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提升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i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动课堂,以师生互动为主要形式。师生互动的关键在于教学的有效的“导学”、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合作、勇于思考和创新。那么师生在课堂上怎样才能和谐互动,提高語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巧妙创设情境,以境激趣
  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引导学生善“疑”,并从“疑”中而“问”,培养质疑意识。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学会查“无字词典”》的教学前,教师将课文题目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文题,会有怎样的疑问。于是,多数学生会提出问题:
  “无字词典”是什么意思?
  “无字词典”为什么要加双引号?
  “无字词典”怎么查?
  ……
  学生们对文章的题目,产生如此多的疑问和困惑,比教师提出相同的问题更有意义,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注重“趣”“新”“实”,不是随心而问,还应注重“问”后“启”。如《学会查“无字词典”》时,教师提出什么是“无字词典”?既然是“无字词典”,又怎么查呢?问题后,带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而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可以简单提示:“有字词典”有《成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无字词典”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字典、词典,是指“生活中的知识”“生活中的学问”。所谓学会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学习语文,不仅要学会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学会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文章通过聪聪和爸爸去青岛旅游,爸爸通过两个成语的含义的理解,教会聪聪学会用生活理解成语的意思,从而让聪聪学会到生活中学习语文,给我们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那么,爸爸和聪聪通过哪两个成语的意思的探讨而揭示这个主题的?这样,学生就会迫不及待进入阅读中。
  毋容置疑,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实施“学生——老师”的方式,开展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师生互动,也加强了生生互动。
  二、鼓励自主学习,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凡事预则立”。有效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一环。预习习惯的养成,教师的引导也不容小觑。如课前预习什么,预习的督促和检查等,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居于主要地位。
  如对于《西湖》的教学前,教师让学生课前除了预习生词、读懂课文之外,让学生自主利用手头工具书或者借助于网络资源查询并了解“西湖”坐落于杭州,杭州是“人间天堂”的美誉的由来。了解苏堤和白堤将西湖分为五个部分,那五个部分;搜查苏轼等文人墨客所描写的关于西湖的诗句、佳句等,不仅预习课文,也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即问即答,学生缺乏思考、交流的机会,很难增强学习的乐趣。而给学生留出思考、探讨的空间,效果会截然不同。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互动课堂的关键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由“强制”过渡到“自觉”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师要从规范化、经常化入手进行训练,对个别学生还要制定出详细方案,并伴随着多样性的评价、检查,督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落实。
  课堂上,通过“提问—思考—回答—表扬”的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充分利用开放性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当学生遇到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借用此契机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合作学习。
  让学生之间进行思想的碰撞是很有必要的,大部分的学生之间,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思维的扩展性都大致相当,学生对于相同的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可以促进同学间的相互思考,也让学生可以学会聆听,并让学生之间能够亲密开心地合作讨论,从同学的想法中开阔思路,升华对知识的认识,达到一定的知识认知,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
  课堂上,教师应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问题,以引发每一个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基于课文,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回答,答案不拘一格,利于学生放飞思维和想象。
  总之,教学中,教师应践行“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创新课堂模式,善于协调和创设师生互动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实现课堂最优化,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春华小学(221400)
其他文献
嫁接,是植物种植栽培业中的一个专业术语,它是用来改良植物品种的一种方法,一般是把一个植物的枝条接到另一个正在生长的枝条上,把它们强硬地粘合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后,成长为一个新的植株。按照植物嫁接的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把这种“嫁接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重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增强学生运用语文的意识,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促使语文教师“
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史上,识字教学历来是启蒙教学阶段的一个重点。汉字是世界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根基所在。它不仅外形美观,内涵也极其丰富。可以这么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个汉字就是一副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谜。所以古人早就有这样精辟的论述:人生聪明识字始。专家们的论证也说明:识字能促进语言、思维的协调发展。那么识字教学的现状怎么样呢?长期以来,识字教学的高耗低效一直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历来都被认为是重点内容之一,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更是精髓和瑰宝。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当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转变教学理念,采用立体化的创新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不断传承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和诗词文化。  一、小学诗歌教学的现状分析  首先,在应试教育影响下,诗歌教学的内容过于强调朗读背诵,学生对诗歌本身的内涵缺乏感悟的空间,学习重点放在背诵诗歌本身上,有的学
一、教育改革的背景与艺术教育观念的变化在全球范围,面向21世纪教育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政治家、教育家们都清醒地意识到,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综合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