3.对比赏析探究延伸找真爱。
  首先,营造朗诵氛围,让学生能很快进入文本状态。我回避了很多公开课开课时用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导入的思路,而是直接发问:结合你的预习谈谈你最喜欢词中的哪一句?让学生真正自由地畅所欲言,说出自己预习时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我不作过多点评和干扰。然后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把全诗朗诵一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首词的大意,并根据刚才的理解,揣摩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和语气语调朗诵这首词。这样让学生既对作品有完整的印象又能直接进入文本。
  其次,老师在课件音乐的配合下脱稿给学生作示范朗诵。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下载了许多朗诵,有网上朗诵爱好者的朗诵,也有南京师范大学陈少松教授的吟诵,还有唐宋名篇朗诵会上的吟唱,等等,但都觉得和学生之间有些隔阂,所以最终决定还是自己现场朗诵。尽管我的普通话水平不是很高(课后也有普通话好的听课老师向我反映说字咬得不是很准,找朗诵带效果可能更好些),但我想这时学生需要的不是标准的普通话水平示范,而是这种激情——与课文,与作者同喜同悲的一种激情。
  于是我选择了神秘园的白石音乐作背景,在课堂上我背诵式地很投入地朗诵全文,学生们很受感染。在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后,我让同学们模仿在音乐背景下进行朗诵,学生均能一改平时的扭捏之态,很投入地进行模仿。
  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分上下两片揣摩研究每一句应该怎么读,让学生自主研究:你认为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看似平淡的两个小问题,却激起学生思维深处的千层浪。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有理由的,有把握的,能有话可说的说:哪些词要重读?哪些词要舒缓一些?哪些词要急促些?……每个同学可只说一句并请示范朗诵,如果说不清理由也没关系,可以用朗诵告诉大家,同学互相补充纠正试诵。因为在这里老师强调了学生的个性特点,而且考虑到了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同学都有话可说,所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读兴趣,更重要的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热情。
  课堂上同学们思维活跃,探究兴趣浓厚,发言积极,每个同学都自觉主动地参与进来。在研究朗诵的同时,也对课文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朗朗的读书声把课堂气氛一下子推向了高潮,学生们个个情不自禁,争先恐后,以读为荣,以读为快,且读得声情并茂。在个性化的诵读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
  最后,水到渠成,在对全词研究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们用自己的真情完整地把全文朗诵一遍,效果显而易见。当场听课的领导及同行们也都感动了,陶醉了,不禁颔首微笑。我想这就是朗诵的魅力,语文的魅力。
  我在拓展延伸环节中,让同学们回忆朗诵记忆中有关借“月”写离情别绪的诗词,再和本词作比较,谈谈你更喜欢哪一首?同学们在朗诵其他诗词时也能做到情感充沛。
  一节课结束了,但我的思索远没有结束。回顾整节课的脉络:散读—初读—听读—跟读—研读—齐读—比读,以“读”贯穿课堂始终作为一个载体,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主题的把握,语言的揣摩,情感的体验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
  联想到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语文课应洋溢着一种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程少堂老师一贯主张:“对字、词、句的敏感主要是靠读出来的,而不是靠分析出来的。因此,语文课上要书声琅琅。书声琅琅本身就是语文味的重要体现。”他还明确提出:“语文味”应是语文教学必须具有的,能够具有的,而目前还未能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一种境界。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味”从何处来?我想朗诵就是一个取之不竭的源泉。朗诵是一种语言艺术,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是把平面语言转化为立体语言的活动。如果我们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它就是一个“化乎内而成于外”的完整系统。因此,朗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提高自审能力;朗诵还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巩固、系统化;朗诵有助于提高听、说、写及阅读能力;朗诵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有利于发展思维力、创造力。
  语文教学改革的先驱叶圣陶先生一直提倡朗诵教学。他说:“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朗诵的工夫,无论对语体还是对文言教学都很重要,仅仅讨论,只是知识方面的事情,朗诵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
  借用听课人之一——上海师范大学文学院商教授的话:“这样的课才是真正抓住了古诗文教学的本源!”能有这样的评价,我为之欣然,并将继续努力下去。
  “语文味”从读中来。有时如泉水叮咚,有时如鸟语婉转,有时高昂,有时激越,有时深沉,有时轻快……作品美的思想内容,美的艺术形式,通过适宜的强弱,和谐的节奏凸显出来,这里有“清风徐来”“和风细雨”,也有阳光灿烂,春暖花开,有活生生的人物,动人心弦的故事……这是一个美的世界,这是一个快乐的海洋。在这样美不胜收的氛围中,学生能不被美的魅力所折服吗?能不追随美的足迹加入朗诵的行列、步入语言的殿堂吗?这样的课堂能不洋溢出浓浓的“语文味”吗?
  让语文课堂上书声琅琅,香味四溢。
其他文献
摘要:Langacker认知语法体系中的“发展动力模式”,“参照点”和认知构式理论等理论可以用于对情态动词“要”的解释。“要”既可做根情态,又可做认识情态。情态动词包含的描述场可以由其后的主动词具体化。“要”作为表达义务的根情态,可以与其他根情态连用。“要”所表达的否定概念通过“不”和”“没”实现;“不”可否定情态本身或者其后表达的行为或事件,否定主动词所表达的未来的行为或事件;“没”不能对情态本
一、日语“异形同义语”的定义  金·今仁(2000)把异形同义的词汇定义为“同义语”。日本的国立国语研究所(1995)则把一组具有个别相同意义的词汇称为“类意语”,也叫“同意语”,与此同时这些词汇间的共同特点越多则其“类似性”越高,反之“类似性”越低。例如“歯医者”和“歯科医”即是如此,因两者具有相同意思,所以“歯医者”即是“歯科医”。依此类推,多个词汇是否归类为同义语,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意义是否相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越来越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教师不仅懂理论,而且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在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上,赴企业锻炼被认为是最直接、最高效的手段。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而赴企业实践锻炼是培养教师“双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
摘 要: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参与美术活动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审美情操,使其在生活中感受美、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  关键字: 想象 美术教育 小学生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美术教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且把这些想象运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呢?如果在美术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无论是在课程性质、理念还是设计思路、内容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教材由原来的通史变成了古今中外合编的专题史。跳跃性、理论性较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较弱,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不完整、不连贯、没有逻辑性。学生学完后,头脑里的历史知识是一盘散沙、一团乱麻,对历史知识的宏观把握和整体认知很差。每到考试前,学生都眼巴巴地望着老师,期盼着老师给他们画重点,而老师也很无奈,抓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职院校多渠道整合资源建设的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通过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等生产经营过程,使基地实现经济效益,并通过该基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因此,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具备两个目标:经营目标和实训目标。经营目标是实现企业的自主经营、优化组织结构、实现最优成本控制、保证服务质量、实现利润最大化。实训目标是提供具有真实而综合的职业环境,按照专业岗位对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
摘要: 跟读训练能强化语音,选择合适的跟读材料,分阶段运用正确的跟读方法,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听说水平,成功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关键词: 高职学生跟读训练操作方法    一、引言  跟读是大家熟知的英语学习方法,近年来被广泛使用,例如英语幼儿启蒙、各学校英语听力教学,甚至在翻译人才的培养方面都用到这个方法。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口语和听力水平不高。本文根据高职学生英语存在的问题,试图分
摘要: 开放型阅读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文本材料,主动参与学习的可能。而多媒体素材又以其强大的信息功能给学生创设语言文字所无法准确表达的意境,恰当合理地使用这些资源可以为开放的课堂注入源头活水,同时还应有意识地回避在多媒体使用过程中的一些误区,让新的教学模式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相得益彰,服务每一个学生。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开放阅读教学多媒体素材    开放性阅读教学要求营造开放性的氛围,
摘 要: 在新课堂改革的实践中,教师要力争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协调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引导和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 新课改 化学课堂 学生的问题 应对措施  随着杜郎口中学的崛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备受关注,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改革犹如雨后之春
本文涉及的关于澳大利亚移民政策和语言规划的问题在澳大利亚国内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由于近年来澳大利亚不断提高新移民的英语能力门槛,这个话题就不免被澳大利亚的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热烈讨论。  何谓“语言规划”?Kaplan(1997:3)将其定义为:“为了在一个或多个社群中实现有计划的改变或阻止某种改变而制定的一整套思想、信念、法律、法规、政策、规则和所实施的一系列行为。”[7]按照这个定义,中国内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