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怎样才能让孩子在这有限的40分钟里获得更多的知识?这种想法也许是很多老师不自觉进行“填鸭式”“满堂灌”教学的原因吧。
近几年来,在“学讲计划”的推动下,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了较大改进,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孩子,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让他们在小组内学习,在讨论中学习,并把自己的所学再讲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我觉得,如果教师能适时的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片“空地”,也就是留几分钟的空白时间,不去干预他们,让他们自由地讨论,自由地表达,自由地画,甚至是尽情地笑,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空地”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农村孩子对蝉非常熟悉,对蝉脱壳也不是很陌生,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仔细看过金蝉脱壳的情景。在教学《金蝉脱壳》这篇课文时,我把这堂课的“空地”留在的课始。我先把课题“金蝉脱壳”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问:“你们谁见过金蝉脱壳?”尽管课前孩子们已经进行了预习,但是此时依然兴趣盎然,他们兴致勃勃地在小组内谈论起来。有的孩子在滔滔不绝地描述着自己的发现,有的孩子在津津有味地倾听。我看到还有几个孩子在用手掌,甚至用自己的身体做着蝉尾出壳时的动作,那情景真是惟妙惟肖!等到大家逐渐平息下来,我说:“现在我们来看看文中的作者是怎样写金蝉脱壳的好不好?”孩子们的兴趣又一次被激发起来。他们带着自己的认识走进的文本,和作者进行了对话、交流。我想这片“空地”不仅激发起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了孩子们研究金蝉脱壳的兴趣,而且对孩子领悟课文,对孩子的求知欲,对孩子未来的探索和發现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空地”可以使课堂更融洽,师生关系更亲密
“亲其师,必信其道”,拥有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更有效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我在教三年级《金子》这篇课文时,课文学完了,孩子们有的沉浸在彼得梦想实现的欣喜中,有的可能在思考彼得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他们在一起吵吵嚷嚷,议论纷纷。这时我没有因为课堂纪律的混乱而生气,也没有打断他们。过了一会儿,我加入进来,微笑着问:“你们有梦想吗?你们的梦想是什么?”顿时,教室里像炸了锅,小手如林。我开始从举手最高的孩子问起,这时,一个个科学家、记者、教师、医生、现代农民诞生了。那一张张涨红的小脸阳光十足,光彩照人。突然,一个男孩站起来大声地问:“老师,你的梦想是什么?”我稍微一停说:“我的梦想——是你们的梦想都实现!”顷刻间,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经久不息的掌声。那张张红红的脸蛋像盛开的向日葵花。我知道这会自由的吵闹时间让我和孩子们的关系更亲密了,我们的心走的更近了。
三、“空地”可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一次在听一位老师上《秋天的原野》这课时,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孩子们知道秋天来到了,它来到了天空,来到了山谷里的枫树林,来到了村前村后稻田里,来到了半空中的雁群。老师问:“你觉得秋天还会来到了哪里?可以模仿课文写下来,也可以用自己的画笔画下来。”孩子们纷纷行动,不久一张张稚嫩的、色彩绚丽的画展现在大家面前。一篇篇简短有趣的文字诞生在这群孩子手中。其中一个孩子这么说的“我家院子里的菊花笑了,不知道是不是看到了秋姑娘高兴的。田野里的豆荚饱了,不知道会不会让秋风撑着了?”看着这童稚而有趣的语言在场老师禁不住笑了。
课堂中的“空地”展示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最高境界。给课堂教学恰到好处地留片“空地”不仅不浪费时间,不减少孩子的思维量,也不是驾驭不了课堂,使课堂组织松散,相反,它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帮助孩子更深刻地领悟所学内容。可以引起孩子的联想和想象,让孩子有所思考有所创造。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空地”无论留在课堂中的哪个时间段,都要求起到铺垫和蓄势的作用,达到引发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留片“空地”吧,相信这片“空地”里定会开出灿烂的花朵,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凤城街道办中阳小学(221700)
近几年来,在“学讲计划”的推动下,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了较大改进,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孩子,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让他们在小组内学习,在讨论中学习,并把自己的所学再讲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我觉得,如果教师能适时的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片“空地”,也就是留几分钟的空白时间,不去干预他们,让他们自由地讨论,自由地表达,自由地画,甚至是尽情地笑,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空地”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农村孩子对蝉非常熟悉,对蝉脱壳也不是很陌生,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仔细看过金蝉脱壳的情景。在教学《金蝉脱壳》这篇课文时,我把这堂课的“空地”留在的课始。我先把课题“金蝉脱壳”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问:“你们谁见过金蝉脱壳?”尽管课前孩子们已经进行了预习,但是此时依然兴趣盎然,他们兴致勃勃地在小组内谈论起来。有的孩子在滔滔不绝地描述着自己的发现,有的孩子在津津有味地倾听。我看到还有几个孩子在用手掌,甚至用自己的身体做着蝉尾出壳时的动作,那情景真是惟妙惟肖!等到大家逐渐平息下来,我说:“现在我们来看看文中的作者是怎样写金蝉脱壳的好不好?”孩子们的兴趣又一次被激发起来。他们带着自己的认识走进的文本,和作者进行了对话、交流。我想这片“空地”不仅激发起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了孩子们研究金蝉脱壳的兴趣,而且对孩子领悟课文,对孩子的求知欲,对孩子未来的探索和發现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空地”可以使课堂更融洽,师生关系更亲密
“亲其师,必信其道”,拥有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更有效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我在教三年级《金子》这篇课文时,课文学完了,孩子们有的沉浸在彼得梦想实现的欣喜中,有的可能在思考彼得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他们在一起吵吵嚷嚷,议论纷纷。这时我没有因为课堂纪律的混乱而生气,也没有打断他们。过了一会儿,我加入进来,微笑着问:“你们有梦想吗?你们的梦想是什么?”顿时,教室里像炸了锅,小手如林。我开始从举手最高的孩子问起,这时,一个个科学家、记者、教师、医生、现代农民诞生了。那一张张涨红的小脸阳光十足,光彩照人。突然,一个男孩站起来大声地问:“老师,你的梦想是什么?”我稍微一停说:“我的梦想——是你们的梦想都实现!”顷刻间,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经久不息的掌声。那张张红红的脸蛋像盛开的向日葵花。我知道这会自由的吵闹时间让我和孩子们的关系更亲密了,我们的心走的更近了。
三、“空地”可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一次在听一位老师上《秋天的原野》这课时,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孩子们知道秋天来到了,它来到了天空,来到了山谷里的枫树林,来到了村前村后稻田里,来到了半空中的雁群。老师问:“你觉得秋天还会来到了哪里?可以模仿课文写下来,也可以用自己的画笔画下来。”孩子们纷纷行动,不久一张张稚嫩的、色彩绚丽的画展现在大家面前。一篇篇简短有趣的文字诞生在这群孩子手中。其中一个孩子这么说的“我家院子里的菊花笑了,不知道是不是看到了秋姑娘高兴的。田野里的豆荚饱了,不知道会不会让秋风撑着了?”看着这童稚而有趣的语言在场老师禁不住笑了。
课堂中的“空地”展示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最高境界。给课堂教学恰到好处地留片“空地”不仅不浪费时间,不减少孩子的思维量,也不是驾驭不了课堂,使课堂组织松散,相反,它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帮助孩子更深刻地领悟所学内容。可以引起孩子的联想和想象,让孩子有所思考有所创造。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空地”无论留在课堂中的哪个时间段,都要求起到铺垫和蓄势的作用,达到引发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留片“空地”吧,相信这片“空地”里定会开出灿烂的花朵,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凤城街道办中阳小学(22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