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动态生成观,构建和谐课堂,回归生活语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njihuo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应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本,实现生本对话;合作交流,实现生生对话;拓展延伸,回归“生活语文”。 达到:师生互动,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生生互动,让思维在碰撞中跳跃;动态生成,让课堂建构更丰富。
  【关键词】对话 合作交流 互动 生活语文 动态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在相互尊重、相互倾听、相互交流的和谐氛围中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不断调整并充实自己的经验世界。
  《沙漠中的绿洲》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叙写了阿联酋人民在自然条件恶劣的茫茫沙漠中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建成一个个美丽的绿洲,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一、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为贯彻上述精神,同时结合课文特点,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本,实现生本对话。
  课堂上,学生不是单纯地接受,而应通过文本试图寻找“一束思想的芦苇、一个灵动的智慧、一种悠久的情怀”,同时又与文本展开认知、思维等的较量。“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教学设计力求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本”,自读自悟。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读书做记号,写下阅读感受,留下思考的痕迹。学生只有熟读课本,与课本对话,悟出其中的某些东西,才能和同学、老师对话。
  2、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实现生生对话。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多次预设了“交流阅读感受”这一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朗读、合作想象、交流体验等,这样互动学习,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身的价值,同时也能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有利于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3、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回归“生活语文”。“超越文本是基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是跨越课堂,超越时空。它意味着大语文的构建,对话方式的丰富、开放。设计“总结拓展”这一环节,其意就在于让教师和学生走出“书本语文”,回归“生活语文”,进行广泛真实的对话。让文本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社会空间。
  二、下面是课文的教学片断
  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深有感触。(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圈画画,同时写下阅读感受)
  师:同学们,老师看到大家很会读书,有的同学一边读,一边圈画,有的同学读了一遍读两遍,甚至读了三遍、四遍,读完,都能写下自己的感悟。这样的习惯非常好。你找个伙伴,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再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读句子,交流感受)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并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愿意把自己的阅读成果与同学们分享吗?(愿意!)
  师:好,让咱们来开展一个小小的读书交流会吧。谁先来读一读,说一说?
  生1:“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这句话让我感受到培育一棵树、一棵草花了很大的代价。
  生2:我也有同感,我们的父母为了培养我们花费了很多的心血,而在阿联酋,培育一棵树的代价相当于培养一个孩子。
  师:是啊,可以说这里的每一棵树、每棵草都倾注阿联酋人民的心血,真不容易啊!谁来读读这一句?(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培养一个孩子。”一句)
  师:读得真好!能让我们感受到阿联酋人对花草树林所倾注的无限心血和爱。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在阿联酋培育花草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的代价呢?从课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
  生:(读)“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师: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1:这里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土地板结,根本不适宜植物生长。
  生2:真是一块不毛之地,因为这里的水是咸的,土是咸的。
  生3:读了这句话,我更能体会到阿联酋人培育一株植物是多么不容易啊!
  生4:是啊,阿联酋人培育植物就好比培养孩子,需要花费多大的精力和心血啊!
  生5:阿联酋人多么不简单啊,他们对美好生活有着不懈、执著的追求。
  师:是啊,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也深有同感,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两句,先自由练习一下。(自由练习读)
  师:(听个别同学读书的情况)谁来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环境的恶劣。(读这两句)
  师:大家能对他的朗读作一个简要的点评吗?
  生1:我觉得他有些词语读得不太好,比如说:“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句,我觉得应该这样读。(该生再读一读)
  师:你们赞同他的看法和读法吗?(赞同)
  师:那谁再来读一读?
  生:我来。(该生很自信地读了这两句)(读完,一片掌声)
  师:读得真好。就在这样的“不毛之地”上,阿联酋人却培育出那一株株美丽的花草,让星罗棋布的绿洲遍布
  沙漠,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请你读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读一读。(自由读,找句子)
  师:谁先来读一读?
  生:“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这句话说明阿联酋人花的代价之大。
  师:是啊,为了美好的生活环境,阿联酋人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继续交流。
  生1:“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生2:(读)“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这句话说明,阿联酋人是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来培育花草的。
  生3:阿联酋人真了不起,他们用心血、用智慧、用劳动的双手培植出这样美丽的花草,让茫茫沙漠遍布绿洲,他们创造了美,也创造了奇迹。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句子,感受阿联酋人的勤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齐读句子)
  师:请看大屏幕。(投影句子: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请大家细细品读这句话,体会阿拉伯朋友说这句话时的心情。(自由读句子)
  生:我觉得阿拉伯朋友说这句话时充满了幸福感,因为是他们让绿洲遍布“不毛之地”,让生活更美丽。
  师:是啊,我们可以感受到阿拉伯朋友说句话时是多么自豪、兴奋、幸福。让我们读好这一句,分享阿拉伯朋友的幸福吧!谁来读?(学生读句子)
  师:我们听出来了,阿拉伯朋友是多么自豪。是啊,面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自己用双手创造的美丽,谁能不感到自豪、幸福呢?让我们齐读这一句。(齐读这一句)
  三、教后评析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以上教学片段就很好地体现了师生、生生和生本之间的互动。
  1、师生互动,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新课本”的理念下,教师已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恢复平民色彩,与学生平等对话,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
  2、生生互动,让思维在碰撞中跳跃。生生互动是学生互相学习的一种活动。生生互动是构建和谐课堂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在生生互动中,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错,特别容易激活思维,给每个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
  3、动态生成,让课堂建构更丰富。“动态生成观”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较新理念,它的基本内容是:教学过程必须在互动中生成,必须焕发出师生生命的活力。在以上片断中,由于教师的精心设计,由于生生、师生、生本之间的充分互动,生成了许多未曾预料的精彩。如:阿拉伯朋友说的一句话,学生在品读后,交流感受,生成了阿拉伯朋友“自豪”、“幸福”、“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了美丽的世界”等精彩的感情,不得不令人叹服:孩子的心灵多么纯真,孩子的感受多么真实,孩子的心灵世界多么丰富!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的基础上,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进而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关键词]语文学习;习惯;方法;会学习    国外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把习惯叫做人的第二天性。我国研究者认为习惯是基础与能力之间的桥梁。有了好习惯,就能自觉地在学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阅读教学成了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作为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如何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鉴赏语言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阅读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向作品,而不是带着作品走向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摘要]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活动中,学校和教师要遵照小学教学的教学规律,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认真组织好小学语文教学的各项活动,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
【热点点击】  材料一:11月5日,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拉开帷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合作命运与共》的主旨演讲,强调各国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建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重申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材料二:11月10日,为期6天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
[摘要]沟通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方式。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一系列的沟通,成功的沟通是师生之间良性互动的前提。对技工教育而言,有效的教学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充分重视学生的需求,进行良性沟通,拉近师生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有时通过委婉批评式的沟通能调控良好的课堂秩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从细微处进行多方沟通,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理想的课堂,才能最终在课堂上
[摘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通过各类实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实验技能必须注重三个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一、培养感觉技能,提高思堆能力;二、培养操作技能,增强动作的协调性;三、培养实验设计技能,重视发散思维训练。为培养这些实验技能,在教学中要注重三个环节:一、强化基本操作训练。形成单项操作技能;二、注重综合训练,提高实验
[摘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明确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发掘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人文因素,把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个性发展等等。所有这些在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文精神;内涵;策略与方法    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公民社会构建和人类文明长远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人
[摘要]人教初高中化学多年。高中的化学教师普遍认为高一的化学难教,学生认为高一的化学最难学,不少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对化学头疼。高中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初高中存在部分知识断层,该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绊脚石、拦路虎。在后来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衔接好初高中知识断层,对学生的发展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本文全面总结出初高中知识断层的知识点,通过采取相应的对策衔接断层知识点,针对断层知识,尽最大的努力选
“为什么布鲁塞尔市政厅里要悬挂曾经侵略过他们的国家的君主画像呢?”“为什么作者要把小于廉向出殡人群撒尿的传说也写入课文,这是否会有损于小于廉的英雄形象呢?”这是教研员范老师在听完了我上《布鲁塞尔大广场》这堂课后向我提出的两个问题,它们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不是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而是这两个问题的本身。  《布鲁塞尔大广场》可以说是一篇说明文。全文按照空间顺序,通过对布鲁塞尔大广场周围的天鹅咖啡馆、市政
笔者有幸听了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认识角》一课,教者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以多彩的数学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等活动中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片段一:揭示角的特征  1、老师为每位小朋友准备了小礼品,(每小组准备了纸工袋、三角板、方瓷砖等实物)请同学们拿桌面上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它们上面的角,在小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