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c2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理念强调和倡导在教育教学中要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让学生通过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具备和形成未来乃至终身发展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意志品质和态度情感,助力学生不断发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同样需要将核心素养培养渗透其中,让学生实现知识内容掌握与态度方法提升的同步发展。主要基于道德與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渗透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含义
  就素养而言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水平、能力素养、外在形象等一系列的内容,一般素养培养的渠道主要是实践和训练两种方式。希腊一位哲人曾说:一个人将在学校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内容全部忘记之后所剩下的内容就是核心素养。新课程理念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共同的目标和导向,主要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阶段内,能够帮助一个人得到有效的“自我实现”,能够在社会之中立足、融入并获得成功所具备的最重要而又最关键的知识能力与态度等。核心素养虽然并不只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但却是一个人在基于某一学科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其适应了一个人终身发展以及顺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2016年,北师大举办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会,从社会参与、自主发展和文化基础三个方面总结和概括了核心素养,并将其分为实践创新、责任担当、健康生活、学会学习、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将其细分为18个基本的要点。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渗透的策略
  (一)明确标准,细化目标
  教师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确定一个学期的培养目标,并立足于高效课堂的打造,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细化到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之中;要将思想政治课程的标准以及教材的具体内容作为必要的基础和依据,从情感与态度、知识和能力、价值观念、过程与方法、行为和习惯等方面,在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要强化重点的凸显。在每一章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搞清楚学科的目标是什么、单元的目标是什么样的要求、学生的具体学情是什么样子的,然后确定好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目标。比如,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一章节内容的教学中,由于题目和概念内容相对比较模糊和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认知,教师需要努力从教材之中进行归纳与梳理。从知识内容上,就是让学生对当今时代的主题有正确的认知,对于世界的整体格局以及我国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从情感和价值观上,主要是强化学生热爱和平思想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内心深处有一定的忧患意识并尽自己最大努力进行学习,力求长大后能够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能力上讲,重点让学生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够运用发展和辩证的观点和方法等进行分析和解决。
  (二)创设情景,打造平台
  新课程理念注重让学生积极地融入和参与教学过程之中进行知识的获取和内化,而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借助有效的情景创设来实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由于其中很多的知识内容带有发散性和开放性,并没有非此即彼的答案,需要学生在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中,从自己的角度谈认识、谈观点、谈体会,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交流情景、打造思维生成平台,赋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和思维发散动力,这样学生在遇到相关概念性问题或观点性问题时就能够进行思维的碰撞和观点意见的交流探究,就带来了充分的头脑风暴,让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广阔、思维角度更多元,对知识的认识与掌握也就更准确、更合理。
  在“老人摔倒后是否扶起来”这一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上,教师可以从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去教育和引导,可以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让几个学生对事件的过程进行模拟扮演,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角色表演的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和反思,而其他的同学则可以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重点从带来的社会影响、社会道德风尚的营造等方面进行探究,让这一热点问题带给学生更多的道德观念、道德意识方面的感悟,促进学生法治观念、价值观念等的塑造与培养。
  (三)归纳总结,有效提升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的梗概进行总结,对教学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提炼和整合,对其中的核心和关键内容进行明确。在这些知识点中哪些对学生而言是比较难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些知识点串起来?每一个知识点在相关题目解决中如何进行应用,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这些都应当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重点梳理和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再明确、再细化,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与前后章节之间的关系、厘清知识的脉络和结构、使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凸显,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纵横交错的立体知识体系结构。在社会主义常识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导学案进行引入,通过强化点拨指导让学生以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演进历程对知识内容进行纵向串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进行纵向的贯穿,以此,让学生串点呈线、串线成面、串面而成结构体系,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的核心素养就能得到持续性提升。
  参考文献:
  [1]吴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J].教育,2016(1).
  [2]柴贵顶.浅谈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12).
  编辑 谢尾合
其他文献
最近,翻阅了一些有影响的特级教师的教学书籍,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善于用特有的教学机智去捕捉课堂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创造出完美的课堂。    一、教学细节    所谓教学细节就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很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或是一个细小的片段,它短小精悍,便于教师钻研和突破。它就是那么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动作、一个表情、一场错误,而表现的却是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的本质是什么?教学的追求是什么?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苦苦思索的一个带有根本性意义的重要话题。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习惯于将课堂教学仅仅作为一个知识授受的简单过程,将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简化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以致课堂教学渐渐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远离了学生的道德生活,远离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审美生活,从而也就失去了不断促进学生创新与发展的生命活力。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本
本文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二课时《p H──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为教学案例,重点从教学过程来谈如何回归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提高学生
STEM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批判性思维、实践创新以及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玩"潜水艇"》一课的设计以STEM教育理念为指引,以制作一个"浮沉子"为实施项目,学生在完成项
早读对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练习语音语调、培养语感有关键性的作用,而多数学生不重视早读,早读课形同虚设,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就如何提高高中英语早读课实效探讨了几点
摘 要:小学音乐教学中,器乐教学不可或缺。好的器乐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内驱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因子。唱奏结合、以奏促唱,既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在反复吹奏的过程中建立音高概念,提高音准能力。  关键词:器乐教学;兴趣;情感教育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
西宁市华罗庚实验学校三年级7班的43名学生是本次科技活动的主体实践者,踏实认真、爱观察、善思考的学生对科技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2016-2018年,学校相继开展了“快乐农趣园